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化解滞销难题
广州花都区助力七拱镇销售淮山90万斤![]() |
畅通了销路,连日来,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在田间地头挖淮山。 段灿 摄 |
南方日报讯 (记者/段灿 通讯员/卢志满)4月的阳山春意盎然,正是春耕生产的好时节。在七拱镇西连村委会洞尾村小组,当地的农户正忙着将自家田间地头的淮山挖出来送到村里的收购点。原本因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滞销的淮山,在广州市花都区的帮扶下得到顺畅销售,在快速进入花都区企业和群众餐桌的同时,也为当地的春耕生产腾挪出了空间,实现了增收、生产两不误。
洞尾村的贫困户张水保表示,得益于花都区开展消费扶贫助力当地淮山销售,自家滞销的淮山可以顺利卖出去,腾出来的土地也因此可以顺利开展今年的种植生产了。“既有了收入,夯实我们家的脱贫根基,同时,顺利开展新生产,也让我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广清对口帮扶指挥部驻阳山县工作队队长雷达介绍,此次花都区消费扶贫助力七拱当地淮山销售,接获订单90万斤,极大解决了当地淮山滞销现象。通过消费扶贫推动阳山当地优质农副产品走进花都学校、机关、企业饭堂,在帮助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同时,也可以助力擦亮阳山优质农副产品招牌。
积极开拓渠道争取到90万斤淮山订单
阳山淮山是省、市名优土特产品之一,它以外观光滑、茎体粗长、色泽雪白、甜滑爽松而著称,在港、澳及珠三角一带享有盛誉。2007年,阳山便已获得了“中国淮山之乡”的美誉,同时也早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七拱镇更是阳山淮山的主产地。自改革开放后七拱镇便开始规模种植淮山,这里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当地种植户充分利用沿河两岸冲积平原肥沃、疏松、透气性好无污染的沙质壤土,丘陵山区昼夜温差大等优质的自然环境,大规模种植品种优良的淮山。淮山产量高、产值好,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高,收益好,让淮山产业成为了当地农村致富途迳之一。
往年此时,七拱镇农户们种植的淮山早已经销售一空。“但今年发生了滞销。”洞尾村十一生产队队长张水应介绍,往年过完年后,村里面每天都会有很多外地客商前来进货、收购淮山。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淮山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几乎没有人过来收购淮山,现在家家户户都存了很多淮山没有卖出去。”张水应说。
当地农户的农产品出现滞销,这一现象得到了阳山县委、县政府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3月下旬,广州市花都区相关负责人前往阳山调研了解当地扶贫产业发展并与当地召开座谈会时,阳山将这一信息告知了他们,并希望能够通过花都区的帮助让当地农户畅通淮山销售。
“我们两地政府对此都非常重视。花都区知道这一信息后,迅速开展工作,多方联系,想了很多办法来化解淮山滞销困难。”雷达介绍,花都区从市场化渠道、企业自愿购买、机关单位饭堂采购,以及部队购买等多个渠道争取到了90万斤阳山淮山采购订单,解决了七拱当地农户的淮山销售难题。
“我们最开始寻找的是市场档口和电商渠道,但考虑到当地农户对于销售淮山的需求比较急迫,时间比较赶,最终区里面发出了号召,争取到了多个购买渠道。”花都区驻阳山扶贫工作队队员阳学军介绍,一切都为了能够以最快速度让当地淮山销售完。
预计4月中下旬滞销淮山可全部卖完
“通过花都区的帮扶,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以卖出去2到3万斤淮山。”张水应说,每天,村里的收购点8时就开始营业,全天收购村民们从自家田间地头挖出来的新鲜淮山,忙碌的时候,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当天收购、当天装车、当天运到花都区。”
花都区的帮扶举措,让家里的淮山可以顺利卖出去了,当地村民心里面的一块“大石”也落下了。“很多人一年的收入就指望着淮山销售了,卖不出去,压力特别大。”张水应说。
村民黄卫志家种植了7亩多地淮山,年后家里面还剩下8000斤淮山没有卖出去。“现在通过花都区的消费扶贫帮扶,都可以卖出去了,真的很感谢他们。”黄卫志说,淮山卖出去了,有了收入,心里轻松了很多。
贫困户张水保说,家里面种植了2.5亩淮山,年后也还剩下1亩地的淮山没有卖出去,而自家每年的收入主要就靠淮山销售,年后看到村里面的淮山滞销,很是发愁。现在淮山销路畅通了,他每天干活都更有劲了。“现在,既有了收入,夯实我们家的脱贫根基,同时,顺利开展新的生产,也让我对今后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花都区帮助西连村销售淮山,给村民们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通过此举畅通了销路,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得以使他们新一年的生产顺利的进行。
