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凌晨弃城而逃 群众打腰鼓庆解放
![]() |
连州人民敲起腰鼓庆解放。 |
![]() |
参与解放连县的老战士兰德。 |
![]() |
老战士吴青云。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7周年。国庆节前夕,走进连州老革命兰德的家,一本以毛主席肖像画为主图的挂历映入眼帘。
作为1949年参与解放连州(时称连县)的解放军战士之一,67年后,兰德已从一个热血青年变为一位头发银白的老者,但他精神矍铄谈吐清晰,“那时我才22岁哩。”
随着老人的口述,记者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烽烟四起、热血沸腾的年代: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连州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前仆后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为推翻三座大山奋斗不息。
追溯历史,翻阅资料,走访连州革命先辈,一幕幕久远的解放连州的历史片断逐渐鲜活起来……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连州视窗记者 黄世康
■口述历史
敌人弃城而逃
拂晓解放连县
1949年12月1日,解放连阳战役打响,兰德系北江军分区第十二团(主要以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主力团组成)政治教员,随大部队从韶关奔赴连县。
号角吹响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到1949年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后,9月7日叶剑英在江西召开会议部署解放广东战役;10月1日,南下解放军自湘赣向广东进发,也吹响了解放连县(今连州,下同)的号角。
连县、连南、连山和阳山,旧时通称连阳四县,由于山势险峻、偏于一隅,故国民党残余部队逃聚于此,有国民党十七交警总队、广东保安第十七团、六十三军残部和保安四师第七团残部,以及各县保警队、护航队和自卫队等,共7100多人。
兰德回忆,当时国民党广东省第五行政区专员、保安司令兼连县县长李楚瀛还把这股反动武装编制组成“中国反共救国军第九军”,自任军长,企图建立粤北“反共基地”。
连县人民抗征队和武工队经过1948年以来的多次反围剿斗争锻炼,战斗力和经验大大加强,游击区扩展到大部分乡镇,革命力量声势浩大,军民士气高涨,解放战争一触即发。
兵分三路
1949年11月下旬,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和北江军分区领导分析敌情后,决定发起解放连阳战役,并成立了解放连阳前线指挥小组。
“经过一番部署,决定兵分三路进发。”兰德介绍,北路,以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八团第一、二营为主力,连江支队第七团配合,从湖南宜章黄沙堡经连县周家岱、天光山和黄洞山直插东陂,消灭守敌后进三江占领鹿鸣关,堵住敌人逃窜线路;中路,北江军分区第十二团(既兰德所在部队)和四十八军一四三师四二八团第三营为主力,从韶关坪石赴连县大路边,与连江支队第十团会合后攻占星子,包围攻击连州城;南路,由一四三师机炮营为主,加上清远人民保安团,从英德进阳山过三江,与连江支队第五团会合堵住敌人逃往瑶山之路。
当时,参加解放连阳战役作战部队总兵力约4000余人。
凌晨激战
解放连阳战役的部署经四十八军军部批准后,1949年12月1日,解放连阳指挥小组发出命令,打响了解放连阳的战役。
兰德所属的中路部队从韶关乳源出发,日夜行军不停息,2日到了乐昌,“当时韶关已解放,一路无战事;为了与北路大军结集共进,后在黄沙堡休整两天。”战争即将打响,休整时部队为兰德等全体战士每人发了6斤炒米,全军整装待发。
“进入连县境内后,不断有老百姓前来支援。”兰德说。原来,获悉解放大军南下消息后,连县的星子、东陂、附城、九陂、龙潭、西江、朝天的地下党为迎接解放,纷纷成立区、乡支前司令部,动员群众筹粮筹款,修桥铺路,为解放军带路、送饭送水、抬担架、运输物资等,支援作战。
