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市民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
![]() |
“政银通办”服务专区设立了综合服务窗口,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政务服务。 任龙 摄 |
![]() |
市民可通过智慧柜员机等设备自助办理80多项政务事项。任龙 摄 |
“三区四市332个银行网点,80多项政务服务,江门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延伸至银行……”7月2日,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市金融工作局,携手5家银行开通“政银通办”服务,打造市民群众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
这是江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取得又一重要成果。在“政银通办”服务专区,通过智能柜员机、“侨都之窗”自助服务终端或综合服务专窗,市民可办理住房公积金、社保、人社、医保、公安、不动产、卫健、民政、残联、营业执照、银税互联自助办税、司法仲裁事项等8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
据介绍,到2020年底,江门各银行的“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将增至500个,可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的柜员机将超过900台。市民可就近到“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办理100项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逐步织密“政银通办”覆盖网。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任龙 南方日报记者 李霭莹
便民惠民
80多项业务可在银行办理
连日来,江门“政银通办”服务持续受到当地市民的关注和热议。对于这一新兴的便民服务,有人点赞,也有人表示疑惑——什么是“政银通办”?它能为百姓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便利?
7月2日9时许,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一楼大厅里已忙碌起来,在该行“政银通办”服务专区,一位市民正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操作智慧柜员机打印社保证明。旁边的“政银通办”综合服务窗口,两位市民正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
市民王先生刚办完公积金提取业务,他十分看好“政银通办”服务,“前后不到10分钟,离家近还不用排队,省心又省事,会向朋友推荐,让更多人享受这一便利”。
刚拿到营业执照的陆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介绍说,自己准备开一家餐具店,此前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资料,通过审核后准备去江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营业执照。“前两天听朋友说,银行也可以办,今天过来试试,结果只花了一分钟,营业执照就拿到手了。”
“简单来说,‘政银通办’就是银行既能提供金融服务,也能提供部分政务服务。”该行“政银通办”服务专区一位工作人员解释说。如今,市民在离家最近的银行网点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政务服务,也可以在办理银行业务时顺道办理政务事项。
“政银通办”服务正成为越来越多江门市民的选择。目前,在全市332个银行网点的“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可办理8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这些业务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基础性业务,此类业务走进银行“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可有效拓宽办理渠道,进一步方便市民;二是与银行业务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需要政府部门和银行机构协同联动,才能完成办理。
“第二类业务往往需要市民分别到银行和政府部门办理,群众办事至少跑两次,一次去行政服务中心,另一次去银行,这与银行机构的业务规范密切相关。”前述工作人员介绍,办理银行业务,多数情况要遵循“三亲见”原则,即亲见本人、亲见身份证等证明资料的原件、亲见本人签名。这是银行办理业务的合规要求,更是保护市民的有力武器。
“政银通办”服务打破了市民“跑两边”的局面。通过政府与银行的深度合作,把行政服务功能延伸到银行,让数据多跑一次,市民少跑一次。“原来的办理模式中,市民、政府部门、银行犹如一个三角,现在则成了两点一线,市民就近到银行网点一次就能把业务办完。”
政银联合
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让数据多跑腿,市民群众办事“少跑腿”“只跑一次腿”,是“政银通办”服务的优势之一,也体现了江门市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初心。
2019年发布的《江门市“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19—2021年)》提出,江门“数字政府”的建设目标是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大脑,搭建“网购式”政务服务大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全面提高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近两年来,江门政务服务迈向数字化、智慧化,探索“政银通办”服务,打造市民身边的“政府服务大厅”,正是基于这一大背景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政务服务渠道,提高办理质效,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市金融工作局,携手中国工商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农商银行的332个银行网点探索实施“政银通办”服务,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金融”服务。
