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手术情牵乌蒙5G助力医疗帮扶
“智慧医疗”提速,引领5G与多行业深度融合探索![]() |
10月16日,中山市人民医院举行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启动仪式 。 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摄 |
![]() |
扫码看手术直播 |
![]() |
10月16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里,外科医生王世伟操作着机械臂,进行一例常见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不过,今天的手术室有些不同。王世伟边做手术边与电子屏幕里的两位医生对话,屏幕的另一端是中山市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该院普外三科主任王尧与副主任医师邓辉洲边观看手术,边不时提醒王世伟术中的注意事项。
这是中山市开展的首例5G跨省帮扶手术。当天下午,中山市人民医院、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与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共同签署了《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的战略合作协议》,将联手打造面向5G应用的“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各城市都在加速推进5G技术应用,2019年9月,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明确指出开展重点领域5G应用试点示范,支持市内三甲医院率先开展5G+智慧医疗示范。
●南方日报记者 郎慧 吴帆 何伟楠 通讯员 吴金波
1 实现即时指导远程诊疗新突破
透过一块薄薄的屏幕,手术台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示教室,在中山专家的指点下,王世伟完成了最为困难的缝合部分。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台三级手术,王尧介绍,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普外三科,这样的手术每年约开展300余台,且全部采用腹腔镜腹膜外术式。然而,这样的术式对于盐津县人民医院来说略有难度,王世伟所采取的术式仍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与在腹膜外操作的术式相比略容易些。
即便如此,王世伟依然是盐津县人民医院中较少能开展这类手术的医生,他透露,这项技术是他到昆明进修时学得的。“中山市人民医院的专家也曾到盐津县开展手术示教。”王世伟说。自2017年起,中山市人民医院与盐津县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医疗帮扶关系,此后,两院之间不断加深来往,并相互派驻医护人员。然而,中山与云南相去千里,能够派驻到当地的专家资源始终有限,在16日的这场5G远程手术之前,两院几乎每周都要开展一次远程视频会诊或学术交流。
未来,5G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望大幅提升远程医疗帮扶质量。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良表示,很多医院都在开展远程会诊,这些在现有的4G技术条件下即可实现,而由于其时延较长,尚达不到远程手术指导的要求。本次开展的5G跨省帮扶手术为远程诊疗带来了新的突破,利用5G低时延、高带宽、容量大的技术特点,能够实现手术即时指导。他同时指出,此次远程手术的技术难点在于手术跨越两省,一方面对于低时延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考验着两地资源调配的灵活性。
屏幕的两段,高清晰度的手术画面让人仿佛共处一室。就在一个月前,邓辉洲还要远赴盐津县,手把手地完成带教帮扶;如今,他不出中山便能够帮助千里之外的同行们。“盐津县人民医院地处乌蒙深山,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出来一趟都不容易。通过远程手术指导,能将更多的专家资源下沉到基层,惠及当地老百姓。”邓辉洲说。
在16日的三方签约仪式上,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表示,在医疗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医疗水平城乡差异的背景下,国家积极推动分级诊疗与“互联网+医疗”等改革措施,为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指明了方向。5G技术将患者、医疗设备、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等各方面信息资源实时连接,突破了医疗机构空间限制,将医疗服务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对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意义重大。
2 助力脱贫攻坚医疗帮扶“软硬兼施”
“将最好的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中山市人民医院公共事业发展部部长李斌飞这样形容这次5G跨省帮扶手术——一次5G战略与脱贫攻坚战略的结合。实际上,中山将首例5G手术运用到医疗扶贫领域并非偶然。近年来,在开展对口医疗帮扶工作中,中山软硬件措施双管齐下,同时提升当地技术与医疗水平。此前,中山市人民医院与盐津县人民医院,小榄镇人民医院与永善县人民医院已建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系统,针对疑难杂症两地专家随时启动常规会诊机制。通过视频摄像头,中山专家可与昭通患者面对面,详细查看其临床表现,给出最佳治疗方案。
网络支持下的远程会诊技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专家诊疗服务,从根本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中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盐津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韩莹表示,相比派驻专家到当地,远程会诊可实现资源更高效的利用,节省医疗成本、提高就诊效率。建立中昭两地远程会诊系统,是深化两地医疗协作的重要举措,更提升了对口帮扶县的医疗服务能。
对于远程诊疗的实用性,邓辉洲很有感触。就在一个月前,他深入乌蒙大山中建在峡谷间的手术室里,体会到了当地百姓看病难、转诊难的困境。“作为帮扶专家到对口帮扶地区进行支医,同样要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在那里呆上一个月,能为当地解决多少问题?”邓辉洲介绍,远程会诊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异地远程看诊成为了一种常规工作。本次指导5G跨省帮扶手术,他体会到互联网技术进步为医学发展带来的红利与潜力。但他也同时表示,尽管技术可以延伸时间与空间,但技术依然存在局限性,“远程手术可以在一定基础上提升医疗水平,但却很难从零开始示范手术操作,对于当地医生从未接触过的手术,面对面教学仍必不可少。”邓辉洲说。
助力脱贫攻坚,中山市对对口帮扶的昭通市软、硬件资源兼施。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中山市云南省昭通市对口帮扶卫生计生协作协议》精神,自2017年起,中山每年分批次派遣医生赴云南昭通开展医疗扶贫工作,他们深入乌蒙大山,兢兢业业,为当地人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9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正式录取了6名来自云南盐津县的医学院毕业生,他们将在这里完成三年的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引领当地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本月,中山还将再度派出第三批6位医生前往昭通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
3 加快5G与行业融合开发多场景应用