6日早上5时,部队急行军,当日下午来到连县大路边村(今大路边镇),与连江支队第十团会合后,急行军至晚上11时多抵星子,形成包围之势。星子是连县东北面的重要门户,国民党连县第二区区署所在地,各条街口有闸门哨卡,镇外炮楼林立。
“战事起于7日凌晨1时许,我们的主攻部队炸开了星子北门街口冲了进去。”兰德当时手端半自动步枪直冲入街,镇内敌人发现我军到来,吓得慌作一团,乱放一排空枪纷纷向麻步方向逃窜。
星子街很快被我军占领,但金紫岭的一个碉堡仍在顽抗。“敌方碉堡有两挺汤姆森机枪和两条轻机枪,又有防御阵地遮掩,火力非常猛。”兰德回忆说,当时部队要求7日晚一定要赶到连县县城进行包围,8日天亮之前攻城,破此碉堡势在必行。为破敌,我军一面正面进攻掩护,一面从后包抄放炸药,一举攻下,俘虏了8人。
此时,北路和南路部队也顺利挺进,在东陂和梁家水村连番激战,毙敌200余人,俘虏4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35挺,六零炮9门,长短枪支500余支,瓦解了反动势力。
拂晓解放
攻下碉堡后,中路部队未作休整,马不停蹄向连县县城进发。“为了赶时间,我们是跑步前进,心情都很亢奋。”兰德介绍,途经龙坪时,发现当地有一小撮散匪,部队便留下一个排进行围剿,其余赶赴县城。
8日凌晨1时多,兰德随部队赶到了巾峰山,他从山上俯视,县城只有稀疏灯火,一片平静。部署好包围战斗后,为了试探敌情,凌晨3时许我军向县城发射了两枚照明弹,仍无一点动静。随后,我军从巾峰山、半岭经牛墟从东门口进入城区,一路未见抵抗,凌晨4时许宣告县城解放。
“原来,李楚瀛反动势力听闻我军前来,当日凌晨已弃城而逃了。”兰德笑呵呵地说,当他们冲入县府,发现已空无一人,办公厅摆放着20多只装好待运的文件箱,李楚瀛住房内留有捆扎好未及挑走的一担行李,可见逃得何等狼狈不堪。
1949年12月20日,广东省连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1950年1月10日,中共连县委员会成立,连县由此跨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亲历者说
半夜看到反动势力逃跑
对于经历过连州解放日的群众而言,那是一段既久远又深刻的回忆。“那天晚上,我就在我家窗口前,看着国民党反动势力逃窜。”年近八旬的骆骏骅,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9年,骆骏骅12岁,家住县城下菜园村(今城东)。那时骆骏骅尚未上学,12月7日晚,他就听到家人说解放军要进城了,并一再叮嘱他不要外出玩耍,以免被误伤。
听到解放军要进城,年少的骆骏骅按捺不住焦急的心情,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大概是8日凌晨一二时左右吧,我在床上忽然听到窗外响起了一阵阵脚步声。”好奇心驱使下,骆骏骅摸黑趴到窗户前看,原来是国民党的一群散匪在窗外走过,一个长长的队伍,往阳山方向逃窜,吓得他大气不敢出。
好不容易等这群散匪走完,骆骏骅从家门口走了出来,发现几个小伙伴也出来了。随后,几人走出村子来到慧光塔附近,看到巾峰山方向亮起了一串串的火把,骆骏骅明白是解放军来了。
“当时路面上丟弃了不少枪支,但我们都不敢去捡。”骆骏骅说,可见当时国民党的散匪逃得很仓促。
舞红旗打腰鼓庆解放
兰德本身是连县九陂镇人,1927年出生,1948年参军加入了连江支队第五团,1949年参加了解放连阳战役。
连县解放后,兰德随部队在县城休整了两天。“当时我随部队住在旧文化馆(今东门路附近),很多群众送来猪肉、米和茶等,我们都拒绝了。”
兰德清晰记得,8日早上的连县阳光明媚,天气爽朗;为了迎接我军的到来,当地群众舞动红旗奔走相告,而各机关团体、学校则组织腰鼓队和洋鼓队在建国北路进行庆祝。
“当时县城的商铺营业正常。”兰德回忆说,城隍街最热闹,很多农村群众担来山货叫卖,换回茶米油盐回去;而中山南路附近的盐铺街,则是粤湘货物交易中心点之一,湖南的客商挑来着油粮来这里置换盐巴,湘客的油粮山货则由水路运输至广州等地贩卖……
血战梁家水告捷
今年85岁的吴青云满头银发,走路步履缓慢,一说起当年自己所在的连江支队第七团参与的梁家水战役,点滴回忆了然于胸。
