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一直和大家在一起
□文化周末编辑部
2005—2020,15年,近800个周末。
数字的背后,是见证。15年的时间,见证了“文化周末”从1台晚会衍化成八大系列工程,并成为国内响当当的基层文化品牌的发展历程,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变迁。
15年,是陪伴。2005年4月15日,文化周末晚会首演“走进交响乐”在万众期待下拉开帷幕。事实上,这并非一场传统意义的晚会,“表演+鉴赏+讲解+互动”的创新演出形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往后的每一个周六晚八时,“文化周末”都如期陪伴在大家左右,蓦然回首,你的故事是从哪台晚会开始……
15年,是听见。2007年1月,首期文化周末大讲坛开讲。数年间,莫言、王蒙、贾平凹等100多位华语文化大家做客文化周末大讲坛,用声音为市民传递文化力量的同时,也让众多名家来到东莞、认识东莞、了解东莞,并与东莞结缘。
15年,是成长。成立于2005年9月的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以“会唱歌,更会做人”为教学理念,以优质的专业培训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每周六的定期授课、每年的演出机会和专场汇报,都让合唱团的孩子们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养分。
15年,是分享。从每周三、周五的国标常规舞会到每年一届的新年舞会,从2011年举办的“本土流行音乐乐队专场”到2019年连续7场的“莞邑栋笃笑专场”,文化周末演艺中心致力于将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分享给大众,积极为本土原创文化爱好者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让文化在共享中得到传承。
15年,是记录。《文化周末》报纸及杂志,秉承“立足莞城,放眼东莞,挖掘本土文化价值”的宗旨,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故事和温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和辉煌。15年间,数以十万计、百万计的观众在“文化周末”的滋养下成长;来来往往的“文周人”在接力延续着“文化周末”的使命和精神。
15年再回首,面对708期晚会、107期大讲坛、641期报纸、169期杂志等,以及进进出出这个大家庭的嘉宾、粉丝、观众以及“文周人”,想要说的话实在太多。好在,15年的“文化周末”,一切酸甜苦辣点点滴滴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而在润物无声中所传递的文化力量以及艺术素养则长留在大家心中。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此刻就让我们一边回忆,一边走进“大家”的故事里,借此见证“文化周末”十五年的成长和坚守!
策划统筹:曾 理
采写统筹:毛 敏
编辑统筹:顾晨白
版式统筹:麦瑜瑜
执 行:张晓敏 李彤晖 万佩珊
龚艺超 张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