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步镇东山村“空心”变“实心”
![]() |
图为改造后的东山“聚乐居”,这是杜步镇为东山村贫困户和无安全住房的困难群众打造的“幸福小区”。 |
如何让“空心村”从“空心”变成“实心”,实现“枯木逢春”般的华丽蝶变?阳山县杜步镇东山村进行了积极探索。
近年来,东山村通过党建引领强化“主心骨”、产业兴旺铺就致富路、人才振兴助力“凤还巢”、农旅文化打造新业态、宜居生态提升幸福感,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并有效破解“空心村”难题的新办法、新路径。
设立便民服务联络点
“空心村”是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发展,钳制了本就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东山村原为东山乡,曾是阳山县的乡镇建制单位之一,2003年撤乡并入杜步镇,原有户籍人口1.2万多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政府组织和村民自发迁耕,分别迁往清远附城、山塘、太平、三坑等乡镇及广州花都、佛山三水等地,其中政府组织迁耕人口2000多人,自发迁耕人口至目前已达到1万多人,现村委会常住人口仅有500多人,36个村小组成了典型的“空心村”。
2019年,东山村党总支部共有党员145人,平均年龄58.6岁,由于大量村民迁耕外地,在东山村常驻的党员只有15人。
为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先锋带头作用,增强党员凝聚力,2017年,东山村党总支部在清新区组建了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通过“送学上门”的方式,第一时间及时把党的政策及会议精神传达到东山村流动党员,并常态化组织流动党员开展系列党支部活动,“三会一课”实践活动,节日慰问困难老党员活动等,同时进一步拓宽宣传平台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党支部、手机信息联系网络、电子媒体广播等媒体平台,自行开展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做到党员学习一个不落,确保流动党员学习达到全覆盖。
此外,还在清新区人口集中区域等处,设立“东山村驻清新区便民服务联络点”,设置“党员志愿者便民联络站”,旨在为外出迁耕的村民办理公共服务、提供政策咨询等相关事务,同时还设立“党员先锋模范岗”鼓励该区域党员发挥志愿者精神,主动为外出迁耕困难老党员提供爱心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东山驻清新便民服务联络点已累计为群众办实事325件,接受群众来访455次,化解124件。
盘资源兴产业“引凤还巢”
“空心”变“实心”,人员回流是关键。近年来,杜步镇党委、政府通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生态产业,不断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吸引了大批外出迁耕村民回乡。
通过引进爱心企业,杜步镇投入100万元修缮了东山学校旧教室,建设了一个扶贫车间,优先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手工工艺或从事来料加工等业务,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务工挣钱,实现脱贫致富。
2017年开始,杜步镇盘活东山村“空心村”闲置破旧的房屋和丢荒的土地资源,保留青石板路、古石屋等农村古色资源,打造“东山粤北行十里花果生态园”旅游景区,2018年举办粤北“三花节”吸引各地游客近万人次。“活用资源开办生态园,不仅使乡村焕发了新生机,还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促使外出村民回流。”杜步镇有关工作人员说。
东山村人员外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有关。东山村曾被称为广东“寒极”,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土地贫瘠,受条件所限,村民发展产业极其困难。吸引外出人员回流,需要有产业“造血”才能留住人。
为此,杜步镇在东山村贫瘠缺水的土地上,种上了远近闻名的农副产品“东山腐竹”的原料——大青豆。2020年,投入76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东山腐竹”生产基地,推进“东山腐竹”生产产业化、规模化,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此举帮助东山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2.1万元提高至2019年的8万元。
与此同时,镇、村还积极实施“引凤还巢”计划,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发挥流动党支部和在外便民服务联络点的作用,积极鼓励致富能手,吸引外出乡贤等回馈故里、造福村民、建功乡村。
目前,东山村已引进回请各类农村人才50多人,其中5人已进入村“两委”班子后备干部。
随着东山村大力发展农旅产业,在外的村民看到了希望和机遇,近三年来共有超过200人回流。今年,东山村外出乡贤还自发筹集资金156.3万元建设了20多公里农村公路。
打造宜居生态 提升村民幸福感
“登奇山、踏古道、穿石林、赏秋色、觅‘枫’情、品美食”,2018年在东山村举行的广东省名山登山大赛第八届登山节暨阳山首届“阳驴”登山徒步嘉年华广东寒极杜步枫情徒步活动人气火爆。2019年,东山村相继承办了广东省名山登山大赛第九届登山节及“穿越清远(阳山—英德)”徒步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上千名徒步爱好者参与。“东山枫叶林”“东山水库”“东山靘雾山”“牛洞古道”等景点深受徒步爱好者喜爱,东山村“农旅+徒步”旅游新业态初现雏形。
通过整合东山村优质旅游资源,镇、村携手,针对珠三角核心客源市场推出“农旅+徒步”文化系列活动产品,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整合传播,开启全域旅游品牌宣传的新实践,给东山村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提升东山村的旅游形象认知。
农旅文化打造出新业态,宜居生态也不断提升着村民的幸福感。
1999年起,慈善家谢士恒夫妇在近万亩东山植林“造水”试验区里种植了大片生态林、风景林、水源林,使昔日荒芜干旱、生态环境恶劣的石灰岩地区绿树成荫、溪水潺潺,东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东山“寒极”不断变“暖”,“万顷绿、枫叶红、涧水绿、天穹碧”随处可见。从2012年至今,东山村地区已实施森林碳汇重点工程封山育林超23.3万亩,人工造林(碳汇)4.1万亩。
2019年,东山村委会下辖各村建成美丽乡村7条,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建设生命安全防护工程6条,建设里程26.5公里。建设硬底化公路11条,建设里程达19.6公里。
今年,杜步镇在东山开展东山大街整治提升工程,为东山村贫困户和无安全住房的困难群众建成“聚乐居”幸福小区,确保困难群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东山村整体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不断攀升。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段灿 通讯员 黄国斌 陈剑平 欧阳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