“我在西路军,为迁回部队,当时由四野143师428团、连江支队第七团组成,428团团长是李洪元、连江支队团长为肖怀义。1949年12月5日,我们从黄沙堡出发,一天就得行军180里到达黄洞山,拦截到从湖南蓝山赶赴连州的国民党交警第二教导总队,在黄泥坳俘敌4人,缴获卡宾枪4支,原来他们是奉命支援李楚瀛军队,阻挠我军解放连阳的。”吴青云回忆说,为追击歼灭这股敌人,不让他们与李楚瀛汇合,在梁家水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先是扫除敌人在村外的据点,然后摸黑攻进村里,同敌人展开巷战,拼刺刀、扔手榴弹。”吴青云说,“真是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我军组织敢死队于深夜杀到梁家祠堂的敌军司令部,7日凌晨,敌军司令部被攻破,活捉敌军司令李学忠。”
梁家水战役,是解放连阳战役的第一战,也是最激烈的一战,共毙敌165人,俘获敌人司令官以下540多人,缴获重机枪5挺、轻机枪35挺、大炮13门,长短枪、卡宾枪、汤姆山冲锋枪等500多支,电台2部、战马30匹,解放了东陂全境。此战之胜,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一个典范战役,不仅切断了敌军后援,更为不费一枪一弹解放连县县城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者言
连州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连州古属岭南门户,历来为中原通往南越的水陆交通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所处的独特战略位置,深厚的人文历史沉淀,养育了连州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
“早在1924年,在广东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领导下,连县各乡就成立了农民协会,是广东省最早的农协会之一。”谈起连州的革命史,连州市党史办前主任黄兆星娓娓而谈。他研究连州党史已有20多年,系其中翘楚。
黄兆星介绍,早在光绪年间,连县革命志士何克夫、龙裔祯、毛文明等就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9月,辛亥革命者龙裔祯率众直捣州署、逮捕州官,推翻了封建王朝在连州的统治。
在大革命时期,连县掀起了农民运动,1924年在广东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领导下各乡就成立了农民协会;连县青年詹宝华1925年在黄埔军校参加共产党后在顺德领导农民运动中壮烈牺牲;东陂青年冯达飞,黄埔军校毕业后留学苏联并参加共产党,后来成为红七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1928年党领导的“湘南暴动”波及连县,1929年5月在湘粤边工委领导下成立了中共连州特支,建立了党组织;1931年,邓小平领导的红七军东征期间经过连县,在当地播下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秋建立中共连阳特别支部,负责领导连县、阳山、连山县的党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
在解放战争时期,连县东陂、大路边、西江等地的人民纷纷揭竿而起,浴血奋战,动摇了国民党在连阳地区的统治根基。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在司令员冯光、政委周明率领下挺进连县,使当地起义队伍获得强有力支援,后配合进军湘南,一度解放临武县城,威震湘粤。
黄兆星介绍,连县早期的革命工作还有几个特点。一是注意学生工作,当时连县已有地下党的书店,成立了“读书会”,传阅先进书籍,出版先进期刊“抗日救亡”3日刊;成立了抗日青年同盟和少年抗日先锋队,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二是注重统战工作,地下党打入国民党连县政府,将共产党派驻各地任教员,一面掩护一面发展党员。三是兴起妇女运动,成立妇女委员会,在各地办起妇女识字班、妇女夜校和妇女党支部。通过这几项工作,连县的党组织凝聚了广泛的革命力量,最后配合南下解放大军歼灭了国民党反动武装,解放了连县。
网友跟帖
请登录后进行评论|
0条跟帖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