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雁效应带动开展“行走乡村”行动
![]() |
黄江城管分局按照整改要求,召开富康花园垃圾收集点管理工作协调会。 |
近日,黄江镇召开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计划通过18项乡村振兴环境提升工程,基本实现“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其中,“行走乡村”工程正是18项工程之一,由各班子领导牵头以及交叉巡逻、互相巡逻的方式,每周开展“行走乡村”活动,确保乡村整洁周周有监督、月月有进步。
7月以来,黄江镇委书记叶锦锐,镇委副书记、镇长李冠洲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多次率队开展“行走黄江”专项行动,足迹踏至长龙社区、田美社区、新市社区、星光村、黄江人民公园等地方,深入步行巡查内街小巷、农贸市场、社区广场、公共厕所等区域。
随着《黄江镇“行走乡村”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逐渐完善和实施,全镇领导干部不定期穿街过巷,走家入户,为乡村环境整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把脉、挑刺,以行走力量构建镇街、社区两级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切实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实现环境巡查督导全覆盖
7月19日上午,叶锦锐带队开展“行走黄江”专项行动,城管分局、社会事务局等有关负责人陪同行走。专项行动队伍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直面问题”的方式,深入长龙社区,穿街过巷,步行巡查社区广场、公共厕所、内街小巷、工厂周边以及旧围村等,并向居民了解有关情况。
沿着广场附近的永龙街和长洞街行走,专项行动队伍一路上仍能发现个别区域地面有纸屑、车辆违停、占道经营和绿化带出现绿植空缺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专项行动队伍要求长龙社区迅速组织环卫作业队伍将卫生死角清理干净,尽快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带进行停车位划分,并联合城管部门加紧对部分市政设施进行维护,升级优化绿化带,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除了镇委书记、镇长身行力践,黄江镇还将建立镇、社区两级行走机制,以头雁带动、一线作战的领队机制,以镇领导带队步行的方式,建立“四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领导督导机制,分片负责督导各社区(村),走进管理一线,查实情、解难题、补短板、促提升,形成快速响应、快速整治、快速反馈的即时整改机制。
黄江镇城管分局负责人介绍,“行走乡村”专项行动由镇主要领导带队行走,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其他党政人大班子领导负责行走驻点联系的社区(村)或互相交叉行走,每周不少于一次,时间不少于半天;分管城市管理的领导行走检查时间每周不少于一天,原则上每个社区(村)不少于一小时,每两个月行走应尽量覆盖辖区内所有社区(村);社区书记对辖区范围行走每周不少于两次。
为把精细化理念贯彻到底,黄江镇还对“行走乡村”镇领导挂点社区(村)进行分工,党政人大班子领导各自负责以明察暗访、直奔基层的方式行走督导1—3个社区(村)的管理工作,亦可互相交叉行走。“实际上,每个镇领导可结合其他调研、巡查、督导等工作安排顺带开展行走工作,不限于行走分工所负责的社区、村,相关问题由随行负责人员跟进反馈至镇城管委办公室即可。”黄江镇城管分局负责人说,这样的随机行走模式更能体现“四不两直”机制。
据了解,行走督导范围包括全镇所有能够步行到达的公共领域,遍布城市每个角落,“翻箱倒柜”地查找城市管理问题,开展不留盲区、不留死角的地毯式巡查督导。其中,全镇各社区(村)的背街小巷、旧围、插花地、社区公园等日常管理容易不到位的“脏乱差”突出区域是重点行走区域。与此同时,在上一个月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暗检发现问题的地点,镇领导需实地视察整改情况。此外,对于创建“干净整洁村”达标的社区,镇领导需通过实地视察保持现状,防止达标社区整治问题回潮反弹。
完善工作配套措施落实反馈督办机制
7月19日,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开展“行走东莞”专项行动,发现黄江镇辖区存在生活垃圾乱堆放、绿化带暗藏垃圾等问题。随后,黄江镇分别收到市城管委办公室以及市数字城管平台派发的市领导交办案件2宗,其中1宗为莞樟路富康花园段生活垃圾乱堆放问题,1宗为田星路绿化带暗藏垃圾问题。
当天,黄江城管分局应要求调查核实情况,向富康花园物管处下发整改通知书,指出该小区垃圾收集点存在问题,要求物管处配齐垃圾桶,并加强收集点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组织承包公司连夜对收集点乱堆放的垃圾及田星路绿化带暗藏垃圾进行清理,顺带冲洗地面沙尘和污迹。
7月20日上午,黄江城管分局及相关负责人召开会议,讨论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制定整改工作措施,全面排查辖区范围内各生活垃圾收集点、新建道路,要求各收集点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并督促管理责任人加强地面污迹冲洗,对已建成但未移交管理的道路先行介入进行环卫保洁,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
