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防控下 监测不可松懈
![]() |
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蔡卫平。 李细华 摄 |
5月13日,广东印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的出台,对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做了周密部署。
与2003年的“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疫情有哪些特点?下一步,有哪些防控要点?日前,广东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专家、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蔡卫平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就相关问题答疑解惑。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黄锦辉
谈病毒
尚未发现气温对新冠病毒有直接影响
南方日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跟“非典”相比,有哪些特点?
蔡卫平:两种冠状病毒都会引发致命性的肺炎。但从传染能力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比SARS冠状病毒传播能力更强。从致病性来看,“非典”病人重症肺炎发生率更高,新冠肺炎的重症率相对较低,但潜伏期略长于“非典”。这正是病毒狡猾的地方,它进入体内到发病,潜伏时间更长,这说明机体免疫更难识别它。
从流感和“非典”防控经验上来看,不少人认为气温升高对病毒是“天敌”。但根据这几个月的观察,新冠肺炎疫情在温度较高的非洲、东南亚也有流行,而在进入秋季的南半球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它们的疫情比较早控制,天气转凉反而没有加重,这与一般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规律不太一致。总的来看,COVID-19病毒比SARS病毒更耐热,目前尚未发现它在气温高地区停止流行的趋势,但夏天病例应该会少一些。
南方日报:如何看待核酸检测以及“假阴性”问题?
蔡卫平:目前新冠肺炎病人的确诊、出院,都要依靠核酸检测,尤其是医学观察期间,能够通过核酸检测及早发现一些还没有出现症状的病人,所以核酸在整个抗击疫情的过程里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广东的核酸检测能力是足够的,为了提高检测效率,尽快排查疑似病例,广东采取了多条腿走路的方式,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可进行。一般当天就能出结果。从疫情防控来看,由于广东强大的核酸检测能力,所以没有发生疑似病人积压的状况。病原学检测的正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取样,但对于取样要求高的时候,检测出现误差就在所难免了。咽拭子取样时,要在整个颚弓都去抹一下,而不是在咽部那里随便擦一下就行。检测有误差,再加上取样的不规范,就会导致结果出现误差,可能出现“假阴性”的问题。
因为核酸检测的不确定性,所以我们出院标准更严格,病人体温下降,肺部有明显的影像改变,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再加上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才敢让病人出院。
谈收治
分类收治是关键做法
南方日报:对于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常阳患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蔡卫平:从急性传染病的规律来说,在后期,无症状感染者增多是正常现象。广东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密切关注这一群体。如今的筛查力度比之前更大,覆盖面也更广,所以找出来的无症状感染者数量才会更多。无症状感染者虽然有可能成为传染源,但传染性要弱很多,病毒载量、病毒持续时间都要比确诊病例少。从传染病规律来看,病原体在流行到一定阶段时,毒力会慢慢减弱。但新冠病毒是不是这样,还在观察。
在医学上没有“常阳患者”的说法,倒是有“病毒携带者”“带菌者”的说法,比如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目前观察看来,“常阳患者”并不普遍,也还不清楚检测的病毒是否有传染性,应当对其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南方日报: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上,我们采取了哪些策略?
蔡卫平:首先,分类收治是关键的一招。“非典”时,钟南山院士提出来,把重症的病人都送到他们那边去。这就是分类收治的具体表现,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让最强的呼吸和重症医学科团队集中管理,这对于降低病死率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作用。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我们采取了类似方法,重症病人会收到相对专业的病区,通过更密切的监测与专业治疗,使得重症病人的病死率降至最低。轻症患者,只需要收治在其他隔离病区,按照诊疗规范治疗即可,但一旦发现重症就转到重症病区。
对于疑似患者,广州都是单间医学观察,确诊后进入隔离病区。这一种做法处理方式,实际上是吸取“非典”时的教训。“非典”时,有部分疑似病人在与确诊病人一起隔离,然后在医院内感染。所以,这一次所有疑似病人都是单间隔离,最大限度避免了疑似病人、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相互之间的传染可能。分类救治,既包括了重症轻症的分类救治,也包括了不同类型人群分类隔离的措施,起到了非常好的一个作用。
在救治上,现在看最安全有效的办法是氧疗。对于可能转重症、危重症的患者,医护人员也密切监测指标,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在医务人员的配备上,我们加强多学科合作,如呼吸科、传染科和重症医学科的密切配合,更好地救治患者。
谈预防
建议秋季接种流感疫苗
南方日报: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您认为下一步的防控要点有哪些?
蔡卫平:常态化防控下,社会生活逐渐回归正常,但不能松懈。现在我们看到,各行业复工复产,学校陆续开学了。政府还是要加强监测,防止疫情出现反弹,早发现早隔离,把传播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发生疫情,也能把感染人数降到最少。
在医院,发热门诊应该会持续很长时间,它的关键作用是分流人群,把发热病人和不发热的病人分开。疫情期间,不少诊疗服务都停止了,接下来医院业务也将恢复正常。
对于个人,还是要做好手卫生,不要用手摸脸、揉眼睛。科学戴口罩,在室内多开窗通风。如果自己出现不舒服症状,要戴好口罩及时就医。如果还没有新冠肺炎疫苗的情况下,建议大家可在秋季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冬春季节本来就是流感高峰期,新冠肺炎临床表现又和流感症状相似,接种疫苗后,至少不会让两种病毒混杂在一起,能更好保证自身的安全。
■观点提要
1.COVID-19病毒比SARS病毒更耐热,目前尚未发现它在气温高地区停止流行的趋势,但夏天病例应该会少一些。
2.在医学上没有“常阳患者”的说法,倒是有“病毒携带者”“带菌者”的说法,比如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从目前观察看来,所谓的“常阳患者”并不普遍,也还不清楚检测的病毒是否有传染性,应当对其做更加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