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开放的姿态铺平分级诊疗通道
近日,作为惠州最老牌的三甲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宣布率先在全市取消普通门诊,全面实现门诊专科化。这可以说是惠州医疗卫生机构在推动双向转诊改革中的一项创举。
上转时上级医院无力接收,下转时患者不愿转院。究其根本,就是长期以来的医疗格局造成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以及患者因此产生的错误就医心态。哪怕只是小病小痛,动辄就要到三甲医院,已经成为惠州乃至全国普遍存在的就医生态。由此而生的无奈景象则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
作为双向转诊在惠州的先试先行者,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社区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书》,将协助基层培训全科医生,同时明确规定了患者上转或下转所需要达到的指征。
按照分级诊疗的原则,双向转诊就意味着普通病人应在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近诊治,大病患者则经过二级及以下医院预约床位,通过“绿色通道”在最短时间内转诊到三级医院治疗。对于患者来说,通过双向转诊,普通病人就不必再去三甲医院跟危重病人抢床位,而是留在费用更低的基层医院,大病患者则可以缩短在三级医院候床的时间。
在双向转诊制度建设中,城市三级医院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作为上级医院,首先要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把更多的人力侧重于疑难病症和急重症救治。同时,上级医院应该主动与基层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转诊合作,让有需要的患者能够转上来,也让康复阶段的患者愿意转下去。
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惠州市政府印发的《惠州市加快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就提出了医联体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到2020年,惠州要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作为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要义之一,双向转诊一直是惠州城市医疗改革推进的难点。
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为例,该院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全科医学科的下沉,通过与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龙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桥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双向转诊意味着逐步铺平患者分级诊疗通道,最终实现“首诊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在县级医院,大病到三甲”。医疗机构主动“牵手”结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患者就医观念的改变,在有序就医格局建设之路上,惠州已经迈出了值得肯定的一步。
廖钰娴
栏目统筹:叶石界 王彪 投稿邮箱:nfrbhzgc@126.com
评论交流QQ群:258349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