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 下好先手棋 全域织密防控网
![]() |
2月24日,12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清远成为广东省首个在治确诊患者清零的城市。 曾亮超 摄 |
![]() |
清远亮灯向逆行者致敬。 曾亮超 摄 |
![]() |
清远辖区各站全部启动联合检疫检查工作,24小时守好广东“北大门”。曾亮超 摄 |
![]() |
12名确诊患者康复出院,治愈率100%,医护人员零感染。2月24日,这一组来自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数字,宣布清远成为广东省首个在治确诊患者清零的城市。
数字背后,是一套“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清远战法。全市上下一盘棋,早作部署为科学防控、精准出击赢得先机;织密织牢防疫一张网,广泛宣传防疫知识、疫情排查不漏一人;全市铆足一股劲,万众一心决战疫情,实现了平稳可控的阶段性目标。
清远市委书记郭锋表示,清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科学防治,强化落实,坚决守好“北大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作出最大的努力;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全年各项任务落细落地落实,坚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撰文:苏晨
一盘棋
未雨绸缪打好安全“主动战”
战疫第一枪,在医疗一线打响。
“我是第一次出车护送这种病例,最大的恐惧是‘未知’。”大年初一,清远市人民医院急诊科90后医生骆晓惠接到紧急任务,跟车前往连山转移一名确诊新冠肺炎病患。尽管在途中心情忐忑,但她反复回想着此前进行过的护送演练流程,最终确保了没有问题出现。
早作部署、未雨绸缪,使得清远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时,不至于措手不及,并为救治病患赢得宝贵时间,遏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清远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开展全院全员培训和应急演练。1月21日,该院被列为清远唯一一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省级定点救治医院,次日启动全院战时状态,组建发热门诊医疗团队,实施24小时接诊。
任何疾病都有救治的黄金期,新冠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更体现出时间就是生命。疫情发生以来,清远市人民医院一线医护人员分秒必争地与病毒“赛跑”、与死神较量。
建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团队,制定一套以“两个结合”为主要特点的治疗措施,是清远市人民医院的抗疫招数。重症医学专业与感染专业结合,重症医学提前介入,避免普通患者向重症患者转化、重症患者向危重症患者转化;中医与西医结合,成立中医治疗小组,每天跟进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及确诊病人的中医会诊、疗效,并根据其病情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的重要性不亚于“护照”,如何做好核酸检测工作,成为清远在这场战“疫”中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
清远市人民医院分子诊断中心第一时间着手准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院内检测,开展相关培训,并在测序区划分出专门区域,严格按照规范,做好标本接收、精确检测、防污染等每一个环节,只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标本即将到来之际,科室8名员工自发提交请战书,面对病毒毫不犹豫,无一退缩。
截至2月24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清远也成为全省率先清零的地级市。而与此同时,千里之外,还有一批逆行重灾区湖北的清远医疗队员,从病毒手中抢救生命。
从2月9日起,清远先后派出3批医疗队、共62人驰援湖北武汉、荆州等地,至3月20日撤离,医疗队出征近40天。在此期间,援助武汉医疗队奋战在方舱医院,清舱后再次请战;援助荆州医疗队不仅抢救危重症患者,还从清远协调将中医药无偿送给当地医院。
一张网
联防联控全面筑牢防疫墙
夜色转浓,连州丰阳省际联合检疫检查站,车流宛如一条红色的“长龙”。即将年满60岁的清远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潘焕章站在路旁,为往来车辆驾乘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希望在退休前再作点贡献,站好最后一班岗。”
潘焕章是千万名广东“北大门”守护者之一。
作为广东陆域面积最大的地市,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南北大通道,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清远全面动员、全域防控,承担起“防”和“保”的双重任务。1月下旬以来,该市设立12个省际联合检查站,全市设立146个检疫站点,配备工作人员4.1万人次,对进入广东的人员、车辆进行24小时查控检疫工作。
而随着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级别下调,清远撤“点”不撤“防”,社会面整体防控持续加强。9.6万余名公安干警配合医院出击,全力查找曾与已确诊、疑似患者密切接触人员,并加强在火车站、客运站、医院等场所的巡逻防控和秩序维护,严格落实境外人员闭环管控措施。
高速公路出入口是疫情外防输入的“第一关”,城乡社区则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
为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清远织密“红色网格”,助力社区战“疫”。在清城区东城街道办,青云小区实行“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居民志愿者”模式,对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清新区三坑社区的党员群众则自发联合起来,实行“一党员一热心群众照顾一栋楼”的安全检查机制,服务覆盖社区内近5000名群众。
过去数月里,全市373名乡村新闻官化身战疫宣传员,进行“花式”防疫播报。“老表,非常时期,不用探亲!”清新区水西村乡村新闻官刘逢明制作短视频,展现“霸气护村”。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三水口村,乡村新闻官赵代利用瑶语播报疫情信息,获村民点赞。“我是用老人机的,最新信息都看不到,就靠村委会的宣传。”一位村民说道。
