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基层安全治理 “最后一公里”
同胜社区闭环管理促进安全治理大提效城市公共安全事件如同一柄悬顶之剑,总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城市公共安全治理,考验着一个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大浪街道同胜社区,一座典型的“城中村”社区,如今成为公共安全治理的新样本。
以生产安全、消防安全为切入点,以“力量怎么整合”“责任怎么撬动”“机制怎么建立”等问题导向,同胜社区整合基层资源,打造隐患排查、上报、分拨、处置闭环流程,创新人屋管理,健全责任体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主要警情实现“七个”同比下降,执法数据实现“六方面”同比提升,其中,犯罪总警情下降29.1%、火灾警情下降42.5%,查扣危化品总量上升16%,强制拆除违建面积上升206%,排查上报隐患信息2577条,接收率99.7%,“闭环”处置2282条……
大量数据显示,同胜社区公共安全治理成效显著,闯出一条安全治理的新路子。
●南方日报记者 吴永奎 通讯员 吕丹红
从多头管理到扁平化管理
作为一座典型的城中村,同胜社区体量庞大,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7.42万余人,其中流动人口17.15万余人,社区存在出租屋多、流动人口规模大、工业企业密集、社会治安复杂、基层基础薄弱等诸多问题,公共安全治理形势严峻。
去年以来,为贯彻落实深圳市、区领导调研同胜社区时提出的“盯紧安全、形成合力、撬动责任、标本兼治”指示精神,龙华区抽调公安、安监、城管、网格等部门业务骨干组建工作专班。
针对治理力量分散、部门职责不清等问题,工作专班积极争取龙华区委、区政府和办事处支持,按照“权责相称”原则,对现有架构、职责、人员进行重新调整,以求厘清责任、优化资源、激发活力。
在此思路下,街道、社区、居委会具有安全管理职能的部门被重组。街道层面,安委会、消安委、网格中心整合为安全管理中心;社区层面,社区警务室、安监组、网格站合并为安全管理站;居委会层面,民警执勤点、网格员工作点和消防分站合并为安全管理组。
“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中心、站、组三级扁平化指挥处置效率大增”,工作专班负责人坦言。
在组织架构变革的基础上,网格员、安监巡查员、消防协管员三支队伍也被大力整合,组建成178人的网格安全员队伍,一格一员,包干负责,有效解决力量分散问题。同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队伍职业操守、业务水平,做到“一员多能”。试点以来,网格安全员共排查安全隐患2577处、严重隐患411处,上报信息合格率85%,发现能力、信息质量同比均大幅提升。
此外,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工作专班从大浪街道办临聘人员中先期抽调50人,充实至13个行业监管部门,缩小排查、整治两端力量差距,有效解决了力量分散问题,促使安全巡查常态化。
闭环管理实现“无缝对接”
为充分压实责任、保证整治质量及效果,工作专班引入现代“闭环”管理理念,强化过程控制、流程监督,使排查、分拨、整改三个流程做到“无缝对接”,且每个环节都能追根溯源,最大限度防止隐患“跑冒滴漏”。
围绕“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工作专班建立行业监管“责任、任务、问责”三份清单。对社区各类场所按行业属性,明确区、街道两级行业监管部门,列出责任清单;对隐患闭环处置,明确行业部门工作流程及内容,列出任务清单;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的,按失职情节启动通报、谈话、约谈、倒查等程序,列出问责清单。
同时,公共安全隐患按照严重、一般、轻微三级分类施治。房东、业主、企业等责任主体按照“谁受益、谁担责”自行整改,行业监管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督促整改 。
为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在整合资源、闭环运作的基础上,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推动主体履责,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其一,做实基础采集。全面采集网格、楼栋、地址、层数、面积、消防设施、重点部位、管理责任人等信息,实现底数清、台账明。
其二,引入微网工程。在每栋出租屋门口安装视频门禁终端,实行入住前置审核,租户完成信息申报、系统授权门禁卡、租户入住,系统自动将租户信息即时推送至网格安全员,电话预约登记、上门核采信息,变人工采集为智能采集,大幅提升效能。
经过近一年的工作实践,隐患排查、上报、分拨、反馈实现一站式管理,大浪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雄汉认为,同胜社区治理工作的探索实践,打通了基层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大浪街道细化基层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