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树下的议事厅到党群新阵地
石湾榴苑社区探路基层治理![]() |
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成为党群沟通的“连心桥”。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
![]() |
10月28日下午,榴苑社区党委联席会议上,参会人员共同讨论社区问题。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
10月25日,禅城区石湾镇街道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正式启用,榴苑社区党群有了议事的固定阵地。这个议事厅也成了石湾首个联合党群等资源、解决社区基层治理难题的阵地。
榴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莫悦明心里明白,“未来,仍然任重道远。”
她所管辖的社区,是一个没有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的老旧社区,事无大小,居民的所有事情都会反馈到社区党委、居委会,等待她和同事们来帮忙解决。然而,部分难题在居委会层面无法被圆满解决。
自2020年7月,榴苑社区开始大力推行党群议事厅平台后,党组织、党员、社区、群众通过平台汇聚一堂,一方面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实现诉求的向上流动,另一方面社区通过平台,能为群众对接更多资源,可更直接、顺畅地为群众解难题。
“在议事厅建立之初,我们没有固定场地,议事会一般开在大树下、楼栋下等地,现在有了固定阵地,希望可以更好地为居民解决更多难题。”莫悦明说。
在禅城要争创广东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试验区,建设佛山“首善之区”的当下,如何以党建凝聚合力,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石湾榴苑社区展开了自己的创新“答卷”。
南方日报记者 李晓莉 通讯员 洪秋玲
基层治理新探索
依托党群议事厅打造“党政群”三层网络
事实上,去年底莫悦明就已开始筹办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
禅城区民政局在去年组织了部分社区书记,到广州学习老旧社区的基层治理经验。榴苑社区党委把在广州的社区学习到的居民议事厅经验,结合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要求,从2020年7月起,大力推行党群议事厅平台。
“我们希望利用平台组织党员群众,围绕社区问题进行议事,以此搭建党群沟通连心桥,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党的基层网络。”莫悦明说。
为了保证党群议事厅开展取得实效,各项决策和措施落到实处,榴苑社区还制定了《榴苑社区居民议事厅制度》文件,形成审核议题、会议协商、组织实施、民主监督的基本流程,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借助民主协商议事会的形式,党群议事厅由社区“两委”成员、党员楼长、网格员、居民代表等收集居民意见,经审核后开展协商决议,具体决策信息向全体社区居民公示。
执行期间,社区党委定期向议事会成员、居民代表通报执行情况,接受居民监督。
8月10日,石湾镇街道国土城建和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榴苑社区党委干部、设计单位、社区居民汇聚一堂。他们在榴苑社区榴苑四街的几棵大树下,把几块圆石桌当作会议桌,召开了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第二场党群议事会。
议事会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主题,围绕居民关心的道路改造、绿化升级、消防设施升级改造、外墙脱落补救、电梯加装、封闭管理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居民对这种新鲜的表达诉求形式显示出好奇和热情,纷纷聚集在大树下,在议事厅内向社区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分组入户开展细致宣传动员工作,让议事结果真正落地见成效。”榴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面沟通体现了“社区需求由居民表达、社区问题由居民讨论、社区事务由居民参与”的服务理念,干群面对面共商、共议、共策下,共同见证民主协商结果,能充分有效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更贴民心、更察民情、更响民声。
据了解,在此制度下,此前“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有可能是社区里的大树下或是街心公园等。从10月25日开始,该议事厅有了固定的阵地。
该议事厅还设立了党群议事厅基层治理宣传大使以及社区人居环境党员志愿宣传员,将打造“党政群”三层网络,形成小区脉络,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基层“神经末梢”。
据悉,“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制度成立以来,该社区就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榴花苑市场整治、社区环境治理等民生问题,共开展了11场议事会议,累计参加议事的人数超过300人。
如今,“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已成为政府、榴苑社区党委、居民等多方贯彻“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搭建“连心桥”
多方力量参与破解老旧社区治理难题
当下,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以及居民生活的共同体,它们既是社会的基础,又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抓手和推进共建和谐社会、共享发展成果的落脚点。
在城市社区基层治理过程中,老旧社区治理难点突出。
