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来了,芯片厂商仍掘金2G?
![]() |
5G来了,2G/3G退网清频后如何安置现有用户?本周,全球芯片平台厂商紫光展锐宣布,推出针对性解决方案虎贲T117,以帮助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加速向4G/5G演进。
统一的硬件平台,支持快速高效构建5G目标网,并向下兼容2G;3G和4G,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商的现网投资,正成为芯片厂商的一大竞争力,目前,包括高通、华为、联发科等芯片厂商在这个赛道上拉开混战序幕。
助力运营商向4G转网
在移动市场,随着移动网络的升级换代,很多运营商面临着同时运营2G/3G/4G/5G多张网络的巨大压力,运营商的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在不断攀升,2G/3G网络的逐步清频退网,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方面,这将有效减轻运营商的经营压力、降低用户维护成本、减少运维支出;另一方面能帮助运营商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4G/5G的网络建设中。
但2G/3G用户退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移动电话总数达到15.7亿户,其中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户——中国还有4亿的2G和3G用户。
这也意味着,2G/3G网络的逐步清频退网,也将会影响到众多的功能机用户。为让2G/3G的功能机用户无缝的迁移到4G平台,4G功能机无疑是一个极佳的载体。看准了这个趋势,紫光展锐推出了全球首款4G功能机平台—虎贲T117。它支持LTE/WCDMA/GSM网络,支持LTE CAT4以及VoLTE高清语音通话,为2G/3G转网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语音通话体验。
更关键的是,功能机依然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庞大市场。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2.87亿部,同比下降5.7%,其中4G手机为2.75亿部,5G手机78.7万部,但是2G/3G手机仍有1200.4万部,主要是功能机。
而在印度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功能机仍占有很大的比例。包括回归市场的诺基亚手机和在非洲占据“半壁江山”的传音手机,功能机出货量都不容小觑。
5G芯片向下兼容2G成竞争优势
众所周知,在5G发展的过程中,芯片厂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5G芯片在设计、工艺层面与4G相比更复杂更难,成本也更高,因此这也决定了在5G这场拼技术拼速度的战局中只有小部分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才能参与其中。从目前来看,全球自研芯片厂商只剩下六家,包括高通、三星、英特尔、联发科、华为和紫光展锐。
这些企业各有千秋,例如,华为在基站建设拥有非常大的优势;高通定位中高端,占据了相当大部分手机用户群体(包括iPhone),但也在不断向下侵吞市场;联发科从中低端起步,试图向中高端发起冲击。在今年以10亿美元收购了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后,有分析机构认为,苹果带有自研5G基带的iPhone有很大可能延迟到2022年才能推出。
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降低运营商投资问题,也成为芯片厂商的一大竞争优势。今年初,高通发布第二代骁龙X55 5G芯片,同样可兼容2G/3G/4G网络,在此之前,该芯片只能连接5G网络,这意味着手机制造商还必须在其设备中安装第二个2G/3G/4G调制解调器,而X55改变了这一现状,允许下游客户购买一个芯片就可以使用不同的网络。
而在更早的去年底,联发科发布的Helio M70基带芯片组,不仅支持LTE和5G双连接(EN-DC),也同样可以保证在没有5G网络情况下,移动设备向下兼容4G/3G/2G。
一直被外界视为“低端”“低价”的紫光展锐,也试图在5G时代换道超车。在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研发及设计上,紫光展锐产品涵盖2G/3G/4G/5G移动通信芯片、物联网芯片、射频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安全芯片、电视芯片等多个领域。
事实上,不只是在通信领域,在物联网连接领域,运营商在2G网络上仍有大量的物联网连接,如何使这部分连接平稳过渡,紫光展锐拥有Cat 1、eMTC以及NB-IoT产品方案。
例如,在eMTC领域,春藤8915是国内首颗高集成度eMTC制式的广域物联网通信芯片,全球首款率先支持覆盖增强模式B(CE mode B)、TDD等eMTC全特性的R14 Cat。M1物联网解决方案。
5G时代,一场关于芯片的混战已然拉开。
南方日报记者 郜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