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 |
翁姓患者(中)在汕头市中心医院治愈后出院。 |
![]() |
每天早上9时,汕头市中心医院多学科专家组召开病例讨论会。 |
![]() |
扫码读汕头市 中心医院95后 驰援湖北护士的战疫日记 |
近期,从汕头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陆续传来好消息:25例确诊患者中,已有8例相继出院。其中,由汕头市中心医院治愈出院的就有5例。
身处抗击疫情最前线,在疫情发生后,汕头市中心医院立即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医疗救治多学科专家组,全面指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在院内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急诊科、中医科等多学科的联合诊疗下,目前救治成效令人欣喜。
这不仅鼓舞了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给广大市民带来信心和安心,更彰显了汕头的医疗水平和建设粤东区域医疗高地的能力。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宋芾
通讯员 袁中佳 黄晴 张熠伟
感染科医护24小时“驻院”
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作为此次战疫的主战场,从收到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信息后,就在院领导的部署下开始筹备有关救治工作,准备防护物资,转移其他病人、腾空病房,划分隔离区域等,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例做好准备。
1月21日,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发热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人,抗疫战斗全面打响,开启了科室全员不舍昼夜、坚守岗位,打赢这场没有硝烟之战的战斗状态。20多天以来,科室内有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已经24小时“驻院”未回过家。
据该院感染科主任陈瑞烈介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后,他们按照国家、省有关治疗指南和共识,开展规范治疗,如进行饮食调理、吸氧、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等。陈瑞烈表示,有些新冠肺炎患者在患病初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到了第二周后,病情变化非常快,所以要特别留意观察。医护人员通过日常增加查房次数,以及在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病人的情况、变化,比如是否有气促气喘、咳嗽加剧、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尽早识别重症病人,及时施治。
作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线、主战场,感染科的医护人员一直处于高压工作状态。他们面临极高的感染风险,身着密闭防护服进入病区后不到一小时,身上的衣服就全湿透。尽管如此,为了减少其他同事进入病区工作的时间,避免防护服的消耗,进入“战场”的医生、护士,都尽可能留在病房,直到“挺不住”了才从里面出来。
“每天接触患者,为避免传染他人,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医护人员休班后也回不了家。他们或为人子女,或为人父母,有的家中孩子才一两岁,但作为医务人员,都义无反顾、加班加点,没人有过一句怨言,这非常令人感动。”说到这里,陈瑞烈的眼睛红了。
重症医学团队前移研判病情
为了更好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汕头市中心医院采用多学科协作的形式,将重症医学团队前移,以重症医学科主任吴苏武为首的医疗团队直接进驻感染科,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调整治疗细节,群策群力研判病情。此外,该院还严格实行病情报告制度,一旦病情加重,立即启动专家组会诊,由专家组直接参与救治工作。
“这一步骤对于救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对重症倾向进行早期识别,阻止患者往危重症方向发展。”据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务科副科长林浩介绍,2月2日晚上,一位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医院紧急启动院内专家团队会诊,而吴苏武更直接走进病房观察了解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指导意见。目前,这名患者的病情已相对稳定。
中西医结合彰显独特疗效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中医中药在防治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方面有独特疗效,在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就曾大放异彩。”据广东省名中医、汕头市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吴芳汀介绍,今年1月中旬医院开展新冠肺炎防控诊疗工作后,中医科第一时间加入战“疫”。
吴芳汀告诉笔者,有不少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中医中药治疗介入后,患者退烧了,咳嗽也明显减轻。同时,他在深入一线病区为患者“望闻问切”时,进行心理疏导,抚慰患者的紧张情绪,鼓励对方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从这半个多月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中药介入新冠肺炎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扶脾健胃等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病症上优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