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以“三大集群”全面铺开发展新画卷
■剑指珠西岸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镇 ■先进制造业跃升全镇第一支柱产业 ■财政支出80%投向重点项目及民生![]() |
神湾打造旅游和游艇产业服务“两个聚集”的国际旅游小镇取得重大突破,图为吉宝盛世湾。 |
![]() |
今年上半年,神湾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7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位居全市第7位;第二产业增加值累计完成8.75亿元,比增13.2%,增速居全市第2位;规上工业增加值6.77亿元,比增14.3%,增速位列全市第2位……多项经济指标增长率跃居全市前列的背后,是中山市神湾镇“不忘初心、赶超奋进”的缩影。
神湾镇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该镇推动神湾打造旅游和游艇产业服务“两个集聚”的国际级旅游小镇取得重大突破。神湾镇党委书记陈福兴表示,伴随着神湾镇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新一届神湾镇党委将在“十三五”期间,带领该镇人民扎扎实实,将“两个集聚”扎实深化为旅游、游艇和物流产业服务“三大集群”,全力打造珠西岸现代服务业创新示范镇,力争跨入中山市经济发展第二梯队行列。
●撰文:覃素玲 马俊 摄影:王云
成绩篇
亮点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51.8%,先进制造业跃升第一支柱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铸就大项目落地
作为全国首个游艇点对点自由行试点,吉宝盛世湾开航在即;首个国家级航天主题5A级科教型、智慧型生态旅游景区“中山航天城”成功签约……5年来,神湾镇发展思路清晰,引领赶超中实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并由此铸就了众多国家级重大项目落地。
5年来,神湾通过强化“两个中心、两个基地”,深化“两个集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上升和稳中趋优。神湾镇“两个集聚”量效双增,轻重工业比从53.7∶46.3调整为55.2∶44.8,全镇新增实体企业超160家,其中,旅游和游艇相关企业9家。引进内外资大项目26个,招商总额达230亿元,“两个集聚”相关产业项目占招商引资总项目六成以上,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最大的亮点,则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游艇和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已成为该镇第一支柱产业,2015年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占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8%。重点引进的投资建设项目吉宝盛世湾和中山航天城被列入省“十二五”规划,其中吉宝盛世湾还被列入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并成为全国首个游艇点对点自由行试点,现开园在即。首个国家级航天主题5A级科教型、智慧型生态旅游景区“中山航天城”成功签约,“神湾镇旅游产业服务集聚区发展平台”成功入选市级产业发展平台。江龙船艇总部迁至神湾,牵引游艇制造上下游企业逐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传统农业也实现了转型,产业结构显著调整。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神湾菠萝、禾虫、禾虫稻米等特色农业品牌擦亮了,其中“神湾菠萝”被评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和“中国第十六届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亮点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5%,打造优美岸线整治项目达28个
创新驱动打造珠西岸精品城镇
5年来,神湾镇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先后引导镇内企业投入约5亿元进行技改,开展“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5%,规上企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的2.12%。创新驱动战略下,神湾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2011年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5家,并培育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2015年,神湾镇内企业专利申请量达221件,是2011年的6倍,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6.7%。
八年“断头路”金凤路全面通车,古神公路二期神湾段、神湾大桥实现扩建,省道S365麻阳线扩建工程均有序开展……五年来,该镇最直观的变化则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快进行城镇品位的精细塑造。
“十二五”期间,神湾共投入近1.4亿元完善交通路网,是“十一五”时期的3.54倍,全镇公路通车里程达52.8公里。该镇目前已建成村级公路近15公里,完成40.38公里农路硬底化建设任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已完成19个项目共计7.5公里。在此期间,神湾更是全市唯一连续3年登革热疫情“零发病”的镇区,“国家卫生镇”通过了省级技术评估。
青山绿水是神湾镇最为宝贵的生态资源,“十二五”期间,神湾共投入绿化资金近1,200万元,森林覆盖率达25.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1平方米,建成绿道24公里,荣获国家环保部“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启动岸线整治工程,先后清理、转移装卸码头、沙石场、水泥库等岸线项目28个,完成堤段达标加固工程等16项水利工程共计6公里,同时加快推进沿江绿道、江岸休闲广场等项目建设。
亮点
重点项目及民生支出达1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
民生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指数
经济成果用之于民、还富于民,是神湾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坚守的执政方针。以兜牢民生为底线,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十二五”期间,神湾镇重点项目及民生支出达14.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每年镇十件民生实事均圆满完成。5年来,神湾镇民生在共建中共享,神湾全镇人民实现了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
5年来,神湾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下,五村一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近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8040人,社会保险平账率近100%。5年累计投入1137万元用于社会救助,落实保障房615套,改造“双低”家庭及优抚对象危房62户。扩建神湾医院,成功争创“二甲”医院。
“十二五”期间,神湾镇累计投入1.9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占财政总支出的10.7%,198名学生考上重点高中,与“十一五”相比增加25.3%,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验收。“五村一居”文化室全覆盖,神湾镇综合文化站被评为“广东省特级综合文化站”。同时搭建“周五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品牌文化修身平台,全民修身行动成效显著,体育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同时,坚持依法治镇,创新社会治理,“2+8+N”社区建设模式实现全覆盖,建成镇村两级服务群众办事大厅。“十二五”期间,110接报总警情、有效警情、涉案警情均实现较大幅度下降,治安视频监控、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实现辖区全覆盖,成为全市最平安镇区之一,全镇呈现出社会稳定、和谐善治的良好局面。
展望篇
目标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
基本建成珠西岸创新创业新高地
“具备国际化水平的神湾港,尤其是国内首个游艇‘粤澳自由行’试点,将有可能成为我镇乃至整个中山市一张新的城市名片。神湾将利用好此次机遇,打造旅游、游艇、物流三大产业服务集群。”陈福兴表示,未来五年,将以改革和创新推动神湾镇形成以“三大集群”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根据神湾镇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44亿元,年均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达23.33亿元,年均增长10%;基本建成珠西岸创新创业新高地,基本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