今年以来,随着5G商用牌照的发放,这一最新通信技术将逐步推广并与各行业领域深度融合。中山市5G技术与医疗行业的融合也向前迈进了一步。《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将开展5G+智能制造、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5G应用试点示范。其中,5G+智慧医疗即包括:支持市内三甲医院率先开展5G+智慧医疗示范,发展远程监护、移动式院前急救、远程医疗、远程机器人手术等应用。推进5G技术在互联网医院、医学影像、数字化手术室、卫生应急指挥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互联网+医疗”战略,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 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同时,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此,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办公室主任罗军介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积极响应国家5G战略,并将深耕各个行业领域探索5G技术的无限可能,让新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未来,5G技术不再是普适性的应用场景,它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罗军以“5G+医疗”举例,他表示,对于在中山市人民医院与盐津县人民医院间开展的帮扶手术来说,其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低时延,这是手术的操作需求决定的;而同样在医疗行业中,远程超声诊断和VR查房等,则更需要达到高清的要求。未来,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将成为5G技术与医疗行业融合的趋势。
为保障中山首例跨省远程帮扶手术的顺利开展,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在今年6月完成在市人民医院的5G基站建设,7月,市人民医院对盐津县人民医院5G网络端到端的测试成功。通过多次测试,工作人员确认网络质量已达到远程手术的低时延要求。10月16日下午,邓辉洲坐在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里,屏幕中手术现场画面清晰,他觉得和自己曾在那间手术室里操作时一个样,完全感受不到时延。罗军透露,除市人民医院外,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也在与中山的其他医院洽谈基于5G的战略合作,接下来,还将通过参与5G创新应用大赛,鼓励更多基于各个行业的场景研发应用。
■相关
《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发布
明年底主城区5G网络实现基本连续覆盖
日前,中山正式发布《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中山5G发展与应用列出详细规划。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0年底,中山市主城区5G网络基本实现连续覆盖和商用;全市5G基站累计达2600座,5G个人用户数达到30万;5G产业链相关企业产值和营业收入超90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5个。
到2022年底,中山市主城区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5G基站累计达8000座,5G个人用户数达200万;5G产业链相关企业产值和营业收入超百亿元;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8个;中山5G产业初步集聚,5G技术与传统产业广泛融合。
《行动计划》文件的起草工作由中山市工信局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科承担,该科相关负责人介绍,5G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建设,可分为5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应用场景的探索。
5G本身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范畴,同时又与其他信息技术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密切相关。5G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是为产业领域内的应用服务。网络建设开展的同时,5G产业应用场景方面的探索也同时启动。
市工信局负责起草该文件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产业经济具有显著的专业镇特色,传统优势产业基础雄厚,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专业镇经济也面临新的发展瓶颈。5G的到来,为中山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行动计划》列出了八个重点领域5G应用试点示范,该负责人表示,“中山将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选择一些合适的应用场景,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助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探索家电、锁具、灯饰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内的应用场景。”
■声音
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良:
5G技术可提升精准帮扶效率
在16日帮扶手术的中山现场,中国移动中山分公司副总经理吴良作为战略合作与技术支持方代表,见证了5G通信技术与医疗帮扶的深度融合探索。
吴良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5G具有大带宽、低延时、可靠性强三个特点。大带宽使图像更加高清,低时延可以减少时间差,可靠性强可以保证通信通道稳定通畅。相关技术特点可以使5G与各行各业结合。其中,在精准帮扶方面,可有效增强帮扶力量、提升效率。
“比如以往派驻的医生,可能是儿科、外科等某一专业医生。而发挥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可以充分调动整个医院的医生资源,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于协助推进偏远地区的精准扶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吴良说,对于帮扶工作而言,与派驻干部、医生、老师到当地帮扶相比,5G技术可以充分调动资源,提升帮扶效率。
他认为,5G技术同样可以用在教育帮扶上,例如在边远山区的学校进行针对性5G覆盖,从而实现远程视频课程共享。5G还可以用于农业帮扶,农业种植养殖监测涉及大量数据,通过5G技术可以支持对数据的分析,可提升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吴良认为,《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出台非常及时且切合中山5G发展需要。比如5G基站的布点多,涉及土地空间、电力配套、管网铺设等各方面,需要公共绿地、公共物业、公共杆塔等社会资源的支撑。此次《行动计划》将5G通信基站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大力支持了5G基站建设,有利于加快中山5G发展。
“5G将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加速器。”吴良认为,5G使通信技术从以前的辅助作用转变为引领作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与发动机。开展重点领域5G应用,不仅将推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相关行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