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再出发”如何对标全球
三水区委中心组开展学习,邀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作主题报告![]() |
“佛山制造·问策全球”跨国调研三水报告会。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
7月1日,三水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邀请南方日报“佛山制造·问策全球”跨国调研组作主题报告,黄福洪、陈英文、陈浩明、何绮红等三水区几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区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镇(街)分管经济工作领导参加此次报告会,三水区长陈英文主持会议。
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从创新驱动、全球经济协作、工业4.0、市场并购、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多个维度,分享来自世界创新高地和工业革命前沿的精彩内容,并针对三水吸引企业和人才、提升创新能力、配置全球资源等方面进行建言。
“感谢调研组来三水‘传经送宝’,为我们谋划未来的发展发挥‘媒体智囊团’作用。”会前,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会见调研组一行,并希望调研组多为三水出谋划策。主题报告引起与会者诸多共鸣。三水区长陈英文表示,三水去年GDP已突破千亿大关,今年区委书记黄福洪也提出“三水再出发”命题,在后千亿时代,三水必须要有新的思维、定位和举措,才能完成跨越发展。“听完报告,很有启发,调研组今天为我们开了题,各单位的负责人要围绕报告的题目,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消化研究,将报告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
A.提升生产端知识密度,聚集产业创新能力
“在全球脑力大重组的新一轮竞争中,抢抓中国已经出现的新一轮人才红利,三水要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机会,吸引在生产端具有供应链掌控力和知识话语权的人、项目和企业。”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主任胡智勇认为,“三水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生产端的基础,抓住生产端的优势进行资源布局,通过大刀阔斧的变革提升三水企业在生产端的知识密度,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聚合三水的产业创新能力。”基于生产端的创新观点一经抛出,就打破了不少人对产业创新的既有认知。
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主任何又华对此持相似观点,“主流舆论往往更关注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的创新企业,但在佛山尤其是三水这种拥有大量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区域,数量庞大的传统企业该如何创新?创新一定就是高大上、高精尖吗?”这一问题,同样切中了三水实施创新驱动的“痛点”。
目前,建筑陶瓷、铝型材、饮料食品等传统产业仍是三水经济的支柱。大量三水的传统制造企业在市场、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倒逼,以及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下,除愈发重视产品、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外,在生产端环节提升科技含量和知识密度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位于三水的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现有两条厨房冰柜自动化生产线已投入使用,还有两条正在改造中。相比改造前,员工数减少了三分之一,每条自动化生产线的日均产能从50台冷柜提高到120台,订单交期缩短至20天。同样,在工业重镇乐平,包括海尔、兴发铝业等一批知名制造企业,正在深度上演“机器代人”的生产端技术变革;同时,以欧神诺陶瓷等为代表的一批制造牛企,则在生产端的技术变革基础上,将创新延伸至设计、销售、管理等多个环节,由此带来市场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也正在进一步显化。
南方日报惠州新闻部主任助理曲广宁也表示,正因为三水已经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尤其是生产端的优势,在创新驱动时应更多考虑以德国、深圳等为代表“改良式创新”,而非类似美国硅谷那种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
B.紧抓全球技术合作趋势,践行国际化路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与技术交换变得越来越容易。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发现,以色列的诸多大学校园里已经掀起了一场“中文热”,以特拉维夫大学为例,该校以中文专业为主导的东亚系有400多名学生,成为了全校第一大系。同时,该校还频频向中国的一些城市和高校伸出橄榄枝,希望推动以色列早期和中期技术成果登陆中国。
实际上,不仅仅是以色列,日本、德国、瑞士和加拿大等世界制造强国正在形成一种共识:要从“到中国办厂房”转到向中国“卖技术”乃至寻求“技术合作”。
