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多方资源 打造精准扶贫品牌
中山市扎实推进对口帮扶肇庆、潮州、云南昭通工作,携手困难群众奔小康![]() |
10月17日,2019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暨中山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在中山市博览中心举行。图为市民在选购农产品。 叶志文 摄 |
![]() |
特色连片产业在中山对口帮扶地区不断发展。图为昭通市永善县新拉村蓝莓基地。 资料图片 |
云南昭通的红茶、牛肉干,西藏工布江达县的藏猪肉、青稞曲奇,肇庆封开的百香果、广宁的花生油、红薯,潮州的茶叶……10月17日是全国第六个扶贫日,以“消费扶贫,你我同行”为主题的中山市全国扶贫日活动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现场,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受到市民的青睐,不少产品十分热销。
2016年以来,中山市对口帮扶肇庆市和潮州市的131条贫困村、云南省昭通市、西藏工布江达县、新疆的草湖镇。中山近400名干部常驻上述地区,传授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经验,带动后发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已形成安全住房、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持、教育医疗、携手奔康、文化体育、社会帮扶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扶贫协作格局。
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面对“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要求,中山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先发地区的中山市,坚持以一往无前的攻坚态势扛起对口帮扶的重任,打造出精准扶贫的中山品牌。
●撰文:伍杰
1 全力以赴
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山市奋力抓好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各项工作,最大限度整合全市资源,以最高标准推进脱贫攻坚。
在省内脱贫攻坚领域,中山从2016年起对口帮扶肇庆、潮州所属6个县(市、区)的131条省定贫困村、6207户贫困户;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方面,则帮扶云南省昭通市4个贫困县;在对口支援方面,则帮扶西藏的工布江达县、新疆四十一团草湖镇和四川甘孜州白玉县、巴塘县。
扶贫攻坚,关键在人。中山把对口帮扶和对口支援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最大限度挖掘动员整合资源;对口帮扶肇庆、潮州方面,今年5月,完成驻村工作队员轮换,共派出365名驻村干部,其中选派第一书记131名;选派到昭通的教育、医疗、农业、国土、住建、规划等专业技术人才近550人次,建设名师名医专家工作室、工作站24个,培训昭通教师、医生等专业人才近15000人次;派出两批共15名干部到西藏挂职,3名干部到新疆挂职,2名干部到甘孜州挂职,先后有430多名教师、医生赴西藏工布江达县开展技术人才支援。
精准发力,找准、找全扶贫对象。在扶贫工作启动后,中山各驻村组重点对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确保不错户、不漏人,精准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精准识别基础上,各驻村组会同帮扶单位、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制定贫困村、贫困户的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
以问题为导向,尊重扶贫开发的客观规律。中山以产业帮扶和民生帮扶为主线,通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多方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实现对口帮扶经济和社会领域全覆盖。
2016年以来,中山汇聚全市各方力量和智慧,用心用情用力抓好脱贫攻坚、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合作)工作,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近20亿元,筹集社会帮扶款物2亿多元,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扎实推进省内对口肇庆、潮州精准扶贫,实现潮州、肇庆两市脱贫16184人,脱贫率90.45%;昭通市绥江县、西藏工布江达县实现脱贫摘帽。
2 产业帮扶
持续激发当地内生动力
“这些单丛茶叶都是种在海拔600多米高的枕头岽山上,以前是崎岖难行的山路,现在可以骑摩托车到达枕头岽山顶茶园,因为通机耕路了。”今年8月举办的广东扶贫攻坚展上,饶平县枕头岽高山茶种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与游人分享潮州饶平县的扶贫故事。
展柜茶香四溢,吸引不少人来品茗。一位来自深圳网上销售平台的采购商品茶后更后赞不绝口,并立即向扶贫干部及公司提出采购意愿。现场展销的单丛茶叶正是大涌镇驻饶中村工作队在当地“输血+造血”的成果。
他们引导村民自愿参加修路,仅大涌镇自筹资金12万元,修建总造价约36万元的29条茶园机耕路共12公里左右,惠及300多户茶农。同时,工作队又向村合作社投入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由村合作社与饶平县枕头岽高山茶种植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规模约360亩的“高山茶示范园”项目。
看准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用产业拉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中山开展对口帮扶的重要经验。对口帮扶以来,中山市在结合当地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产业合作项目及培育经营主体,帮助贫困村培育成立或规范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截至目前,中山立足当地资源,在肇庆、潮州两地共实施特色产业项目910余个,受益人口32000余人,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达3500元以上;引进29个产业项目落户昭通,完成投资9.5亿元。
