25名代表齐聚佛山畅谈中德合作前景
![]() |
中德对话论坛2016年会议中方主席徐匡迪与德方主席马丁·薄睦乐共同接受媒体采访。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
南方日报讯 中德对话论坛2016年会议6月30日至7月2日在佛山市举行。论坛中方主席、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与德方主席、巴斯夫公司董事会副主席薄睦乐共同主持会议。
来自中德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学术、新闻等领域的25位代表围绕“中德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以及德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中德两国在城镇化领域的合作与互相借鉴”“中德两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及经验交流”及“就业问题”等4个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加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提出了具体建议。
众所周知,德国拥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而佛山,乃至其所处的珠三角地区正在加速城镇化进程。7月2日,徐匡迪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这次对话充分讨论了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如何向德国的新型城镇化学习。“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德国非常注重传承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今后,中国的城镇化也要向德国学习,要把文化传承下来,要能记得住乡愁。”
当前,“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是中德务实合作的重要方面。“佛山与德国的产业结构相似。此外,佛山的中小企业实力雄厚。在我看来,佛山和德国合作不是单行道,而是双向的、是两面受益的,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制造业合作交流。”薄睦乐认为,双方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为企业对接创造更好的框架条件。
据了解,今年是中德对话论坛首次在国内的地级城市举办。论坛期间,参会代表不仅参观了中德工业服务区、岭南天地、美的集团、南风古灶等地,还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佛山城市形象展”。
城市形象展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广新局等联合打造。展示内容以“在这里,牵手中德”“在佛山,读懂中国”为主线,涵盖佛山经济建设情况、产业发展特色、传统文化底蕴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呈现本土传统文化特色,多位技艺传承人在现场表演了佛山剪纸、佛山秋色、佛山广绣、佛山功夫、佛山陶瓷等项目,让远道而来的客人充分感受到了佛山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来自德国的BLTV电视台总裁伯姆表示,回国后将为观众带去新的“中国印象”:“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媒体交流活动,让两地最终达成合作共赢的目的。”
据悉,中德对话论坛于2005年根据两国总理倡议成立,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在两国轮流举行。论坛中方秘书处设在中国人民外交学会。2015年6月,时任佛山市市长鲁毅以论坛正式成员身份出席了在德国莱比锡市举行的中德对话论坛2015年会议。在他的积极争取和外交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佛山成功获得2016年会议的承办权。
■纵深
对话中德对话论坛双方主席: 加大创新领域合作 共建展会辐射东亚
“佛山在城镇化方面可以向德国学习和借鉴哪些经验?”“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德国能带给佛山什么启发?”在刚刚闭幕的中德对话论坛媒体见面会上,佛山与德国的合作前景及机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历经12年,中德对话论坛虽首次在佛山举办,但“佛山经验”却屡屡被“点赞”。除了对中德合作前景表示期待外,中方主席徐匡迪及德方主席马丁·薄睦乐均对佛山在城镇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予以肯定。
合作▶▶为交流对话提供平台
南方日报:目前中德合作非常频繁,请简要评价下中德关系如何延续这一良好势头?
马丁·薄睦乐:如今,中德两国双边关系正愈加紧密。6月12日—6月14日,两国刚在北京举行了第四轮中德政府磋商,这是延续中德关系的良好机制。随着中德两国合作议题越来越多,合作领域也越发广泛,就我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议题是面向未来进行创新。
事实上,无论在产业领域还是工业发展上,中德两国都需要创新精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新浪潮过程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适应新形势,保有创新精神。
据我观察,中德两国在经济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固然两国在不同领域的讨论可能会产生分歧,但两国都愿以诚恳友好的态度去进行探讨,同时去理解并接受对方的观点。这亦证明两国关系的发展处于一个良好氛围,所以我认为两国需要加大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乃至中欧关系继续深化发展。
南方日报:佛山携手11个城市发起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你如何看待联盟前景?
徐匡迪:我认为工业城市联盟的组建是非常好的做法,联盟作为一个交流对话的平台,能为中德各城市间提供相互切磋的平台,探讨如何在网络经济背景下谋求高速发展,德国工业4.0如何与中国制造2025对话等。
当然,我希望除了这个大平台外,各城市亦能找到自己对应的位置,与相类似的城市进行更密切交流。
南方日报:顺德已与德国汉诺威会展公司正式签约打造潭洲会展项目,你认为会展业能给顺德乃至佛山带来怎样的发展?
徐匡迪:谈到会展业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已经超出德国和欧洲范围,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展会。但是中国只有大型的工业企业能去参加汉诺威展会,中国许多中小企业、家族企业,包括东南亚国家的企业要到汉诺威去参展却绝非易事。因此,我认为佛山顺德和德国合作建立一个工业展览会,这种合作无论在推广德国先进制造业经济方面还是扩大消费方面,都会为最活跃的东亚市场带来好处。
借鉴▶▶城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传承
南方日报:近年来,以佛山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正在加快城镇化进程,而德国已经拥有很高的城镇化水平,那么佛山可以向德国学习和借鉴哪些经验?
徐匡迪:中国城镇化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使6亿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但在过去三十年城镇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人口过于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反观德国,具有非常高的城镇化率,但这种城镇化是以城市集群的方式体现,因此产生了许多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同时产业的分布也不止于大城市。
此次论坛也探讨了中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如何向德国新型城镇化学习的议题。我们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重点要保护好古老建筑,保持这个城市的特色和城市人的共同记忆,传承好地区的文化,佛山的岭南新天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得到了论坛代表们的“点赞”。未来城镇化的发展,一是进行文化传承、山水保留,另一方面则是继续做好产业提升。
南方日报: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你认为德国能给佛山什么启发?
马丁·薄睦乐:佛山在广东属于先驱城市,对于外资吸引能力正不断增大。据我了解,佛山及周边地市共有5000家企业有合资项目。两地能有这样好的合作是因为经济结构相似,皆以制造业为基础,同时中小企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这种合作不是单行道,而是双方皆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中德双方在数字化大潮中,所受到的包括商业模式改变和转型方面的压力相似。
我认为,佛山地缘优势明显,它是通往中国市场门户。在论坛上,我听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讲话中提到,创新创业对佛山很重要,对此我非常认同。在进行生产线转型时,非常重要一点是创造好的平台,为企业间的对接创造条件,这样的事情佛山正在做。佛山是一座开放城市,我认为佛山在产业链配套方面做得很好。
南方日报记者 蓝志凌 王芃琹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