与此同时,“红马甲”成为基层社区的一道亮眼风景。志愿者、社工积极行动,围绕疫情排查、科普宣传、心理咨询、捐赠物资和关爱孤寡老人等方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市7家快递公司、共350辆快递车辆“换新装”,贴上印有防疫知识口号的海报,为市民送上一份特殊的“快递”,通过自身流动性把防疫宣传送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截至目前,清远市招募志愿者39375人次,开展志愿服务2582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300万小时。
一股劲
全民参与聚集强大战“疫”合力
疫情之下,没有一个“局外人”。清远全市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打好疫情防控总体战。
疫情发生以来,清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接连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指挥部调度会等各类会议,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动员部署,及时制定方案。清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挥起“中枢神经”的作用。一条条来自各县(市、区)的信息汇集于此,一项项防控措施诞生于此,一道道指令从这里发出,统筹协调全市战疫高效、有力运转。
“大家在风雨中走街串巷,为群众服务的热情不减。”下沉到社区开展防疫工作的首日,清远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庞水旺一行人便遭遇了一场大雨。尽管如此,他们并没有退缩,还将自制的防护面具送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上。
党旗鲜红,飘扬在战疫一线。为支援基层疫情防控,2月以来清远先后发动4批、近900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党员们甫一到岗便进行入户排查、防疫宣传,为隔离点的群众提供服务,指导辖区内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帮助解决实际难题。
当一个个“逆行”故事在清远上演,这座城市也以自己的方式向逆行者致敬。为解决医疗队员的后顾之忧,清远和省妇联一起,第一时间开展了“您家的菜我来送”联合行动;开展“你家孩子我来教”关爱公益活动,为“疫”线医护人员子女提供“一对一”辅导;全市户外大屏幕滚动播放清远援鄂医疗队的照片,城市为逆行者亮灯,也因他们而闪亮。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最珍贵”的物品。为满足市民需要,清远开展免费预约领取口罩活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送出50余万只口罩;国内疫情牵动着海外侨胞的心,身居异国的巴拿马华商总会会长黄伟文,几经周折将20万只口罩空运回国,交由清远使用;爱心企业纷纷出资出力,为清远抗疫一线捐赠防疫物资。
“疫情发生前清远没有口罩生产企业。”清远市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潘有辉说,通过与企业及时沟通,开通办证绿色通道等措施,清远积极支持企业转产增产,仅两个月不到,当地便建立起了完整的口罩产业链。
口罩生产背后,是一场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在清远打响。
打好政策组合拳,税务部门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30条措施;金融部门出台“7条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渡难关……清远多措并将,为企业“补血”“减负”“拓空间”;开通“复工暖心直通车”,22台大巴车接回首批从湖北省15个地级市(自治州)归来的430名湖北籍员工及其家属。“虽然奔波,但全程有志愿者照顾,暖心!”湖北归来的市民刘琴说。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在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展现出的是全程动员、全民参与的清远力量!
■数读
●派出3批共62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招募志愿者39375人次,开展志愿服务2582场次。
●清远市民免费预约派送口罩活动送出口罩504249只。
●为“疫”线医护人员家庭送出1000箱、总价值7万余元的暖心菜。
●10020名公安干警值守于12个省际联合检疫检查站。
●373名乡村新闻官投入防疫一线,累计推送各类防疫信息超8万条。
■一线
清远乡村新闻官花式宣传
制作推送8万余次
抗疫信息
“阿叔,出门记得带上口罩哦。”过去几个月里,喇叭、手机成为清远长岭村村干部肖立鑫出行的最佳“拍档”。在英德市英城街道长岭村的街头,时常可见他手持喇叭向村民“喊话”,或变着花样拍摄短视频,普及防疫知识。
60公里外,清城区东城街道新桥村,村党总支部书记吴灿开走进了“乡村微播站”,向村民们介绍起清城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和防疫相关知识。
肖立鑫与吴灿开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清远市乡村新闻官。“乡村新闻官”是清远市近年来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孕育出的一个独特群体,负责首次农事播报,旨在推动乡村新闻治理。疫情发生以来,乡村新闻官迅速转型,充分发挥“十八般武艺”,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不对称、防范意识较低等原因,基层农村容易成为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如何让防疫宣传的声音传至田间地头、直达村民家门口?清远市乡村新闻官使出浑身解数,用村民最熟悉的乡音、接地气的方式,打通防疫宣传“最后一公里”。
“拍摄防疫视频,我们既有普通话版,也有附城话版。”附城话是英德方言之一,在英城、大站等镇街使用广泛。在肖立鑫看来,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多,采用方言播报很有必要。在《我是这条街最靓的仔》《2020防疫小魔方》等短视频中,肖立鑫则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防疫知识宣传。
当吴灿开在乡村微播站“开讲”的同时,村民们也在微信群内活跃讨论他所提及的内容。期间,微信群还就宣讲内容设置了有奖问答环节,奖品是防疫期间最受欢迎的口罩。“很接地气!足不出户,饭后刷刷手机,不仅能了解时事政治,学到防疫知识,还有奖品拿。”新桥村村民说道。
截至目前,清远市373名乡村新闻官投身战疫,累计制作、推送、转发各类相关信息超8万次,有效解决了农村基层信息传递不畅、农民群众“听不到”“不相信”等问题,提升了防疫知识的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