跨区域协调联动,以发展集中连片特色优势产业打开扶贫工作新局面,是中山市在各地开展产业扶贫的重要特点。如在昭通,依托当地自然禀赋和中山市花卉苗木技术市场优势,2018年中山卉盛花木项目正式落地盐津、永善两县。
通过投入约1000万元,种植花卉苗木8160亩,目前项目已经初具规模,示范和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实现土地流转收入317.38万元,其中贫困户土地流转收入110多万元,共组织8个乡镇1.8万人次参与务工,实现务工收入190多万元,其中贫困户6200人次60多万元……随着特色连片产业不断发展,帮扶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逐渐增强。
中山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农业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农业农村部门将实施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行动等六大产业发展帮扶行动,推进特色种养业、电商、旅游、产销对接等扶贫方式,全方位促进增收脱贫。
3 转移就业
力促“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谁也不想穷,有这样的岗位,只要勤快肯干,就能赚到钱。”来自德庆县凤山镇桂村罗陇村的贫困户李志明拿着刚发下来的工资喜笑颜开。
今年40岁的李志明,妻子患有慢性病,还要养育3个读书的孩子,这两项开支让家庭负重前行。
2018年1月,中山市委办联合扶贫工作组驻桂村工作队引进建弘塑胶制品厂精准扶贫就业车间,通过“造血式”就业帮扶,鼓励贫困户在“家门口”勤劳脱贫。
因为踏实肯干,进入车间不久,李志明就被提拔为管理员,负责收发货等管理职务,实现了从务农贫困户到车间管理员的转变,月薪也从最初1600多元涨到了2400元;此后,妻子也来车间工作,两人加起来月收入三四千元,算上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驻村工作组按照政策帮其落实的各项补贴,2018年李志明的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36000元,而这个数字在2016年是0元。
扶贫车间就是“带不走的扶贫队”,开办2年来,累计发出工资90万元,吸纳了40多名村民务工,其中51户承接厂外发货加工,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6名。
为进一步做好就业精准扶贫工作,中山出台了《中山市就业技能社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加强劳务协作平台的搭建,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
“我们一家人商量着,过段时间租套三房一厅的房子,好好地在中山工作和生活。”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广盛器材有限公司工作的王焕东告诉笔者,他们一家四口都在中山务工,收入很不错。
王焕东来自昭通市大关县,2018年随父母来到中山务工。如今,哥哥在公司负责设计,父母做高尔夫球杆加工,他则在磨工部负责打磨。人均月工资可以达到5000元,一家人在中山圆了脱贫梦、致富梦。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收到来自大关县和火炬开发区的就业创业扶贫补贴。
王焕东只是在中山实现就业的众多昭通籍务工人员中的一员。数据显示,中山已帮助昭通市、肇庆市、潮州市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3万多人;为新疆草湖镇完成“招人引智”任务2800多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山市集中抓好劳动力实用技能培训,至今已累计开展各类技能培训34860人次,帮助昭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27480人,其中到广东就业10348人。中山的做法在2018年7月4日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得到各级充分肯定。
4 改善民生
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
“拧开水龙头,喝上放心水。”提起中山市人民检察院驻村工作队为村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的事,德庆县武垄镇双象村的贫困户龙卓秀总是很开心。双象村以往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每户的水龙头下面,必备一个超大水桶用于蓄水沉净。村里的饮水管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年久失修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全村人。
自2016年中山市人民检察院帮扶双象村以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发起村饮水工程改造项目,采取网络众筹等多种渠道募集资金,全村上下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造工程中。2018年双象村饮水工程改造高质量完成,村民顺利用上“放心水”。
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因此做好民生保障工程,成为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山重点攻坚的领域。
今年7月,中山市扶贫办组织开展了2019年省内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抽查。经核实,中山市定点帮扶贫困村落实教育补助率达100%,贫困人口纳入城乡居民医保率达100%,累计完成住房改造2789户,完成率96%。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中山让脱贫人口全部实现“八有”目标,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000元。
同样,做好民生保障工程,也是对云南昭通扶贫协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水星坝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洋房,大门两侧火红的对联,展示了村民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100平方米的房子,中山出了4万元,政府又补助了5万多元,加上我自己出一部分,很轻松就搬进了新家。”村民宋元昌很感激,当地党委、政府和扶贫协作工作组连家门口的路灯都装好了,还帮助他们发展毛竹、枇杷、砂糖橘和养牛等产业。
