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复开 如何“皆大欢喜”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较去年同比减少61.4%,但仍然达到4000余万人次。大众的假日旅游消费意愿显著,周边游热度回升。其中黄山风景区更是“人气爆表”,因为对安徽省居民免门票,吸引了大批省内游客前往游览,客流高峰游客聚集,景区现场一度拥挤不堪。
对此,黄山风景区解释称,造成高峰游客聚集的原因,一是健康码的申领、核验等疫情防控措施导致通行缓慢,二是由于景区日最大承载量的压缩,游客因担心难以进山,于是出现了早晨集中进山的现象。
看来都是客观原因引起的?其实不然。
细看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官方微博发布的公告,明确指出“免票群体无需提前预约门票,直接凭本人有效证件进山”。景区事先没有通过预约对可能到来的游客潮进行摸底预测,造成了高峰来临时的措手不及,以致早晨刚开园不久即宣布停止接待游客,给游客和景区自身都带来了较大的麻烦,这或许才是“黄山拥堵门”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需要促进消费、带动人气,另一方面又要做好防疫工作、限制客流,景区复开确实面临“两大难”。而在线预约旅游,就是解决扎堆出游现象的好办法。当前国内已有越来越多景区实行在线预约制,景区得以有效控制人流的同时,游客也可以通过预约了解景区的开放情况,以错开游览高峰期。
接下来,国内多地景区将陆续迎来复苏潮。为了优化游客体验感,可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分批分区视具体情况,调整园区开放政策,并提前予以公布;保障或协调景区周边的配套设施,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如今智慧旅游被更多地提及,笔者认为,这次复苏潮正是检验智慧旅游优势的绝佳时机,尤其是传统景区,可以借助大数据了解游客特点和偏好,也可以借助“云旅游”进行广泛宣传,提升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之下景区复苏还需形成合力,包括政企合力、生态链合力与线上线下合力。旅游包含多层次、多类别的消费体验,不仅是游景区,还将产生交通、餐饮和住宿消费。形成合力,将综合提升目的地的关注度和整体的品牌影响力,从而实现共赢。
最近,各旅企、平台陆续推出折扣力度较大的预售产品,助力产业链恢复现金流的同时,也引导消费者进行预约旅游。其实预约旅游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疫后的旅游复苏则有望让更多人养成这一习惯。经历过突发疫情带来的退改问题,消费者在进行预约旅行时,需要挑选信得过的旅游企业,尽量选择能够无条件退改的旅游产品,并综合价格和安全因素进行考虑,以便顺利出行。
南方日报记者 郑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