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行政服务改革再次“自我加压”
![]() |
三水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改革自我加压,直指提速增效。魏英 摄 |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佛山市三水区行政服务改革再次“自我加压”!6月21日上午,三水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认识到位!”“各镇街各部门要把自己摆到改革中!”“看成效,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是要真正提速提效!”这些是三水区区长胡学骏对于改革提出的三句话要求。
在胡学骏看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增效,不仅是为了完成佛山的整体工作任务,还为了解决三水发展的痛点难点,让政务服务能够跟上“城市三水”发展的速度,能够以更优的营商服务吸引企业选择三水,扎根三水。
●南方日报记者 魏英
审批制度改革试运行阶段建设项目上线数量全市第一
今年3月15日,三水在全区范围内试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试运行阶段共录入119件测试件。截至6月17日,全区共有123个项目正式上线运行,在全市排名第一。三水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李伟明表示,三水目前推进了流程优化再造、信息系统平台搭建、审批时间压减、一支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第一阶段的改革任务。
按照“一门受理”“一家牵头”“并联审批”的工作机制,三水分别梳理编制了9类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根据“一张表单”“一套材料”工作要求减少材料提交率60%,减少表单录入量达48%。同时编制印发了政府投资、社会投资两份《实施细则》以及8套分类《办事指南》等,将改革成果固化形成统一的办事标准规范。
三水搭建“1+3+X”信息系统,形成审批管理一体化平台。即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系统、多合一业务协同平台、施工图联合审图系统、工程建设效能监督系统等4个管理系统,以及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电子表单等14个支撑系统。形成集“一张蓝图”多规合一、项目前期策划生成、申请综合受理、部门并联审批、全程效能监督、数据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信息数据平台。7月1日开始,三水各部门将统一应用市工程审批管理平台受理业务,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及相关审批服务事项都要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要求上线运行,做到所有项目上平台,平台之外无审批。
“这次改革,线上审批是最大的特点,我们一定要根据改革内容和要求做好准备。”三水区副区长戴志新表示,这是一次系统、全面、规范、严谨的改革,是对于整个工程建设审批系统流程的再造。
提速增效优化服务营造全方位多维度营商环境
胡学骏表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涉及三水将来的发展,只有真正提高效率才是核心。他第一要求各镇街各部门必须认识到位,全面理解电子审批流程,改变工作模式适应改革。胡学骏提出的第二句话是要求各部门各镇街把自己摆到改革中。“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和我们之前进行了半年多努力的目标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实实在在提速,做好服务。”胡学骏提出的第三句话是,改革关键是要看成效,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提速增效是改革的核心目的。他表示,项目为王,碰到问题要主动想办法解决,镇街是“第一战场”,必须真正将改革落在实处,为三水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在此前的“城市三水”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胡学骏就提出要打造一流企业服务,助力企业加速破解发展困境。三水通过政策再加力、扶持再加码,全方位、多维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帮困解难”。
据悉,自2017年三水出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条”及34项配套政策,共落实各类扶持资金超130亿元以来,今年三水进一步创新和突破,如新增对军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单个工业企业每年的技术改造扶持资金由2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对院士工作站的扶持从100万元增加到最高1000万元,以及给予对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倾斜的银行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励等,扶持维度和广度进一步增加,打造了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的“20条”升级版。三水还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40条”,让企业家们脚踏实地干实业、心无旁骛谋发展。
此外,三水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政效能实施意见》,实行区重点项目“一次过会、五星服务”,着力解决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全面优化政务服务;《依纪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家权益十条措施》,依纪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平等权利,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同时,每年为全区企业减轻税负18亿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