3年来,中山结对帮扶昭通,累计实施易地搬迁示范点建设项目4个、村级卫生室110个、改造农村危房651户、建设中山博爱小学2所、校舍建设项目29个、产业项目254个;援建巴塘县1个易地搬迁示范点。这些资金帮助当地改善基础设施、补齐教育短板、培育增收产业。
5 全民参与
形成多元化协作氛围
在扶贫工作当中,中山特别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动中山商协会、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参与精准扶贫,形成了全社会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
10月10日,广东熊猫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永善县转交额度为100万元的120急救系统设备款支票。
永善县作为云南省深度贫困县之一,2019年要实现91条贫困村出列、6万人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永善县与中山小榄组团围绕脱贫摘帽目标,按照“永善所需、小榄组团所能”的原则,持续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而此次捐赠正是合作的一部分。
对口扶贫怀集县冷坑镇团结村的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长久以来坚持“扶贫”与“扶智”并重的原则,广泛发动基地企业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扶贫工程。
2017年基地投入启动资金3万元推动团结村成立助学会,以助学会作为团结村奖教助学的固定机构,将以前的分散助学方式整合在一起,引导社会力量筹措资金奖教助学,资助贫困学生。两年来,助学会筹集助学资金8万多元,奖励、资助老师、学生210多人次;有针对性地回报本村贫困子女,使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原因而辍学,同时鼓励本村学生努力学习、一线教师为贫困村教育作出贡献。
各种慈善扶贫惠民项目也在同步推开。2017年由中潮两地筹备成立中潮慈善爱心基金共筹得1013.88万元善款移交给潮州市红十字会,其中,81名中山驻村工作队员捐款31326元,中山市工商联、各镇区商会和热心企业家筹集善款1000万元资金,已向50多名因病致贫群众和400名困难家庭学子共发放310多万元善款和助学款。
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战的还有众多中山市民。2016年至今中山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共计超过7300万元。中山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中山将积极搭建形式多样的爱心平台,方便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确保扶贫任务顺利完成。
■扶贫人物
中山市小榄镇人民医院医生阴红:
为了高原上的
母子平安
在扶贫战线上,中山先后派出扶贫干部700多人,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来自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阴红正是其中之一。
阴红是个经验丰富的产科医生,在小榄人民医院,每年她所经手负责的孕产妇超过5000例。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海拔3000余米,常年阴湿多雨,是典型的滇地高寒地区。来到这里一年多,阴红明显感到,对于当地孕妇而言,生个孩子相当不容易:山路崎岖陡峭,不少人家住在深山之中,对于交通不便的地区来说,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去远处的卫生院产检,确实有困难。
有一次,阴红接收到一位40多岁的高龄产妇,由于从未接受过产检,产妇并不知胎儿已是面先露、颏后位的危险情况。“当时,产妇并没有第一时间来医院生产,而是将接生婆请到家里,难产后,才送来医院。”阴红回忆,当时情况危急,产妇宫口全开,2小时的转运颠婆加之长时间难产,来到医院后她已出现心力衰竭、梗阻等情况,血压也飙到了200+……“多亏中山来的医疗扶贫专家们,他们来自各个专科,在这里做短期支援。最后,通过多专科通力合作,终于挽救了产妇的性命,遗憾的是,胎儿在路上就已失去了心跳。”阴红始终记得发生在永善县的这些令她感到惋惜的事情。
对比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每年1万多产妇的案例数量来说,永善县人民医院每年2000多的产妇分娩量实在算不上繁重。然而,当地医院的医生工作量却让阴红感到意外:“科主任不仅要负责科室管理工作,还要负责病床工作,甚至还要排夜班。这里太缺人手了!”
2019年下半年来,阴红积极参与当地医院筹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工作,凭借她多年的临床经验,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实战抢救演练,为其规范急救诊疗规范,以增强团队抢救综合能力。“自从来到这里后,未见到永善县发生过一例产妇死亡的病案,这对于这个地方来说不容易。很多乡村医生的工作不好做,如果他们翻山越岭到产妇家做产检,卫生院就没法正常运作下去了。”阴红表示,筹建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对于当地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阴红一直在为此努力。由于医院缺乏人手,很多时候一人要身兼数职,且缺乏规范化的医疗制度,阴红在心里划定了一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红线。到任以来,她对医疗文书实施质控,对不合理医嘱、用药及不完善、不规范的病历书写予以指正;加强妇产科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了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重症孕产妇管理机制,规范剖宫产指征、足月催引产及弃胎引产步骤,完善门诊定期产检规范,制定高危妊娠的处理流程等。2019年8月,永善县人民医院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正式挂牌。
中山与昭通开展对口帮扶以来,阴红是第一位长期进行医疗扶贫的女医师,也是唯一一位医学博士。这一年中,她的父亲在中山逝世,尽管在第一时间接到通知暂时离开返乡,阴红仍遗憾地未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在昭通的一年,她见证了无数母子平安的喜悦时刻,却自觉无法弥补对于父亲的临终关怀。尽管如此,她依然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