“建立即时反馈机制和整改督办机制,是行走工作配套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介绍,行动相关人员已建立“行走黄江工作”微信群,由镇领导、镇城管委办公室等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组成,24小时在线,全天候响应。
对于行走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拍照取证、标注位置上传到微信群,由相应的跟进人定点定位进行拍照取证,立刻在微信群内交派整治任务;由镇城管委办公室工作人员整理后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并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属地社区派发《整改通知书》,对群众意见大、影响范围广、多次整改不到位的突出问题以通报形式上报镇领导。
行动还要求成员对行走中发现的问题,由城管分局各股队、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部门针对问题组成督导小组,现场协调、指导相关责任单位、社区整改落实行走发现的问题,对发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漏洞进行快处快补,并由镇城管委办公室建立行走“回头看”工作机制,结合整改台账,对行走发现的问题逐项跟踪督办,不解决问题不放过,问题整改不彻底不销账。针对多次反弹的问题将不定期开展督查,实现长效管理。
“我们将把整改情况纳入考核。”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告诉笔者,由镇城管委办公室根据各社区问题整改及反馈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对未按时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重点工作的评分依据。
强化案件调查分析补齐管理机制短板
“把自己当作是普通市民行走在街头,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才能深入发现城市管理的不足。”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坦言,只有这样才能更直观了解清楚市民对城市环境的满意度、对停车位划分的建议,了解第三方公司清运垃圾的频次等城市管理问题。
按照全域覆盖原则,黄江镇领导及镇城管委办公室、镇农林水务局等38个成员单位通过行走深入一线,接地气、见实效,把镇、社区两级监管力量拧成一股绳,扭转工作作风,把以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转变为对标先进、精益求精,实现城市管理队伍工作作风的大改变。
“行动实施以来,我们全面了解、掌握基层第一手情况,对通过行走发现的问题倒查责任。”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告诉笔者,以行走力量构建镇、社区两级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切实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难题。如今,城市管理权责清单不断完善,信息互通、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不断健全,进一步打通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
“在整改市领导开展‘行走东莞’交办的案件时,我们补上了一些制度上的漏洞。”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说,收到市里的通知后,当时调查发现富康花园段生活垃圾乱堆放案件中存在3个问题:涉事地点日常转运的生活垃圾量较多,至少需要配置40个垃圾桶收集垃圾,实际只配置18个;物管处、环卫承包公司、收集点工人因沟通误会造成工作上的矛盾;城管分局工作人员及社区环卫监督员未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巡查辖区内职能工作落实情况。田星路绿化带暗藏垃圾案件,则黄江是因为该道路部分路段已建成通车,但尚未移交城管分局管理和维护,环卫保洁、绿化养护、市政维修等工作尚未纳入黄江镇相关承包项目范围内。
针对发现的问题,黄江城管分局加强环卫巡查和监管考核,进一步压实社区属地责任,督促环卫监督员加强巡查监管工作,对巡查中发现的环卫作业问题形成图文记录,并要求承包公司限期完成整改,对其他单位或个人存在的城市管理方面违法违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同时,该局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社区的联管联动和协调配合,全面加强小区垃圾收集点管理和承包公司作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确保严格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发现问题后,不单是清清垃圾、冲冲地面就完事了。”黄江城管分局负责人指出,行走督导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检查,重在直面短板、攻坚克难、压实责任,形成长效机制,彻底整治长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城市管理顽疾,立竿见影地提升城市环境和城市品质,以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城市和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本版撰文:韦基礼 游宇轩 摄影:孙俊杰 李鄂 AⅢ01—AⅢ04版策划:黄少宏 统筹:韦基礼 黄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