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24年 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不久前,一场龙岗区人力资源局服务行业座谈会召开。会议透露了两重信息,一方面是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效应渐显,另一方面是行业仍存诸多不足,急需启动“升级键”。
2014年,龙岗区率先建设华南地区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6年,产业园建成。产业园运营以来,为龙岗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龙岗先发优势不再。日前,龙岗区人力资源局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调研和梳理。
龙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如何迈向2.0版,如何成为产业大区的又一个战略支柱产业?值得关注。
南方日报记者 陶清清 通讯员 张玲 温静
共建华南首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根据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2018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调查报告》,截至2018年底,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1500余家,约占全国3.6%;产业总营收569亿元,约占全国3.2%(我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3.57万家,全年总营收达1.77万亿元),纳税26.5亿元。
龙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起步良好,发展势头较好。据初步统计,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总数261家,约占全市总量的16.6%,2018年营收114.86亿元、纳税2.25亿元,分别占全市行业的20.2%和8.49%。
抛开众多数据,龙岗区还有一个率先之举,那就是抢到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头啖汤”。
2014年,龙岗区政府与深圳市人社局联手共建华南地区首家高规格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在2015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期间,获得国家人社部授牌“中国深圳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广场”。2016年7月,产业园建成并开园营运,是深圳市第一家开园运营的政府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018年10月,获国家人社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产业园总面积17240平方米,在全市产业园中位居第二(南山园区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建设投入及机构扶持费用共计3908万元,每年园区管理运营经费近500万元。目前,在园机构43家,机构数量居全市五大产业园之首。2018年度营收61.55亿元、纳税1.46亿元,营收及纳税额占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总量的一半以上。
产业园通过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率先出台产业园扶持政策,建设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保障服务“三大平台”。
数据显示,产业园累计审批入驻机构57家(其中仅7家为区内原有企业),区外优质企业不断进驻,快速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
自开园至2019年12月,园区机构营收累计达206.60亿元、纳税达4.51亿元、提供各类人才服务1148.58万余人次,公共服务大厅累计为社会提供各类公共服务51.91万人次。
龙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现四大短板
一位业内研究人士指出,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有诸多不足,其发展与上海、北京等相比,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缺少具有带动效应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规模及影响力有待提高。
“具体到龙岗,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存在四大短板。”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首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比如,上海市静安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45家,与我区的机构数量相近,但年纳税额达13.87亿元,产业总体发展质量及经济规模均高于我区;杭州市下城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300家,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占据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半壁江山。”
其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偏小、质量不高,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据初步统计,龙岗区营收在5000万以上的机构为18家,占比为6.9%;营收1亿元以上的机构9家,占比为3.4%,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机构4家,占比为1.5%。
据统计,龙岗区排名第一的机构为入驻产业园的北京外企德科深圳公司,2018年度营收为31.38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市人才集团营收42.15亿元),与其他先进地区的龙头企业差距较大,如上海的上海外服年营收超过1300亿元,中智超过800亿元,广州的红海人力年营收达120亿元,广东南油外服、南方人才市场、仕邦人力年营收均达60亿元。
再次,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产品结构不够完善和丰富,服务其他产业的能力不足。目前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相对集中于劳务派遣、服务外包、招聘等初级阶段,猎头、人才测评、咨询、背景调查、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高端服务起步较晚,服务功能还比较薄弱,难以为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综合化的高端人力资源优质服务。
此外,龙岗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发优势不再,新的行业扶持政策亟待出台。全省各地以及南山、宝安、罗湖、福田等区都已建成或在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相继出台房租补贴等优惠政策。
“由于种种原因,我区产业园发展遇到瓶颈,引进优质机构困难加大,已入驻机构时有流失。”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另外,与长三角地区及其他国家级园区扶持政策相比,在财税、落户、装修补贴等方面均存有一定差距;和市内其他区相比,在具体扶持政策方面不占优势,如宝安产业园房租补贴优惠为“三免两减半”;南山产业园对满足条件的优质机构落户园区给予最高300万元开办资助。
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骨干和品牌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作为四大产业之一,大有可为!”龙岗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岗区作为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与产业并不匹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滞后、产品不够丰富、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今后要强化优质产品供给,继续迈向2.0版。
该局经过调研指出,未来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需打出创新“组合拳”。
其一,必须明确产业发展五年目标。根据深圳市“力争到2022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到1000家左右,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培育10家年产值30至50亿元的人力资源服务龙头骨干企业”等目标,需结合龙岗实际,明确全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五年发展目标和方向。
“我们初步计划,力争到2024年,全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量达到350家左右,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引进和培育5家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10家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发展20家以上有特色、有潜力、成长性好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其二,建议修订出台新的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全区产业和产业园现状,推动出台新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扶持政策,以政策优势弥补其他不足。重点鼓励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符合全区产业发展方向、能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创新团队入驻,紧扣“招商、优商、稳商”指导思想,培育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骨干和品牌,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和创新发展,从而推动全区产业整体发展。
其三,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搭建与实体企业的对接合作平台,接通产品供应商与潜在客户间的桥梁。加强与区内高校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更多高校毕业生留在龙岗就业创业。鼓励机构提升创新能力,打造高品位、高附加值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更好地服务龙岗企业成长发展。
其四,做强做优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针对当前引进优质机构困难加大等问题,建议及时调整产业园招商策略,着力引进发展潜力好、创新型、契合龙岗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升孵化培育功能,加大产业园创客空间运营力度,扶持更多的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团队和小微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和规范产业园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