西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少环介绍,通常情况下,当地每年11月份开始卖淮山,一直持续到2月份可以将淮山基本卖完,然后3月份开始,地里面的淮山卖完了,就可以栽种新的淮山种,开始新的一年生产了。“根据这种种植、收获规律,农户们最迟必须在5月份种上淮山,否则一年的收成就可能大受影响。”
对于花都区此次消费扶贫助力当地淮山销售,叶少环说:“花都区的扶贫干部亲力亲为寻找订单,我们真的十分感谢。没有他们此次帮忙,我们的很多农户肯定还在为淮山销售而发愁。”她说,对于这批订单,村里面肯定挑选最好的一等品淮山送到花都区企业、群众的餐桌上。
4月2日,由花都区总工会协调组织的第一批企业采购商来到洞尾村,他们当天在西连村3个收购点累计收购57000斤淮山。花都区总工会负责跟进此次活动的负责人杨俭介绍,这批淮山运抵花都区后,会赶在清明节前出现在食堂或者企业员工的餐桌上,“让他们品尝到来自阳山的地道优质农产品”。
自花都区启动消费扶贫措施以来,这种热闹的景象便每天都在上演。“我们预计剩余的淮山最迟可以在4月中下旬全部卖完。”叶少环说。
多种形式帮扶助力阳山全面发展
花都区通过消费扶贫方式帮助阳山当地优质农副产品销售,这并非首次。
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花都区对口帮扶阳山,坚持以民生帮扶为核心,产业帮扶为重点,有效促进了阳山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消费扶贫帮扶方面,2019年,花都区联合阳山县供销社、农业农村局、乡镇知名企业及农业合作社,充分利用阳山县优秀农业禀赋,先后组织七拱米、阳山江英鸡、旱地西洋菜、粤北行溪黄草等优质农副产品对接广州(花都)供销农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携手花都区供销农联对接花都区各级工会近240多个,进驻各社区活动10余场,扶贫产品销售300余万元。
去年中秋期间,阳山县对接花都农副产品销售种类达29种,销售数量16800多份,销售总额近100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约300户。其中,七拱米一项销售量近10000包,重量达50吨,粤北行红心番薯干、杏仁饼等11种产品销售3796包,西洋菜干1250包。
与此同时,阳山县供销社与花都区供销社签订合作协议书,阳山县七拱健之行禾田粮食有限公司、阳山县江英旭峰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也分别与供销农联签订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了阳山优质农副产品走进花都学校、机关、企业饭堂,有效拉动消费扶贫的开展。
据介绍,2017年至2019年,花都区累计投入对口帮扶资金3000万元,重点帮扶阳山县农业、旅游、招商等产业项目及教育、文化、人才、卫生、民政等民生事业项目。
在产业帮扶方面,花都区多次举办招商推介会和农产品展销会,同时,对接花都、东莞、深圳、中山等地区企业200余家,邀请了20余批次旅游、餐饮、农产品、新能源等企业、行业协会来阳山进行实地投资考察。引进农业旅游等项目动工48家,项目落地投产14家,计划总投资151.9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3.76亿元。引进花都和黄埔两家企业进驻阳山县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区,成立阳山县消费扶贫直通车平台、农副产品展示厅及体验区。
在民生事业帮扶方面,花都区协调花都区、阳山县两地20余个部门、24所学校、17家医院相互结对帮扶,向阳山派出挂职、支教、教学教研交流的教师、专家1309人次,培育骨干教师520人次,联合办班1个。医疗人才双向交流1047人次,通过交流挂职、专家下沉等近198人次,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手术示教、便民义诊等活动,较好地促进了两地医疗卫生人才对接交流。
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开展人才帮扶工作,选派16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花都区相关单位挂职锻炼和跟岗学习;县人社部门举办4次就业服务大型招聘会,邀请220家企业参会,提供约14235个就业岗位,达成求职意向1120人;花都区公益机构捐赠150万元、广州市书豪李群基金会捐赠了90万元,广东省江西商会捐赠50万元、广东省浙江台州商会捐赠10万元,用于阳山县扶贫助学。花都区图书馆捐赠1万册图书在阳山县设置花都区图书馆七拱镇分馆;花都区卫健、文化、体育、旅游、招商、新闻等多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等互访50批500余人次,开展结对帮扶。
此外,花都区还计划筹集4000多万元帮扶阳山建设“花阳小学”。该小学为六年制小学,选址位于阳山县城城东新区建设用地内,项目建设用地36056平方米(54亩),建筑面积19759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8个班,学位2400个。“花阳小学”建成后,将有效缓解阳山县城区域小学学位紧张问题,优化当地教育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