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版火眼实验室在深圳揭幕
为类生命的核酸检测建筑,打包后可利用客机空运![]() |
空中俯瞰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华大基因供图 |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秀娟)气膜结构布局,外形类似小巨人,会生长、可收纳、可降解,在未来还能通过喷筑复合材料,变成混凝土壳体结构成为永久建筑……日前,在深圳国家基因库,由华大基因和易托邦联合设计的可移动充气式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举行了揭幕仪式。
“类生命”的生物核酸实验室
据了解,火眼实验室是华大基因针对新冠病毒试剂筛查检测,以及未来核酸检测而推出的专业生物核酸实验室。而火眼实验室(气膜版)采用气膜结构模块化布局,打包后可以利用客机空运,可快速建造、快速布局,将支撑全球各国家的常态化检测能力,帮助各个国家将疫情遏制在早期发展阶段。
华大基因CEO尹烨称,本次安装的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充分考虑全球生物安全要求和行业规范,共设置五大功能区,包括了样本采集区、样本接收区、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和扩增区,并配备了气锁转换、医废出口、卫生间等辅助转换空间,安装了Class II生物安全柜、全自动核酸制备仪、QPCR仪、抗体检测设备、基因测序仪、高性能服务器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实验室通过新风系统和高效过滤系统(HEPA)的创新性设计对每个功能区进出风的空气进行过滤管理,辅助连接区的统一气体消杀确保了各个功能空间的相互独立,同时保障实验室向外排放的洁净度,以符合基因扩增实验室及病毒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相关标准和指南。
在揭幕仪式现场,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的原型就坐落在深圳国家基因库的门前。据悉,该实验室力求在近期获得第三方检测认证。(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易托邦创始人、城市规划博士苏运升介绍,火眼实验室(气膜版)具有会生长、低能耗、更智能、可收纳、易运输、可降解等优点。未来该实验室可以通过喷筑复合材料,变成混凝土壳体结构,成为永久建筑。“这样的过程正如一个母体内的鸡蛋胚胎,在诞生的过程中表面逐渐硬化,变成鸡蛋的过程。因此,火眼实验室(气膜版)也被称为‘类生命’建筑。”
据悉,火眼实验室的原始创意,来源于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而火眼实验室(气膜版)的设计构思则来自尹烨和苏运升博士的“碰撞”。双方将“基因——细胞——人”和“人——建筑——城市生命体”的关系比喻成同构的关系,最终得出“类生命建筑”的概念。
“火眼”模式从中国走向全球
华大基因是全球最早开发出识别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公司之一,产品获得了中国、欧盟、FDA等授权和认证,在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且华大基因正在向全球输出核酸检测的一站式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1月24日,汪建率队逆行武汉,仅用5天时间就迅速建设起来了“火眼实验室”。集成了多项科技成果的武汉华大“火眼实验室”,日检测核酸样本量高达2万人次,同时具备高通量基因测序和抗体检测能力,可针对新冠疫情提供从筛查确诊、鉴别诊断到免疫学评价的全套解决方案。
武汉火眼实验室建成后,全国多地同步建设、批量精准检测、及时按期交付,有力支撑了10余个省份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已成为各地应急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有力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正面临着和中国疫情爆发之初的相同问题:检测试剂缺乏和检测能力不足。在保证检测试剂足量供应的同时,援建高通量检测能力的“火眼”实验室成为各国的急切需求。瑞典等国家“复制”了万份检测通量的武汉“火眼”,文莱派专机来中国接收“火眼”全套设备和技术人员。此外,还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火眼”实验室在建或洽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