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着力破解教育三大难题
![]() |
龙岗基础教育规模占全市四分之一。图为深圳市龙岗区福安学校,学生步入校园。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
![]() |
龙岗区福安学校五年级数学课堂气氛活跃。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
日前,深圳市领导到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调研,提出要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意义和战略意图,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上下大工夫,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助力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先行示范,教育先行。如何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动深圳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市教育大区,目前拥有在校师生约54万人的龙岗,尽管经过建区26年的发展实现了教育数量、质量双提升,但其基础教育仍然任道重远,学位不足和教育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存在。
目前,龙岗区在学位建设方面有何举措?还面临哪些难题?龙岗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对此,笔者采访了龙岗教育部门、教育专家,听听他们怎么说。
●梅云霞 凤飞伟
公办学位增量难以“跑赢”入学需求增长
未来三年力争新增3.5万个公办学位
龙岗的基础教育规模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龙岗区现有各级各类区属办学单位827所,其中公办115所,民办79所,幼儿园489所,而2019—2020学年,全区新生就达12.36万人。多年来,龙岗区的基础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笔者注意到,在每年的区“两会”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都是不少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其中,备受关注的学位紧张片区——布吉街道的公办学位供需矛盾,就引起区人大代表的高度重视。
针对布吉街道居住人口数量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区人大代表王劲松在去年区“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解决布吉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紧缺的建议》,建议加快已规划的公办学校建设进度,尽早提供学位解决供需矛盾局面。对没有规划新学校而学位紧张无法满足深户适龄儿童学位的片区(如罗岗社区、国展社区、金排社区),规划建设新的公办学校。据了解,针对罗岗社区学位紧张的问题,龙岗区已携手百合控股集团在罗岗社区建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为30个班,预计将于明年9月开学。
此外,为有效缓解全区其他片区公办学位紧张问题,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对龙岗街道南联、平南社区片区、南湾中部片区等区域,提出新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加快推进教育用地调整、加快优质教育用地整备等建议。
如何解决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龙岗区教育部门做了哪些工作?龙岗区教育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该局会同相关部门、街道,多管齐下增加优质公办学位,全力保障适龄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其中,在学校建设成果方面,“十二五”以来,全区共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43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约6.48万个,学校建设力度、学位增幅增量位居全市前列;在学校建设规划方面,“十三五”原规划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30所,计划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近4.05万个。目前,已完成新增2万个任务指标,未来三年力争新增3.5万个公办学位,较“十三五”规划多出1.5万个。
“近年来,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增量始终位居全市最前列,但仍难以‘跑赢’入学需求的增长。其中部分规划教育用地被占用,学校规划用地无法落实。学校规划用地较多设置在已建成区,规划用地上存有较多建筑物,如村委统建搂、农民房、厂房等,导致规划学校项目无法落地。”龙岗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数量多、速度快、靶向准”的思路,根据全区各区域公办学位供需现状,加快公办学位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办学位6万个,增幅增量领跑全市,最大限度缓解全区各区域公办学位压力,努力让适龄儿童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同时龙岗区教育局也表示,自2015年以来,该局聚焦制约龙岗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在学位建设方面,深入开展调研活动,摸清现状学校底数,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计规模、招生情况、改扩建空间、周边规划教育用地现状、招生范围内楼盘及人口状态等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制作了“学校图册”,努力把情况搞清楚,把问题揭示出来,从而努力把对策搞精准。
针对龙岗用地紧张、学位压力大等实际情况,龙岗区教育局表示,近几年龙岗努力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提升学校建设标准上下工夫,自2016年起,实现学校项目方案设计空间集约、功能创新、楼层突破,固化学校建设成功经验,并通过区政府会议纪要予以固化,同时会同发改部门充分调研与借鉴先进地区学校建设经验,2017年底,制定《龙岗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通过方案设计“上延下拓”(龙园学校12层建筑)、增加功能场室、预留机动教室、增配教职工宿舍、提高绿色校园星级、增加学生活动学习空间等多种途径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学位供应量(较原来标准提高20%),打造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深度融合的学校建设龙岗标准。
需进一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引进名校带来鲶鱼效应
除了学位不足,如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也是打造民生新高地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龙岗区通过教育质量提升举措,推动全区在中考成绩、中小学课程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和学校特色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和大幅进度,区域内、学校间优质均衡态势明显。
但在外界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龙岗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仍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尤其要提升在上世纪80年代广泛存在于原特区外宝安、龙岗两区,为破解学位不足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原镇办、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以此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对此,针对原镇办、村办学校权属复杂,缺乏统一标准,布局欠合理,硬件设施有待完善,办学品质尚需提升等问题,区政协委员易达新等人呼吁,建议对全区原镇办、村办用地进行系统梳理,核实学校用地红线与法定图则规划匹配度,摸清涉及相关规划及“非农”情况,制定“非农”调剂方案,并提前开展相关规划调整;根据市、区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原镇办、村办学校土地整备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及路线图;结合原镇办、村办学校办学实际,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提升该类学校硬件水平及办学品质,最大限度满足社区百姓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求。
龙岗不少教育界人士表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体现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内的短缺造成分配不公或不合理的现象也应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这在2015年全区“两会”期间,区人大代表周代云就提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建议,时至今日,该建议仍被社会关注。
