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成长记
![]() |
第三套人民币一元券正面图案是女拖拉机手驾驶东方红拖拉机。新华社发 |
60年前,被命名为“东方红”的中国首台自主生产的履带式拖拉机问世,由此拉开中国农机工业的序幕,也使中国的农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60年来,东方红拖拉机曾“开”上过人民币,也曾产量锐减跌入谷底。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其越过计划“垄”,驶入市场“田”,在同世界顶尖农机企业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成为中国响当当的农机品牌,而且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打响名号。
东方红拖拉机的60年,是中国制造成长史的重要篇章,阅读过往的苦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从中汲取力量,启迪前路,不断改革创新,中国制造业必将坚毅前行。
开启中国农耕方式大转变
1958年7月20日,一辆身披红花彩绸的拖拉机“轰隆隆”开出厂区大门,工人像送新娘子一样,跟在后面敲锣打鼓,两旁挤满了围观的群众。
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比预定时间提前了一年。拖拉机的问世,改变了中国几千年的耕地主要靠牛的农耕方式。
为了这第一台拖拉机的问世,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的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罗士瑜、吴敬业、刘寿荫等一批海外赤子,怀揣着新中国的农机制造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数万名知识分子和工人组成的建设队伍,在一拖厂区9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洒下心血汗水。
当时,洛阳工业基础仅有一个1500千瓦的发电厂,一个小煤窑和一些破旧的手工业作坊,建厂的涧西一带,除了一条洛潼公路横穿、几个村庄点缀外,全是农田,商业网点集中在10公里之外的老城。
破土动工后,数万由知识分子和工人组成的庞大建设队伍在这里洒下心血和汗水。如今已经78岁的李学义1956年到一拖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吊车很少,几十吨、几百吨的大型设备,基本上都是人拉肩扛安装好的,工人们就睡在车间草垫上,铁块、钢材等原材料一来,大家就起来去干活,可以说,一拖完全是手工和半机械化干成的。”
作为中国农机工业的第一代产品,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在黑龙江北安二龙山农场服役期间,在极为艰苦和高强度的作业环境下,创造了31年没有大修的纪录,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作业效率提高45%,油耗降低3%。1962年,东方红拖拉机“开”上了1元面值的人民币,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最闪亮的“明星”。
在改革开放中浴火重生
作为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压路机和第一台军用越野汽车的诞生地,一拖有个响亮的外号“拖老大”。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前,东方红拖拉机完成了全国60%以上机耕地的作业。
1981年,国家不再对一拖下达指令性计划,同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让土地变成一块块“面条田”,大型履带拖拉机失去了用武之地。这一年,东方红履带拖拉机销量从1980年的2.4万台,跌到不足1万台。
“小毛驴趾高气扬,老黄牛重上战场,拖拉机离岗休养”成为当时市场上的顺口溜。难道分田到户的农民真的不需要拖拉机了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1981年,一拖先后派出500多人,分赴全国15个省、106个县进行调研,带回了“农民设计师”的思路:能不能生产小一些的拖拉机,最好相当于1头牛的价格,但有8头牛的力气,会犁地又能跑运输……
中国最大的农机企业,由此开始了市场化改造与发展之路。1983年,“1头牛价格、8头牛力气”的东方红15小四轮拖拉机批量进入市场后,数百万台该型号拖拉机从洛阳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更重要的是,企业尝到了适应市场、培育竞争优势的甜头,开始持续不断的产品变革,形成符合中国用户使用习惯、适应中国国情的系列产品,且掌握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轮拖技术。
“用20年实现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的百分百国产化,很多人都熬白了头发。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却也非常值得。”一拖董事长赵剡水说。
坚持创新也带来了市场回报。如今,东方红大轮拖已成为国内最畅销和保有量最大的品牌。
中国农机“耕耘”世界市场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东方红小四轮,到花费20年实现完全国产化的东方红大轮拖,“东方红”一直引领着我国农业装备的升级。
从2004年起,一拖进行动力换挡技术的研发。2014年,我国首款商品化动力换挡拖拉机上市,直接迫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30%以上。
虽然如此,在无级变速拖拉机领域,我国依然受制于人。一拖技术中心副主任王东青说,2011年,无级变速拖拉机立项之后,一拖曾找掌握这项技术的一家外国企业谈合作,但被对方一口回绝。
作为共和国农机工业“长子”,一拖对这样的境况并不陌生。“不怕困难,勇于创新,这是贯穿‘东方红’成长历程的传家宝。”王东青说,他们从一张白纸起步,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无级变速重型拖拉机,结束了我国350马力以上重型拖拉机必须进口的历史。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拖实现了中国农机工业技术的多次创新突破,“东方红”在世界100多个国家打响名号。但是一拖仍保持着清醒头脑,看到我国在农机高端重大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差距就是动力,让中国农机装备在世界农机市场上‘耕耘’‘收获’,是一拖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东方红与生俱来的使命。”赵剡水说。
据新华社郑州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