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人间 家国团圆
文化周末剧场上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暨月圆中秋民乐专场音乐会![]() |
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做客文化周末剧场。 |
![]() |
演绎民乐经典《茉莉花》。 |
文/图:李彤晖
9月26日晚,中国著名民乐乐团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做客文化周末剧场,上演“月满人间·家国团圆——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暨月圆中秋民乐专场音乐会”。
民乐乐团演绎传统金曲
音乐会上,40多名乐团演奏者用二胡、丝竹、唢呐等传统乐器接连奏响《茉莉花》《我的祖国》《扬鞭催马运粮忙》《百鸟朝凤》等经典曲目,其中更有著名树叶演奏家邱少春带来的精彩演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视听盛宴。
“唢呐演奏家最后近半分钟的长鸣,真是展现了传统民乐的精气神!”市民周先生第一次观看民乐乐团演出,他刚开始接触民乐,便被演奏家们天衣无缝的精彩演奏所吸引。据悉,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演出中加入许多中国传统乐器,并融合南音等中国古老乐种元素,为观众展现了民乐的包容性。台下观众掌声雷动,表达了他们对演出的喜爱。
除了精彩的民乐演奏与美声独唱,极具民族特色的树叶吹奏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叶吹奏又称吹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深受福建客家人喜爱。此次演出的树叶吹奏与民乐完美融合,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将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以崭新的面貌示人。
音乐会上有不少年轻观众。随着对传统文化不断了解,年轻人已经成为民乐新听众,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带来的融合传统民乐元素与现代审美的民乐,如《红梅主题随想曲》《三六》《红高粱组曲》《云想花想》等曲目,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民乐。最后,音乐会在气势恢宏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与《我的祖国》中落下帷幕。
赏学并重展现中西差距
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是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自2007年成立以来坚持的道路。多年来,他们发掘、创作、演出本省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乐曲与乐器,普及和推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先后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亚太地区艺术节”、意大利“第28届国际民间艺术节”等演出活动,足迹遍及五大洲30多个国家地区,为传播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虽然仅有40多人的建制,但几乎包含民乐的所有品种。“总的来说,民族乐队基本分为吹、拉、弹、打4个部分,即吹管乐、拉弦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门类,与西方的管弦乐团有点不一样。西方的管弦乐竖琴是唯一弹拨乐,我们的弹拨乐品种非常多,有琵琶、柳琴、阮等。”福建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常任指挥聂志勇说,乐团最大的特色是成员大多数来自于福建本土,即由福州、泉州、莆田等各个地方的演奏家们,共同组成了这个带有一定福建本土文化的民乐乐团。
聂志勇曾是西洋乐团的指挥,他认为指挥民乐乐团与指挥西洋乐团从指挥方法上来说并无差异,最大的不同是音乐风格的处理。“这些体现在乐器本身,西洋乐器本身所有的系统化部分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民族乐团的乐器是非常自然化的竹制、木制产品,造就了非常丰富的音色特点,甚至过于丰富的特点。因此,把民族乐队的音色统一起来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聂志勇说,统一民族乐团的音色需要民乐演奏家们付出比西洋乐团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