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举措是,近年来,龙岗区通过举办教育集团和引进名校办名校来提升教育质量。截至目前,龙岗已成功引进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深圳中学等多家全国知名教育品牌合作办学。
龙岗区教育局表示,一方面,引进名校是在政府均衡投入的基础上,由热心企业捐资助学为学校做加法,引进知名品牌办学,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另一方面,名校引入龙岗后,将依托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专家送教、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一系列手段,辐射龙岗本土其他学校,促进龙岗教育质量整体跃升。再者,名校引进后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倒逼本土名校比学赶超,争优提质,逐步形成良性竞争循环,鲶鱼效应正逐步显现,龙岗教育将展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
用地与审批制约民办教育发展
建立专项基金鼓励民办学校发展
一直以来,民办学校几乎占据龙岗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教育作为龙岗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全区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做大做强民办学校,进一步促进公、民办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被广泛思考。
数据显示,龙岗区民办学校现有80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55所,高中7所。在校学生16.3万人,专任教师8190人,办学规模占据龙岗基础教育半壁江山。据了解,经过20年发展,龙岗区民办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拥有省一级民办学校6所,市一级民办学校55所,区一级民办学校11所。区级以上等级学校占全区民办学校总数的93%。市级优质民办学校9所,区级优质民办学校25所。
近年来,龙岗区也在加大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龙岗区教育局接受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龙岗区高度重视民办教育,将民办教育发展当作重要民生实事来抓,采取积极举措推动民办教育发展。包括建立扶持民办学校的长效机制。出台了《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优质发展的若干意见》《龙岗区民办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龙岗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从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办学管理、质量评估等多方面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同时建立民办教育专项基金。从2011年起,区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达到8.9亿元,2019年预算突破了10亿元。
不过,不少民办学校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民办教育整体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加大对公办学校支持和投入的力度时,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鼓励民办学校发展。
目前民办中小学学校的教师流动性大是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该问题,在今年区“两会”上,区政协委员杨俊提交了题为《关于稳定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提升民办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的提案,建议政府对民办教育投入的资金首先要用于教师队伍建设上;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落实相关措施,保障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样的地位;要强化监督,引导民办学校抓住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相关的《实施意见》实施的契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要求,从严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此外,针对民办学校建设审批流程长、影响民办学校自身发展壮大的问题,区政协委员刘粤明就关于简化民办学校建筑工程审批手续的问题,建议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有关条例,保证民办学校在土地使用及建设上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待遇。同时应发挥特区立法权作用,针对龙岗学位紧张而民校土地资源完备的实际,突破报建瓶颈等。
该意见建议道出不少民办学校负责人的心声。“我们现在新建学校困难多,一是没地方,二是审批流程时间长,往往导致项目停滞不前或者流产。”有龙岗区民办学校负责人表示。
■相关
龙岗学校建设新进展
龙岗区教育局还透露,在学位供给方面,龙岗大干三年,2018—2020年新、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所,计划新增3.5万个公办学位,确保“十三五”公办学位增加数达到原规划数的135%;同时在三年内牵头完成32所原村办学校回收及整备工作,最大限度挖潜现状学校扩建潜力,完成平湖中学、坪地二小、木棉湾小学、平安里学校、福安学校、兰著学校等现状学校的改扩建工作;推进学校项目,提前谋划未来建设计划,已建库53个项目,涉及约8万个学位;在各拟建学校项目中,结合用地实际,按照“龙岗学校建设标准提升指引”设计方案,最大限度提高学校设计规模,确保“物尽其用”。
同时龙岗也在学位建设速度方面下工夫。一是以“作风提升”促学校建设提速。按照区委“作风建设提升年”统一部署,一个项目一张作战图,加速度、增强度、提进度全力推进学校项目建设。二是建议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学校项目在更新局报建。“强区放权”实施后,城市更新类项目事权已下放,更新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近半,但学校项目仍按现有流程报建,难以实现规划学校与开发楼盘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为此,建议向市里申请将更新单元学校项目作为试点,在城市更新局办理相关用地、规划、报建手续,进一步提高学校建设效率。
此外,针对部分区域性公办学位供需失衡现状,龙岗区精准发力,于2019年完成依山郡小学扩建,增加12个教学班600个公办学位;2020年完成福安学校、兰著学校、平安里学校扩建,增加63个教学班3150个学位;鉴于依山郡片区、大运片区公办学位紧张,加快推进周边学校建设等。
■访谈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政府要认真办好每一所学校
南方日报:近年来深圳学位供给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深圳的大区,您对龙岗区学位建设有什么建议?
熊丙奇:对于像深圳这样的城市来说,因为城市发展和随迁子女数量不断增加,学位供给确实成为一个现实难题。因此,深圳各区在扩大学位供给的任务时,必须根据市民人口的变化,做出未雨绸缪的决策来加强学校的建设和师资建设。
在这一过程中,龙岗应该对整体的学校布局做出前瞻性规划,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学校的建设力度。近几年都会发现一个现象,到了入学期才发现学位不够,临时再解决学位的问题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政府各部门要统一协调了解未来五年、十年整体的市民人口变化,然后再统筹建设整个区域的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高中。
南方日报:龙岗地处原特区外,相比于原特区内地区,教育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因此提升教育质量的任务很重。您觉得龙岗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应如何出招?
熊丙奇:除了增加学位之外,提供高质量的学位是大家更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认为办法无非就两个,一是把原来的公办学校办好,二是引进新的学校来办学。
实际上,我们觉得前者更加重要,但是现在家长有追求名校的心态,各个地方也都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有一种焦虑感,因此会出现快速地创办出一两所好学校的想法和举措。不管提升原来公办学校的教学水平,还是引进名校办学,都应该以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思路来办学。因此,用均衡思维来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就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