“政银通办”借助了5家银行的渠道优势和服务优势,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政务服务。其中,中国工商银行江门市分行利用各网点共300台智慧柜员机,累计已开通93项政务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将145项政务服务引入银行网点,其中84项高频政务服务嵌入各个网点229台智慧柜员机,并在重点网点推出24小时“政务+金融”服务区。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市分行发挥全市各网点遍及城乡的资源优势,覆盖七成以上乡镇、村居单位,打造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门市分公司和中国邮储银行江门市分行相继开通“政邮”“警邮”合作便民服务点。江门农商银行在各网点超级柜台正式上线政务服务功能,包含人社、公安、民政等48项业务功能……面对如此丰富的办理网点,市民只需登录“粤省事”小程序的“地市特色”栏目,查看所有“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分布情况,迅速查找出距离最近的政务服务办理地点。
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彭永亮表示,“政银通办”服务依托江门市“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辐射范围和智能服务终端分布宽度优势,实行“政务服务进银行网点”工作,拓展政务服务受理渠道,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把银行网点的“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打造成市民身边的“政务服务大厅”,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马上办”,全面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服务升级
提供更高质量的“政银通办”服务
江门各大银行网点“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既有先进的智慧柜员机等设备,也配套设立专门的综合服务窗口,现场还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引,提高办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让不少来办事的市民直呼“贴心”。
“在银行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专窗,我完成了所有手续的办理,可以回家等候房产证邮寄到手。”市民韦雄健在“政银通办”服务上线当天,办理了不动产登记手续。
他对“政银通办”服务感到十分满意:“有专门的窗口,服务好效率高,离家也近,不用大老远去行政服务中心排队等候,特别方便。”
“政银通办”服务推动江门市银行机构服务再升级。一方面,5家银行通过优化升级或引进新设备,使智能设备能应用到更多政务服务场景中。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综合服务专窗,进一步契合群众办事需求。在首批设立的“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携手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税务局,率先将全国首创的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模式前移至银行网点的“政银通办”服务综合窗口。
据了解,通过“政银通办”服务,市民可将商品房银行贷款业务与商品房交易登记手续一并在银行办理,实现贷款交税交易一条龙服务。同时,依托江门市不动产登记“税证联办”系统,市民可以通过采用不动产交易合同电子签名、交易智能计税等创新方式,享受到税证联办“一步不用跑”“一纸不用交”、全流程申报只需10分钟的办理体验,真正实现“办事少跑腿”“资料零提交”。
不动产登记是“政银通办”综合服务专窗可办事项的其中之一。据统计,目前,江门已在具备条件的65个银行网点设立“政银通办”服务综合窗口,将与银行业务关联度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前移至银行柜台,为市民免费提供“家门口”的便捷政务服务。
此外,为保证“政银通办”服务质量,江门政银合作各方就委托代办工作签订了详尽的工作协议,共同制定“政银通办”服务专区管理制度,统一各类业务办理流程、操作规范及窗口服务标识,保障“政银通办”业务在各银行网点实现无差别受理。
■案例
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
建成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专区
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下称“江门建行”)作为江门首家签署《助力“数字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的金融机构,已落地项目21个。日前,随着首批“政银通办”服务上线,该行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已达145项,其中在三区四市73个网点229台智慧柜员机嵌入线上办理事项84项,并建成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区域,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数字政府”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服务专区将在三区四市开设
在首批上线“政银通办”服务专区的银行中,江门建行备受关注,除了设立“政银服务”服务专区和综合服务专窗,该行还特别设立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专区,这是江门设立的首个24小时“政银通办”便民专区。
“设立24小时政务服务区域就是为了方便广大市民。”江门建行渠道管理部总经理张琳介绍说,考虑到白天上班时间很多市民要工作,下班空闲时间银行又无法办理相关服务,有时甚至要为了一件小业务专门请假办理,十分不方便。“为此,银行专门设立了该服务专区,让市民下班后,也能随时根据需求办理相关业务。”
据介绍,江门建行24小时政务服务区,通过赋能自助银行,加载政务事项,让市民办事更自由、更轻松、更高效,打破“5x8”小时工作时间限制,享受“7x24”小时“不打烊”服务。“不管什么时候都能随到随办,真是太方便了。”市民刘先生体验该服务后评价道。
张琳表示,考虑到场地和设备等条件,目前江门建行暂时只设立了两个24小时政务服务区。接下来将加快推进,力争在三区四市各重点网点开设,为更多市民群众带来便利。
“政银通办”服务事项达145项