日本ESJ株式会社董事长山口胜彦认为,日本有着很好的精益生产管理和技术储备,一些日本企业花了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研究开发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企业拿钱就能买回来。这让日本各界愈发意识到,中日两国企业在技术合作交易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
在美国,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硅谷的咖啡馆里,经常潜藏着一批“中国投资客”。在那里,他们能够“欣赏”到一场场项目路演,继而把自己最需要的技术产品带回中国。
技术合作已经成为工业4.0背景下中国和国际接轨的重要纽带。南方日报佛山新闻部主任助理张培发认为,技术合作应该成为三水践行国际化路径的重点策略。
事实上,当下三水,已经出现一些企业如盛路通信等主动把握发展的脉动和潮流,在国际技术合作领域有了新的探索。
2016年初,盛路通信投入巨资引进瑞典蓝博RTS65微波混响暗室,为全球第五套设备的实景应用,此研发投入奠定了盛路通信在终端传输行业内的领先测试地位,为盛路通信终端产业的技术可靠性发展再添一重量级筹码。
三水经科部门一位相关负责人在听完报告后向记者表示,以合资、并购等为代表的技术联姻,确实在三水开始出现,如何贴近企业需求,紧抓全球技术交易的趋势,引导和支持三水的企业从中挖掘进一步发展的机遇,非常值得三水深入研究。
■现场交流
三水经科局局长李峰:
五个关键词谋划新发展
当日,跨国调研组结束主题报告后,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李峰在互动交流中表示“感触很深”,并用了知识、人才、软环境、企业家和政府有形之手五个关键词,来总结他听完报告会后的体会。
“今天的主题大部分聚焦在产业和科技创新方面,自己正好从事这个领域工作,所以感触特别深,我用五个关键词总结今天的感悟。”李峰表示,今后地区的发展动力更多来自于知识经济,这要求三水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将企业的产值规模作为引进的目标,而要更多地以知识密度、对产业链的掌控、行业的话语权等作为评判的标准,为此,他还专门讲到近期三水正在深度洽谈的一个典型“知识经济”项目;而在人才方面,李峰说,人才聚集之地才有发展的动力,三水建设新城、提出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两年延伸计划,也是希望通过优化环境来吸引人才,如今相关部门也在进一步研究相关的人才政策,希望在人才服务方面能有更多的突破,为三水经济注入更深层的动力。
产业重镇乐平发出创新发展之问,跨国调研组作答——
以企业家为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在报告里带来不少好的案例,乐平也在学习、尝试成立孵化基地,打通引资渠道,对企业的创新提供支持。今年,乐平设立15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重点从科技政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招商引资三方面构建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但是目前,创新的氛围还没有真正体现,内生动力不足,如何从创业者的角度出发,提供配套和服务,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成为目前我们重点思考也是疑惑的问题。”乐平镇党委委员江校元听完报告会后,在互动交流环节抛出了这个产业重镇的疑惑。
对此,调研组以佛山已经出现的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现象为例,为乐平提供了参考借鉴的经验。“南海一些志同道合的优秀企业家针对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组建产业基金并成立孵化器,以投资和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引入国内创新团队与自身的产业资源相结合。这些企业家既有丰富的产业运营经验,也有整合和调动资源的能力,这种资源调动方式与当地已有的产业优势结合起来,会为当地带来巨大的能量。通过这些企业家的运作,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的创新资源会优先向当地聚拢,与原来的优势资源嫁接起来并发生化学反应。”调研组以此为例,建议乐平更侧重利用市场的资源和手段,引导以企业家为市场主体来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同时,调研组还分享了深圳知名企业柔宇科技的成长案例:柔宇科技创业之初只拥有技术,按照金融机构原有的征信体系不可能获得融资支持。对此,深圳一家银行引入市科技局的“专家库”资源,根据专家们的专业意见认定柔宇科技所掌握的是全球领先的专利技术,据此为其提供了创业之初的资金,目前柔宇科技已成为全球柔性显示领域的领军企业。调研组建议,政府在决策时,不仅要注重流程的规范,而且要善于利用政府之外的“智库”资源,使决策更加科学。
■声音
三水区区长陈英文:
报告会为“三水再出发”提供新思路
佛山市政府与南方日报合作开展的调研是一个创新的举措,这种形式对于政府解决发展的难题,提供不一样视角和建议,对于政府来说很有裨益。听完报告会,我就觉得很有启发。
去年,三水的GDP突破千亿大关,在后千亿时代,我们必须要有新的举措、新的思维、新的定位,才能完成跨越。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缺少对一个个专题、对一项项政策的深度研究,并根据研究提出好的办法和措施,这是我们现在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今天,调研组为我们三水开了题,各单位的负责人要围绕报告的题目,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进行消化研究,将报告的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今后,政府各部门也要加大与媒体、社会各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快三水发展的步伐。
统筹:赵进 陈奕凯
撰文:蔡捷 南盼 魏英 陈奕凯 三宣 莘常泰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