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桥街道“党建+”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社区蓝图
![]() |
新桥街道新二社区以综合网格片区为单位,在各片区内设点,服务上门,方便社区居民进行电动车备案。志伟 摄 |
组建党员突击队,不分昼夜值守交通卡口,守牢交通防线;成立党员服务队,不计得失将生活物资和贴心服务送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家门口;4300余名楼栋长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不畏风雨站在小区防控的第一线;园区和企业积极响应“两新”党组织的号召,捐款捐物驰援战疫前线;社区居民积极加入义工队伍,穿上“红马甲”携手抗击疫情……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党建引领下,新桥街道有效凝聚多方合力,打通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后一公里”,筑牢了一道严密的基层防线。
有序有效的疫情防控工作彰显出的是新桥街道长期深入推进、创新探索的社区治理效能。近年来,新桥街道持续推动街道社区党建、网格党建、小区党建互联互动和统筹融合,持续深化优化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以简约高效为原则压实基层末梢治理。
今年以来,新桥街道进一步探索“1+1+1+N”(即“社区专职工作者+网格员+专业队伍+多元社会力量”)共建共享治理模式,形成纵向上下联动、横向共驻共建的“大小循环”联动机制,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贴身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夯实社区党委统筹联动与管理服务职能,带动驻街道单位、股份合作公司、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力量参与社区共建,力争“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提供“管家式”综合服务,实现治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目标,着力构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社区,为打造双区引领的西部城市中心品质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胡百卉 志伟
人人有责
“综合网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钟燕娜是新桥街道一名普通的网格员。疫情期间,每天上午她都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社康医务人员、民警,一起走进一个个小区,敲开一家家住户的门。除了测量体温外,还会仔细询问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困难,随时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帮助,尽量做到有求必应。
在新桥,如同钟燕娜一样的网格员有千余名,他们每天行走在街头巷尾,将一块块和谐、美丽的网格拼接成治理有序、服务精细的现代化社区。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社会矛盾愈发多元,网格既成为社区治理的“微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微细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支部建在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
为此,今年新桥街道在新二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综合网格”试点,构建“大小循环”联动机制,将组织建设在网格,服务落实在网格,助推社区治理和服务迈向精准化、精细化,进而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据了解,新二社区以36个工作网格为基础,将多种网格整合为“三级综合网格”,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小格长”。社区专职工作者、挂点部门工作人员、网格员、整治队员、社工、社会组织等力量下沉至每个“三级综合网格”,统称“综合网格员”,主要职责为综合服务、综合治理等。全体工作人员对网格内各项工作共同负责,紧密配合,强化联动,形成管理闭环。
将新二社区划分为6个片区,称为“二级综合网格”。由社区党委委员担任片区长,网格综管站负责人、网格组长担任副片区长,对网格内各项工作实行责任包干,负责引领、组织网格内各综合网格工作人员搭班干活、捆绑作业、联勤联动。
此外,以社区为单位设置“一级综合网格”,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指挥长,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社区综合网格工作开展情况负总责,统筹管理人员,推进各项工作。
在“综合网格”的基础上,新桥街道构建起“大小循环”联动机制。其中,“小循环”纳管消防安全、社会治安、违法建筑、零星工程、矛盾纠纷、市容环境、文明创建等民生工程的基础性难题,而“大循环”则通过联合行动、提级督办,搭设起社区内部条例清晰、权责明确的联动体系和框架。
人人尽责
“红色物业”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
漫步在新桥街道上寮社区,曾子文化宣传墙、垃圾分类绘画墙增添了一抹古色古香的气息,走在巷道间,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随处可见的公益标牌,渲染出浓厚的文化氛围。“现在城中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在这里的生活也越来越舒适,幸福感越来越强。”上寮社区的居民彭先生感慨道。
上寮社区的变化得益于新桥街道以党建引领物业品质提升的探索实践。为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上寮社区党委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居民共治、多方参与、专业管理”为总目标,探索实施“1+N”工作模式,即一个党建引领、多元力量共建,有针对性地提升物业品质,推动物业管理高品质全覆盖。
在党建引领下,上寮社区组建了“红色先锋”服务队伍,全面整合小区专业技术人员、楼栋长、医生、教师、片区民警、志愿者、热心居民等力量,成立了志愿维修队、市容保洁志愿队、义务消防队等,凝聚多元力量开展自我服务;制定了“小区红色服务清单”,党员与网格长、物业公司联动开展物业巡查工作,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把党建的触角延伸到社区的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个家庭,高效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多渠道、全覆盖地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通过将党支部建在物业公司、党员带头包干上门,上寮社区的物业收缴率提升至100%。而伴随着一系列的整治措施落地,包括环境卫生、车辆管理、公共秩序等在内的社区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上寮社区的先行先试下,万丰社区、新桥社区、上星社区紧随其后,成为新桥街道开展城中村物业管理的第二批试点。自今年5月以来,万丰社区以商业街为试点,以示范片区撬动物业工作全面铺开,正逐步细化管理,完善片区功能;新桥社区以创建安全、整洁、文明、便民的智慧社区为目标,正以服务为核心,创新物业管理模式;上星社区正推进公司员工改革,优化公司管理制度,软件上聘请专业物业管理公司作为前期顾问,硬件上对城中村进行整体优化改造,为实现股份合作公司物业自主管理做足前期准备。
“物业管理等软件的好坏影响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建设品质,要用最高标准打造第二批样板,根据社区实际形成不同的治理特色。”新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桥街道正将上寮物业管理模式在辖区各社区全面推广,旨在从无到有再到品质提升,逐步推动辖区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物业管理走向专业化、标准化和智慧化。
据悉,接下来,新桥街道将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物业管理的领导地位,以及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党建+物业”机制常态长效开展。而针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焦点和难点,新桥街道将提升物业管理智慧化水平,加强诚信管理。
人人享有
打通党群服务“最后一公里”
走进新桥街道“两新”组织党委广场片区党群服务中心,被称为“红房子”的多功能会议室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党建空间,安静舒适的党建书吧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志愿者U站成为家门口的“服务综合体”……
这座今年5月刚刚建成启用的党群服务中心,不仅是全市首家“两新”组织片区党群服务中心,也凭借多功能的空间与多样化的服务,凝聚起社会多元主体的合力,为新桥街道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注入非公企业与社会组织的新活力。
服务和管理是基层社区的两大基本职能。然而,伴随着超大型城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社会阶层日益复杂,利益主体诉求愈发多元,由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逐渐无法满足发展需求,调动更广泛的力量打造服务共同体势在必行。
过去的一年,新桥街道大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重点打造市级示范非公企业2个,区级党建百强企业1个,新成立两新党支部70个。与此同时,新桥还进一步升级打造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示范功能区,持续开展党建+360°服务项目,服务党员群众2万余人。
借助不断向基层延伸的党建触角、持续扩大的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新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凝聚起社会多元主体的治理合力,让党群服务迈上精细化、精准化的新台阶。
据了解,新桥街道以“综合网格”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个性化的党群共建活动。结合各片区、小格实际,小格长协同社工、义工展开包括党建服务、宣传文化、关爱慰问、民政救济、计生卫生、志愿服务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此外,新桥街道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技,优化“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与群众需求无缝衔接。“综合网格”的小格长协同政务办下沉人员负责综合窗口事务办理,主动为居民提供“预约式、集中式、一站式”政务服务。
例如,在电动二轮车备案工作中,为方便群众,新桥街道的新二社区下沉人员全部入“格”,在6个片区设置多个上牌点,分三个时段不间断提供便民政务服务,短期内累计备案9405台,进度居街道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