设立24小时“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只是江门建行的亮点之一。近年来,该行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助力江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将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接入建行智慧柜员机,充分发挥银行网点渠道优势,有效打通了市民办事“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该行依靠金融科技力量,不断探索“政务+金融”服务新举措,落地项目21个。其中,全国首创智慧柜员机(STM)智能办照系统,实现营业执照“即办即批即取”,目前可办政务服务事项已达145项,其中在三区四市73个网点229台智慧柜员机嵌入线上办理事项84项,让市民真正享受到“数字政府”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带来的便利。
另一方面,推进政务服务与智慧柜员机结合的同时,该行还加大资源投入,开设“政银通办”服务综合服务窗口,如不动产登记服务专窗、机动车抵押解押便民专窗、社保卡即时补发卡专窗等,通过把与银行密切相关等政务服务引入银行,开设服务专窗,让群众到一趟建行就能办两件事,提高办理效率,减少群众的麻烦。
据统计,上半年,该行已办理13大类政务服务累计超过6万笔,其中社保业务2万多笔,涉税业务7000多笔。
“‘政银通办’服务依托政府的服务功能和银行网点的渠道功能,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是江门建设数字政府的一项重要成果。”江门建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彭永亮表示,接下来,该行将进一步与政府加强合作,推动“政银通办”服务迈向更高层次,为江门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
■五邑新论
江门“政银通办”是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经验
陈家刚
日前,江门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联合市金融工作局,在中国工商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农商银行5家银行,上线“政银通办”服务。即日起,江门332个银行网点的“政银通办”服务专区正式对外服务。
“政银通办”是江门市建设数字政府取得的最新成果,也是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经验。
体现政府与社会深度合作
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有一种建设模式叫作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政银通办”的做法尽管还不是典型的PPP模式,但是也具有PPP模式的类似特征。在“政银通办”中,银行代表的是社会力量,政务服务进入银行服务专区,所以这让银行成为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具有了一定程度公共服务的性质。因此,“政银通办”体现了一种政府与社会的深度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政府的公权力嵌入到社会场所,而社会力量成为公权力的重要辅助力量,扮演着重要合作者的角色。
“政银通办”具有多重价值
第一,便民性。银行网点一般分布在居民区周围,通过“政银通办”办理各种政务服务,意味着老百姓在去银行办事的同时,就可以办好自己需要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江门首批332个“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已经可以实现服务网点在全市的广覆盖,让老百姓在身边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政务服务。随着“政银通办”服务网点逐步织密,老百姓办事将更加便利。
第二,经济性。一方面,“政银通办”对于政府来说具有极大的经济性,政府不需要另外投入去建设政务服务中心或者设施,就可以实现自身网点的广泛延伸。这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成本。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说,老百姓到“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办理政务事项的同时,也可能会同时办理银行的相关业务。这意味着“政银通办”可能为银行带来更多的顾客流量,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业务量。所以,“政银通办”一方面可以节省政府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为银行增加创收的可能性,是互利共赢的大好事。
第三,高质量。为保证服务质量,江门“政银通办”的合作模式,是共同制定“政银通办”服务专区管理制度,统一各类业务办理流程、操作规范及窗口服务标识,保障“政银通办”业务在各银行网点实现无差别受理,这样就可以保障来“政银通办”服务专区办理事项的老百姓,享受到高质量的政务服务。
“政银通办”值得普遍推广
江门“政银通办”的实践经验,是广东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又一典型经验,值得普遍推广。无论从技术难度,还是从经济投入看,“政银通办”相比传统的政务服务已经前进了一大步,经验推广都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当然,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政银通办”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是服务内容全面化。目前“政银通办”覆盖8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以后会拓展到100多项,如果能够覆盖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当然是最好。二是服务网点全覆盖。目前服务专区已经有332个,年底将拓展到500个。尽管这已经是很大的成效,但是如果能够覆盖所有的银行服务网点,自然是最好了。只要有ATM机的地方,就有“政银通办”的服务网点,那样,老百姓办事也不用去考虑哪里有服务专区哪里没有了。当然,理想和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我们对未来保持美好的期许——伴随地方政府政务服务创新经验的增多,老百姓到政府办事的体验能够越来越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能够在“政银通办”中实现。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主任、青年岭南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