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深汕速度”
![]() |
4月21日,深汕合作区召开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会。图为会议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
五月深汕晴方好。作为深圳唯一拥有农村的区域、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和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简“深汕合作区”)已然逐步走出疫情的影响,蓝绿交织、车流涌动间,满眼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生机盎然。
日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深汕合作区召开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大会,对深圳第“10+1”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劲。
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黄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付启荣,省妇联副主席杨佳,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平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要加强领导,勇打硬仗,力争以“深汕加速度”吹响决战决胜的号角,向收官战役发起最后冲锋,奋力夺取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南方日报记者 陶清清 通讯员 申珊萱
再动员▶▶加强改革创新探索乡村振兴的特别道路
“深汕合作区要加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特别道路。”刘付启荣说,深汕合作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生事物,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提高站位,立足长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深汕合作区的优惠政策、高科技技术、优秀人才资源,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打造飞地农村城市化的生动典范、创新典范。
时隔近一年再访深汕,刘付启荣感慨道,深汕合作区各村的变化很大,随处可见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紧筹划乡村振兴规划,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展现了科学制定方案指引乡村振兴战略、健全组织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特点。
刘付启荣表示,深汕合作区要切实增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这里的蓝图已绘就,当前主要工作就是要抓紧抓好规划落实。
要充分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其下设各小组联动作用,发挥好农业农村职能部门的“参谋部”“推进部”作用,发挥好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保、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的协力作用,形成全区上下凝心聚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要按照明确的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乡村人文管控和风貌提升等重点任务;乡村振兴实施规划在镇、村落实是关键,要指导村镇干部怎么抓,同时要检查督促抓落实。
今年3月20日起到年底,省妇联成立了以冯玲主席为组长的挂牌督战工作组,挂牌督战深汕合作区脱贫攻坚工作。
杨佳表示,深汕合作区迅速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主动担责,凝心聚力,充分体现了全区打响乡村振兴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决心是坚定的,措施是有力的。
“希望全区的信心再坚定,决心再增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杨佳强调,深汕合作区要聚焦硬骨头,围绕贫困户脱贫双保障和贫困村出列实效的要求,以有力的措施,加快解决深汕合作区目前存在的贫困户、危旧房改造等重要问题。
再部署▶▶对标高标准 高质量拿出可复制可推广工作方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两项工作关联性很强,都直接关系最基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对标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探索可复制可推广道路!”黄敏表示,深汕合作区作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是深圳未来发展的重要承载地,更是深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深汕合作区全体干部要精准对标达标,确保完成任务。
“虽然根据国家和省的标准,深汕合作区目前已没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但仍有脱贫攻坚任务。5个省定贫困村已达到退出标准,但仍有83户尚未完成退出,约有280个贫困户需要危房改造,受疫情影响,个别群众可能出现返贫致贫等情况,全区必须要拿出啃最硬的骨头、攻最险的山头的精神来,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他表示,深圳的各项事业都要在标准和质量上下功夫,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深汕合作区作为站在深圳经济特区肩膀上建设发展的新区域,要时刻对标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把握“双区驱动”历史机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拿出一批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精品力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让全区群众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变化,拿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要以实际行动彰显深汕特色,交出优秀答卷。
深汕合作区的工作要有创新,有特色,既要秉承深圳经济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基因,又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要立足长远,摸索可持续运行的工作模式,多拿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再加劲▶▶努力建设深圳标准、深汕特色的都市农村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输不起、等不得、没退路的硬仗。”产耀东表示,深汕合作区是深圳唯一具有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后发展区域,实施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奋力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的历史选择。全区上下务必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努力建设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都市农村。
据悉,自2019年3月深圳全面接管深汕合作区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深汕合作区高标准高质量纵深推进“八村示范、全区整治”工作,着力打造八个乡村振兴标杆,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深汕样板”,其中,赤石镇将打造新厝林和明热6村连片两个示范村,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小漠镇南香村作为深汕合作区的革命老区,将打造小漠南君寮创意文化产业园;三面环海的鲘门镇百安村正全面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努力打造成为中国南海海域边具有地中海异域风情的璀璨明珠。
此外,深汕合作区明确了工作思路,把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与推进农村城市化相结合、与全区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全区的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进程相结合,为具体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目前,全区有劳动力贫困家庭490户2000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无劳动能力贫困户356户532人全部纳入政策性保障兜底,四镇共获得产业扶贫资产及项目收益资金566.1万元。
“必须抢抓机遇,围绕构建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与总体规划科学衔接,具有深圳标准、体现深汕特色的都市农村!”
产耀东表示,严格落实“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责任将从我做起,当好“一线指挥”和“施工队长”,加快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以“深汕加速度”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全力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全面胜利。
■链接
如何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加快推动“345—187工程”工作方案
近期,深汕合作区发布了《中共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工作委员会关于打响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战役的通知》,明确推进乡村振兴战略“345—187工程”工作方案:即加快推动全区34个行政村,5个社区,187个自然村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并围绕脱贫攻坚、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三清三拆三整治、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等8个方面,制定了工作措施。
事实上,深汕合作区已经全面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深汕合作区将加大就业扶贫力度,鼓励驻区企业就近就地招聘,设置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确保已脱贫村镇及人口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深入开展粤菜师傅、乡村工匠培训,加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加强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精准管理,合理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水平,加强政策性兜底保障。
在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方面,深汕合作区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做优做强做大农村产业,不断拓宽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积极对接市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研发应用。依托小漠湾文旅创新小镇项目整体打造,推动小漠南君寮创意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充分发挥深汕合作区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规划建设文化旅游特色村、精品民宿,开展新厝林、秋塘等古村落修复保护工作,打造“红、蓝、绿、古、特”精品旅游带,推进形成山海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深汕合作区将全面启动示范村创建,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厕所革命等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确保农村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推进“美丽田园”建设,加快治理生态环境,构建农村生态安全体系,努力建设整洁、优美、舒适的宜居宜游都市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