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害化户厕已推广 边远地区仍用旱厕
![]() |
五华县水寨镇七都村下围片的公共旱厕,内外没有任何设施。 |
![]() |
五华县輋维村新建公路驿站旁的公共厕所,外墙涂有仿木红色花纹,内部冲水设备、洗手台等基本设施齐全。本组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迪 |
![]() |
![]() |
扫码了解 更多详细内容 |
方便不方便?
——看广东“厕所革命”⑤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经常会问起农村厕所改造情况,详细询问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强调“小厕所、大民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广东,现在农村厕所情况又是如何呢?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了汕尾、潮州、梅州等地,发现近年来农改厕项目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大多数农村地区无害化厕所的普及率已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地区的农村公共卫生厕所比率、水冲式厕所普及率已经逐年上升,部分地区的农村还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无害化户厕成为了主流。
但是在少数边远地区,旧房子内依然没有家庭卫生间,且居住的大部分是经济较困难的人群,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年纪较大的留守老人,日常“方便”只得依靠公厕解决。而“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的旱厕仍然存在。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朱红鲜 记者 陈彧 南方农村报记者 王磊 发自潮州、汕尾、梅州、肇庆
不方便
粪便堆积无人清理
12月12日10时30分,在陆丰市湖东镇后林村集市附近,记者找到了该村唯一的公共厕所。公厕外面贴着瓷砖,并有“厕所”提示标语,有明显翻新过的痕迹,但内部却是简陋的旱厕。
厕位发黑的水泥板上沾满了排泄物、发黄干枯的纸巾、烟头等污物,蝇虫乱飞。粪坑内,则是堆积已久的排泄物,粪池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散发出浓烈的恶臭。
公厕外墙是2015年刚刚翻新过的,平时没有专人打扫,也鲜有人在这里掏粪施肥。
一位60多岁的阿婆告诉记者,厕所旁是村里自发形成的集市,每天去厕所方便的人不在少数。但厕所内脏乱不堪,恶臭逼人,到了夏天更是苍蝇成群,几十米外都能闻到臭味,年轻人很少会去。
一年前从深圳回到后林村的陈先生,对旱厕的使用有些担忧:“旱厕的粪便长期堆积,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寄生虫卵、细菌等很容易传播疾病。”
15日,记者在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七都村下围片,也见到了类似的公共旱厕。该旱厕位于一处鱼塘旁,共有两个厕位,男女各一个。“一个坑、两块砖头”是该厕所的标配,内外没有任何其他设施。
粪坑内可以看到黑色的粪便污水,并有塑料袋等垃圾,靠近厕所3米内,臭味便扑鼻而来。
住旧屋的使用公厕多
旱厕卫生环境差,为何还有那么多人使用?
据记者了解,以往大部分农村旧房子内没有厕所,很多村民自己挖个简易旱厕,或者直接用村里的公厕。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部分村民建了新房子,也建了干净的家用厕所,伴随“三清三拆”、村容整治等工作的推进,以往“路边坑”式的简易旱厕都被拆除了。但是,仍有很多年迈、经济较困难的村民居住在旧房子里。
陈先生在后林村的集市经营一间药房,由于租的是旧房子,没有专门的卫生间,陈先生只能搭个临时隔间,配个“便桶”,并在桶下装一条排往农田的水管,以此解决病人的小便需求。陈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村里没有户厕的旧房子还很多,且大多是老人居住,一般都会到旁边的公厕方便,行动不便的会用“便桶”代替。
据后林村党支部书记陈木义介绍,该村目前总共有800多户,5000多人。近几年经济发展好,不少村民修建了新房,家用厕所多了起来,但村里仍有200户左右住在旧房子里,其中大部分靠公厕解决如厕问题。
和后林村一样,七都村很多村民修建了配备家用厕所的新房子,大部分公厕也已经翻修,但仍有很多居住在旧房子里的老人需要用公厕。
七都村原来的十几个公共厕所已进行了改造,但还留下一个公共旱厕,主要供下围片区在旧房子居住的老人使用。
“我婆婆今年88岁,跟小叔住在一起。旧房子住了几十年了,房子里没有厕所,外面挖的那种厕坑又清掉了,平时就用这个厕所解决。”七都村的戴阿姨告诉记者,旱厕环境差,老人家用着也让人担心,但也没有办法。
方便
解决雨天夜晚如厕难
60多岁的吴宜祥,是梅州市五华县转水镇輋维村村民,今年9月份,在村委的帮助下,他们一家终于告别使用了几十年的露天旱厕,在家里用上了新式厕所。新建好的厕所设有便槽、抽水马桶、电灯,污水通过管道排入化粪池。
“以前上厕所十分不方便,尤其是下雨天和晚上,而且环境卫生也很差,茅坑就在马路旁,对村里的环境影响也很大。”吴宜祥告诉记者。
今年40岁的吴东昌是輋维村村民,3年前在輋维村輋坑塘建了两层的新房,并在每层楼都配有设施齐全的卫生间。铝合金的外墙上嵌着磨砂玻璃,厕所内铺着瓷砖,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以前,村里有很多露天粪坑,卫生环境很差,如今通过厕所改造,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建了无害化的厕所,村容也焕然一新。”吴东昌说。
像这样的情况,在转水镇多个村普遍存在。到2017年底,五华县河东、转水、周江、梅林、华阳、长布、水寨、横陂、安流九个镇完成农村改厕任务,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预计到2018年底前,全县完成5.504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达90%以上。
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
在輋维村的村道两旁,时不时能见到被泥沙填埋起来的“路边坑”式旱厕。据村书记吴建新介绍,輋维村今年开始填平了村里的露天旱厕,也对学校、广场等原有的公共厕所进行了改造。
位于輋维村新建公路驿站旁的公共厕所刚刚进行了改造,厕所外布满了绿化植物,外墙涂有仿木红色花纹。厕所内冲水设备、洗手台等基本设施齐全,计划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的橡埔村,原本也有200多个露天旱厕,经过整改只剩下8座无害化公厕。记者在橡埔村厝前路的一处公共厕所看到,该公共厕所设有专门的化粪池,厕所里有便槽和蓄水池,基本满足了无害化厕所的要求,且有人专门进行打扫。
五星村委会位于肇庆市封开县罗董镇西部边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是第三轮省定贫困村,辖7个自然村,迳口村便是其中之一。迳口村之前唯一的公厕也是旱厕,刚停用不久,入口已被砖头封住。
迳口村小组长卢梓秀告诉记者,去年迳口村创建省级卫生村,政府每户补贴200元,对村里没有厕所的农户进行厕改,新建化粪池、卫生间。
告别露天旱厕,不少村子建起了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解决化粪池的污水排放问题。在迳口村,政府和扶贫单位便投入20万元建了污水处理系统,对全村25户人家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同样,记者在陆丰市甲东镇后洪村、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后径村都看到,原来的公共旱厕被拆除后,大部分居民楼都配备了现代化卫生厕所,污水排到村里的污水池进行了集中处理。
策划:姚燕永 孙国英 采写统筹:谢苗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