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乡村振兴
![]() |
近年来,英德加大筹集和调度力气,全力支持“三农”工作。陈咏怀 摄 |
英德市地处粤北山区与珠三角接合部,是我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作为典型的欠发达农村农业大县,长期以来,该市本级财力相对受限,农村的历史欠账较重,加上融资渠道单一,难以投入更多的财力来破解城乡融合难题,以致于贫困点多面广线长,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突出。
2018年起,英德市财政着眼于县级财力的现实条件,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积极建立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采取加大投入、资金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持续稳定地支农、惠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南方日报记者 陈咏怀
通讯员 张利清
扩大供给规模▶▷财政支农资金同比增长286.57%
3月以来,英德市连樟村的草莓熟了。在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门口,刚刚采摘的草莓软嫩多汁,每天都供不应求。示范园是连樟村产业振兴的项目之一,园内农产品通过无土栽培、现代农业物联网技术进行培育,不仅让村民开了眼界,还增加了收入。
2019年,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项目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是该项目的重点内容之一。
作为欠发达农村农业大县,英德想要实现农业“弯道超车”,发挥好特色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带动的作用尤为重要。为了加快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项目建设,截至2019年11月,英德已累计投入资金8847.8万元,其中地方统筹资金216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560万元。项目辐射带动农户1067户,为打造“连樟”特色农产品牌注入了财政动力。
尽管公共支出缺口不断增大,但英德仍加大筹集和调度力气,不断加大“三农”工作的财政支持。据英德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市用于民生项目支出61.59亿元,同比增加8074万元,增长1.3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12%。从侧面看,仅2019年,英德市本级财政投入“农林水”项目资金就达5.18亿元,同比增支3.84亿元,同比增长286.57%。
除省、市已下达的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统筹安排各涉农项目外,2019年本级投入8.2亿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本级累计投入1.26亿元;本级财力还落实全市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购买森林保险费、水稻保险资金、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经费。
通过落实涉农资金配套,该市财政支农投入已经按乡村振兴的要求覆盖着农业农村的各个领域,与更多的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一起发挥杠杆效应,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确保乡村振兴的扩面增效。
整合支农资金▶▷设100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
与全国不少县市一样,英德用于农业方面的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分散且交叉重负并存的局面,部门条条块块,对政策的具体理解、执行和资金使用要求不尽相同,缺乏有机衔接,造成支农资金效益低下。
为了使支农资金的使用得到最大优化,英德出台政策性文件,指引细化分解资金、任务清单,资金余缺调剂,整合普惠性涉农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小河流整治资金等,重点向试验区倾斜。如九龙镇探索推进普惠性涉农资金整合,在清远市先行先试引导各村整合种粮补贴、生态林补偿金等惠普性财政资金,至今累计整合涉农资金约2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集中投放,成功修建一批民生工程;西牛镇累计整合普惠性资金1105万元,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
另外,该市还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保障、引领、撬动”作用,在确保原有资金存量、稳定既有资金管理政策的基础上,统筹整合上级专项补助、本级财政资金设立市级乡村振兴基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转贷基金等方式,大力支持该市乡村振兴发展,提升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其中,2020年先行安排1000万元。
另一方面,英德拟出台《英德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情况与村级组织成员的工作报酬挂钩,健全村级组织成员退岗后保障和晋升机制,激发村级组织成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