未来5年,通过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神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与产业优势,重点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集群。神湾将大力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现代服务业规模壮大、比重提高、竞争力增强,预计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54.5∶43.2。
其中,打造“旅游产业服务集群”,将以创建国际级旅游小镇为目标,打造“神湾镇旅游产业服务集聚区”市级产业平台,并依托中山航天城项目,创新发展航天科普与生态观光相结合的现代科技旅游,率先在全市形成旅游产业服务高地。打造“游艇产业服务集群”,将发展以船艇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主导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游艇产业及服务全链条。而打造“物流产业服务集群”,将借力神湾港升级国家一类口岸之际,适度调整港区服务功能,利用3至5年构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力争到2020年建成全市示范性物流产业服务集群。
目标
重点引进和落实10个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12家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陈福兴表示,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精准招商,突出招引先进装备制造、生态休闲旅游、新兴商贸、现代物流等产业,神湾五年内将重点引进和落实10个以上产业关联度稿、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
以“粤澳游艇自由行”开通为契机,神湾镇将加强两地高端旅游、商贸、会展等业态的密切合作,并谋划向香港延伸。同时,通过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神湾镇也将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和办事制度改革,对特别重大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落实“马上办”。进一步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构建支持普惠性企业创新政策体系,打通惠企政策“最后一公里”。
通过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2020年神湾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将达10至12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同时加强产学平台建设,探索多方共建“产业(人才)大学”或“产业(人才)学院”,培养“三大集群”紧缺适用专业人才。
此外,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构建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争取2020年科技企业孵化器达2家,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2%。为吸引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神湾镇也将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推进并购、私募、创投和投资基金等多种利用外资模式。
目标
实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研究水上客运交通可行性
探索区域性“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在珠江口西岸的魅力之城中山,一路向南,大气整洁的城市道路与干净优美的港口岸线相得益彰。这就是在西江出海口矗立的一座60.9平方公里大小的美丽小镇——神湾。
凭借国际化港口的发展契机,神湾镇也将着力统筹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新型专业镇建设,实现紧凑集约、精明增长、高效绿色发展,实现城镇品质大提升。
按照“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神湾镇将推进“三规合一”盘活土地要素资源,加快磨刀岛、竹排工业片区、神溪南片区等控规调整,形成新的土地管理和项目落地机制。探索建立工业用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制度,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空间。
凡事预则立,实现镇域扩容提质、建设新型城镇化也是如此。神湾镇将力争2017年完成《中山市神湾镇总体规划修编(2015-2020)》编制工作,实现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重点谋划中心片区开发建设模式。
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撬动的“大桥时代”交通格局,神湾还将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据悉,未来五年,这个美丽的国际化港口小镇,不仅要加快规划神湾通用机场选址,还将立足吉宝盛世湾、神湾港研究水上客运交通可行性,探索构建区域性“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针对陆地交通,神湾镇将主动融入全市布建的“四纵四横”高速路网和“三环十射”快速路网,配合中山西部外环高速规划建设,同时力争开通西部沿海高速坦神交界处出入口。同时主攻神湾大桥扩建、彩虹路改建,以及古神公路二期、进场路及外沙二路工程建设。此外,结合实际开通镇内小巴,建设覆盖主要人流聚散点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加快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建设。
目标
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镇”,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00人
实现森林“围城”兜住民生底线
坚持节约资源优先、保护环境优先、修复自然生态为主,一直是神湾坚守的原则,并将这种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根据神湾镇五年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该镇主要绿色发展指标将跃居全市前列,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镇”。
为探索低碳发展路径,高效节约利用资源,神湾将逐步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分解落实机制,倒逼经济低碳转型,全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一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到2020年,该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至0.53吨标煤/万元,年均下降3.4%。
基于神湾的自然禀赋优势,该镇还将打造特色原生态水系景观,对岸线整治持续发力,并由专项整治逐步转向常态维护。建设和修复生态廊道,探索建设以“一河两岸”为中心的商业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同时,推进公园、道路林荫绿化及森林公园建设,实现森林进城围城。“十三五”期末,预计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6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
“一切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还富于民’,使本镇人民群众共享转型发展带来的红利。”陈福兴表示,“十三五”期间,神湾镇将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原则,完善民生保障机制。继续巩固依法治镇成效,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应急和防灾减灾能力,让神湾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
为兜住民生保障底线,推动社会福利体系更公平,据悉,“十三五”期间,神湾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参与的劳资纠纷调处机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500人。
未来5年,神湾也将坚定不移地坚持民生优先,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全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确立2017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具体而言,将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大兴文教医卫事业、强化依法治镇、建设和谐善治神湾。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