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藏着一片大海
——广东诗人王晓波的诗歌艺术特色●章晖
广东诗人王晓波的诗歌,整体上呈现出唯美的格调。或者说,他有意远离喧嚣和嘈杂,极力保持着内心的干净和朴素,像一位低吟浅唱的歌者,用诗歌的曲谱,真诚地唱出了他内心真实的声音,他用诗歌来唤醒激活人的心灵。
王晓波作为地道的南方诗人,他的诗歌有着他早年生命运行的轨迹,许多诗歌取材于南方的现场和风物,当然也不仅限于南方。以他的代表诗集《雨殇》为例,诗人于多年前纷飞的大雪中打开记忆,除夕写下的《远方》让我们看到诗人卸下一年生活的负荷,保持着内心的洁净从容,及对远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连用四个“什么也不想”,只是希望“遥望天际,打扫庭院,为马羊洗刷,割草收粮,于平淡安然中,眺望远方的雪峰,观路旁野花小草的摇曳,河道清澈”。诗人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梦想“挽手牵着马赶着羊群伴着白云到天边/一路搀扶到远方”,一副理想式的诗与远方的牧原图跃然于我们眼前。
王晓波有许多关于亲情、爱情、借物咏志、以景寄情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写得饱含深情,并散发着哲理的光芒。如《菩萨》,全诗语言朴素、亲切,表现神秘、玄远,用词形象生动,从中我们读出了母亲对远游的儿子的怜爱和牵挂,从“我”对母亲的感恩和疼惜,延伸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恩,从而道出人世间的菩萨莫不过如母亲般良善的人,全诗充满禅意。
诗人还善于从自然草木中来寻求爱情的纯真、美好和缺憾。例如,《沉香》通过喊的声音、夕阳、轻舟、天涯等时空的铺展,最后阐明“你如沉香袅袅在心海”;《我叫你梅或者荷》,诗人经过万里雪飘,千里险途,期盼遇见一名叫梅或荷的女子,她们有梅的不畏苦寒,有荷的高洁清芳。全诗语言委婉蕴藉,诗人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所要描述的诗歌客体结合起来,加强了让人心领神会的艺术效果。
回不去的地方被称为乡愁,而乡愁是诗歌永远渡不到岸的海。诗人身在南方,写生在南方的另一种乡愁,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他写繁华都市里生存的乡村人,写我们越来越少见的家书,写心暖的邮筒、天上的明月、母亲的叮咛,写岭南的雨连着家乡的雨、五湖四海赶路的人、两地分隔的爱之情愫,写流星雨下滑过的心愿、太阳雨下孩童的纯真,写雪乡,写摇篮曲,写通往故乡的车流,写春天的诗情、命运的真相等。不管如何写,诗人的乡愁没有愤世嫉俗的宣泄,更像一位前行的歌者,他用诗歌之声引领读者,把目光从关于个人的“小乡愁”,投向更为久远的历史和广阔的疆域,彰显出了诗人博大的人文情怀。
例如,他写《香山》,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岭南香山的地理历史人文,让人居于此的幸福感存在感油然而生。还有短诗《端午,缅怀诗魂屈原》:“粽子飘香时节/时光碎片又一次将我撞伤/默念那条奔涌的大江/念想那纵身一跃的身影/热闹的龙舟赛/岸上站着的是人群/屹立千秋的是中华诗魂。”诗人层层剥离层层升华,最后才亮出缅怀的实质,突出了一个民族的气节和诗魂。
行走的岁月,风景如画,秋风丛生,诗人飞翔、唤醒、聆听,经过沉淀之后,诗歌表达的生命感不断增强,心灵感悟也更加深刻而富于灵性。浅唱之音中已伴有海浪的旋律,仿佛经过与海的搏击和洗礼,胸臆豁达,气势奔腾。如《岁月是一把刀》,“岁月如刀”并不新奇,但诗人在完成诗意表达后,反问人生,自己这盆“热气腾腾的菜”是否可口?诙谐的语言衔接了诗歌与生活的烟火,表现了大众之“我”乐观从容的生活态度。
诗人王晓波心里藏着一片大海,那片海是诗人的心灵之海,他用螺号吹起海之韵,我们驻足聆听,看到了别样的波澜人生。诗人接春风,品春味,听晨曲,拥有简单的快乐,诗人与秋蝉蟋蟀对歌,与玫瑰酌诗,与灯盏相拥,诗人携爱行走,挖掘生命的深度,清洗尘世的悲欢,体验生命的温度,感叹岁月流逝,用一颗柔软的心抚慰在岁月中操劳和衰老的双亲。
如果说,诗人心中藏着的大海自有动人之处,那么,他的小诗便如飞溅的浪花,更为夺目。如,《艺术品》仅四行诗:“时光如染 如雕刻/今日你我相逢不识兄弟旧时样/今日你我 两额斑白/我们都是岁月的艺术品”。诗人用“岁月的艺术品”来形容老去的容颜,贴切、生动、珍贵。诗人还以诗歌体小说形式写就长诗《夜的臂弯》,在诗歌写作形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这首诗歌记录了住院病号的不同人生,流露出人文关怀。
关于诗歌,艾略特曾说:“你读它是怎样,就是怎样。”是的,我从王晓波的诗歌艺术中,仿佛看见了一位理想主义者,正用歌喉低吟浅唱,让我们看见了另一重别样的诗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