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味变圳品 打开大市场
深圳标准赋能壮乡特产,畅通农产品从百色到全球餐桌的道路![]() |
深圳华润万家超市里,来自广西的芒果都贴着“深圳标准·圳品”标签,扫码可了解产地和检测报告。朱洪波 摄 |
![]() |
深圳华润万家超市,白领胡文佳拿起一枚黄澄澄的百色芒果,上面贴着一个银底蓝边的标签——“深圳标准·圳品”。
与她平时看到的散装国产芒果不同,这些芒果果肉饱满、大小适中。扫描商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可以看到详细的芒果“简历”:产品规格、生产日期,土壤、水质的检测报告,供深食品评价证书,并附有产地图片——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
此时的百色,芒果季刚过,易地搬迁户罗玲芬头戴草帽,手持修枝剪,让每个枝丫只留下四五片叶子,“这样来年的芒果才能长得好”,她说。
在20万亩的果园里,6063户易地搬迁户都有一亩地可以获得收入,来果园务工每月有3000元。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罗玲芬一家脱离贫困,过上安稳舒心的日子。
“桂味”特产有了“圳品”认证,畅通了农产品从百色田间到深圳餐桌的道路,也将两地人的生活紧紧勾连。
百色芒果、田阳小番茄、巴马香米、环江沃柑、大化冰鲜鸡……目前广西共有两批15个基地、28个产品获得“圳品”称号。近年,深圳通过帮扶协作,推进广西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化,以“圳品”认证为抓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让越来越多“桂味”走进大湾区“果篮子”。
●撰文:甘雪明 夏凡 徐剑
种下“金招牌”
盛夏时节,田阳处处果香。一串串碧绿或金黄的芒果垂在枝头,罗玲芬把果子摘下,码放在竹筐里,再运到仓库包装。果子一车又一车运下山去,每车都有七八十斤。
作为远近闻名的“芒果之乡”,到8月底,田阳区芒果种植面积达40.6万亩,年总产量28万吨,种植农户近5万户。
“从老一辈开始,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芒果。‘土专家’很多,各有各的种植方法,质量参差不齐。”土生土长的黄广政说,芒果卖得出去,但卖个好价格却难。
而“圳品”标志,被许多当地人看作提升产品价值的“金招牌”。
拿到“圳品管理办法”时,广西八桂凌云茶叶有限公司经理杨艳吃了一惊,“我们的茶叶做过国内有机认证,检测项目有20多项;‘圳品’的检测项目多达33项,比欧盟有机认证要求还高”。
“圳品”是深圳市政府一套高品质、高标准的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融合了国家标准与香港标准。通过“圳品”认证的产品,从生产到运输、销售,每个环节都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认证,并可实现食品安全溯源。
“土芒果”要够到国际标准,得从种植开始,提升规范化水平。
在基地专家的耐心指导下,罗玲芬学会了许多种植规范和小技巧,“比如剪枝的时候,要给每个枝丫留下4—5片叶子,来年的芒果才能长得好”。
易地搬迁户每家都分到一亩地,还可以在芒果基地打工。靠着稳定的工资,罗玲芬不仅能就近照顾生病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还开上了小面包车,“日子都好起来了”。
在“圳品”基地雾中缘茶园,58岁的刘承相督促手下的工作人员,每15分钟就要察看一次茶叶茶青的温度。“保持在200℃左右最合适,浮动不超过10℃,否则茶叶就不香了。”
“越是严格的标准,越是能做出好茶。”种茶30多年的刘承相发现,在圳品的带动下,重视品质成了越来越多茶农的共识。
刘承相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也来到茶园,担任车间主任,专门负责制茶技术以及规范化生产。“他现在每个月赚3500元,比我还高哩。”
“闯关”拿认证
9月4日,杨鲜萍一夜没睡好,心中忐忑。这天,是她所在的广西田东长江天成农业有限公司,接受“圳品”现场评审的日子。
“生产中用到的计量设备,包括天平、温度计,都要送到计量局去检定,数值必须是准确的。我们没有做到。”杨鲜萍叹了口气。由于缺少部分检测仪器的检测报告,当天的评审没有通过。
类似的问题,杨艳也遇到过。加工茶叶时飞出的茶沫,工人往往随手放在车间的角落,没有及时归类放置在收集废弃物的指定区域。“评审员看见了,就记在‘小本本’上。”
在深圳市金晋集团莫洋飞看来,“圳品”认证中最难的,不是高标准的检测要求,而是坚持做高标准的管理体系。每一个过程,物资使用、产品去处、操作方式都有台账记录、可追溯。“记录不难,难在持之以恒。”
尽管困难,但杨鲜萍并不想放弃认证“圳品”。“产品质量把关更严格,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现在我们的蔬菜主要在南宁市、百色市卖,希望通过‘圳品’快速打开深圳和大湾区市场。”
果肉饱满、大小适中、包装精美的“圳品”百色芒果,今年6月首次走进深圳各大超市。选购的群众络绎不绝,“能扫码追溯,吃着更放心了。”胡文佳说。
“‘圳品’代表了更高品质和更强的安全性,售价能比市场上同类产品高15%—30%。”深圳市金晋集团副总裁黄璇表示,公司今年5月完成“圳品”认证。产量2000吨的芒果,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邝兵说,“圳品”认证通过构建指导性标准体系,弥补广西农产品缺乏相应标准的短板,将进一步提高广西农产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
为未来奋斗
毕业后,黄广政就在田阳做芒果销售。但今年,他在“圳品”基地负责芒果销售,感觉大不相同。
往年的芒果季,芒果都是先摘下来,运到交易市场上。找客户、找销售渠道,忙得焦头烂额。今年4—5月,基地的芒果还挂在树上,客户的电话就一个接一个来了,接连卖出去20万吨。
随后,深圳各大商超的考察团也陆续来了,“沃尔玛、家乐福都在我们这里采购”。
“百色芒果卖出去不难,但如果品质不好,会被客商压价。今年我们腰杆直了,生产的芒果品质是公认的,你压价我就不卖给你了。”黄广政欣喜地发现,芒果的议价权又回到了卖家手里。
贴上“圳品”两个字,芒果就不愁销,价格还好。这事很快在当地同行中传开了,不少人打电话向黄广政询问。“这能实实在在帮我们打开销路,大家看到收益,自然都想做。”
今年,深圳企业金晋集团投资3.38亿元,计划把田阳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成一站式采购平台,新建海产交易区、冷链配送区、食品安全管理中心、消费扶贫中心等。
“改造后,这里一年到头都会有交易。我们希望把交易中心打造成百色、广西乃至全国的农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东盟进口水果转口贸易和结算中心。”黄璇表示。
“为未来奋斗!”田阳90后小伙罗胜写在微信个性签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2016年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创业。把芒果、百香果放到电商平台去卖,现在每月成交额上百万元,还带动老乡脱贫致富。
穿戴色彩艳丽的壮族服饰,手捧特色农产品,百色市田林县统战部部长梁秀荷站在直播镜头前,热情地推介家乡特产。她手中的田林八渡笋、田林山茶油正在申请圳品认证。
搭上了“‘圳品’认证+线上销售”的快车,梁秀荷说,家乡的优质产品,再也不愁“养在深山人未识”了。
到明年,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产业脱贫核心示范区将迎来芒果的丰产期。莫洋飞对未来充满期待,“明年我们计划扶持30个本地企业,还要申请猕猴桃、山茶油等多个圳品,进一步丰富大湾区的安全菜篮子、果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