与新型小区不同,城市老旧社区主要是市场改革前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职工社区。这些小区人口密集,房屋产权归属复杂,存在着大量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它们还有着年代久远,公共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滞后等诸多问题。
榴苑社区正属于这样的老旧社区,社区中存在着不少老旧小区和楼栋。位于禅城中心城区的榴苑社区,与禅城区其他老旧社区一样,面临着道路坑洼、消防设施老化、停车位不足、休闲设施欠缺、外墙脱落、电梯加装、整体环境急需改造提升等问题。
莫悦明表示,如今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不能单靠政府事无巨细地解决所有基层问题。这就需要市场化、专业化的力量为居民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社区居民自觉提高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探索共治共建共享的路径。
目前,榴苑社区仍然是无物业管理社区。这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了更多掣肘。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无物业管理、社区出入人员众多,社区工作人员少,就曾给该社区的疫情防控带来了不少难题。虽然,在抗击疫情中,榴苑社区依靠志愿者及与其他社区一起联防联治,构建大的防控圈,实现平安过渡,但无物业管理、社区事务繁杂等问题仍然存在。“事实上,居民反映的很多事情是居委会这个层面力所不及的,需要上级部门,以及更多资源的链接和参与。”莫悦明表示,居民要适当分清楚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居委会可以帮居民争取什么,哪些是居民本身的义务。
这就需要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处理有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
榴苑社区党群议事厅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产物。
该社区利用议事厅平台,把社区居民凝聚起来,融入党建力量,以及各方资源,为居民搭建“连心桥”,真正为居民解决问题。
“在此基础上,居民表达诉求的渠道畅通了,社区居委向上反映问题的渠道,和资源连接的渠道也畅通了。”莫悦明说,当居民的问题在此机制下,被逐一解决,就能证明这并非仅仅是“表面功夫”,即可用少数人影响多数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议事,形成良性循环。
链接资源为民解困
将持续稳步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工作
家住榴苑四街的陈海棠“棠叔”是榴苑社区的党员楼长,此前他作为群众和社区居委的“桥梁”,不断把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向社区反映。
去年开始,“棠叔“所在楼栋居民要求居委会雇人定期清洁他们居住楼栋楼底的卫生死角,同时要求居委会协助更换楼栋内的老旧“铡刀式电闸”,另外解决连接楼栋的小院子内的停车位规划等问题。
9月28日晚,榴苑社区居委会组织四街16座业主召开“我的社区我做主”居民议事会。该会议通过榴苑社区居民议事厅平台开展,到场业主围绕社区事务进行提案讨论,商讨解决措施。
就居民提出的诉求和建议,莫悦明逐一向上争取资源。
去年,佛山旨在通过“共同缔造”行动计划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各区中心城区中老旧住宅小区较多、加装电梯数量较大的社区为重点改造社区。此中,石湾镇街道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参与进来,在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把“棠叔”所住的楼栋纳入改造项目,解决该楼栋居民停车规划、电闸更换等难题。
另外,榴苑社区拥有81栋楼房,其中大部分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楼龄逾20年。由于时间久远,加上红泥沙黏结性差,部分建筑物外墙年久失修,出现局部空鼓甚至脱落的现象,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整治提升迫在眉睫。
针对此问题,石湾镇街道把榴苑社区外墙治理改造作为主题教育重点推进项目,成立榴苑社区外墙安全隐患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专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对81栋楼进行了全面摸查。同时,从中选取了4栋具有代表性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楼房作为第一批改造治理项目,分别进行全面拆除重建、局部维修、消除隐患。
据了解,榴苑社区正在稳步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工作,目前基本完成改造方案设计,改造申请已通过。改造工程将于今年11月正式动工。
10月28日下午,榴苑社区还召开了一场议事会机制下的党组织联席会议。佛山市生态环境局、榴苑社区的双联系单位、直联单位等9个党组织,与榴苑社区党委一起,针对此前一场议事会上居民提出的问题,共商对策。
“仅靠社区居委会单打独斗,无法为居民解决大量的复杂问题,只有通过议事会平台和制度,向上连接更多市区部门,让大家群策群力,才能真正逐一解决社区治理的难题。”莫悦明说。
纵深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城市农村各有各的精彩
今年以来,石湾致力激发物业小区党建活力,引导社区物色人选,共组建了88个小区党支部,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全体居民。
事实上,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上,石湾走出了自己的创新路径。
在组织上,石湾大力构建城市社区三级党建网格,集聚在职党员力量和资源优势,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向居民物业小区党支部延伸,构建广泛的基层治理体系。石湾还根据社区、村的实际不断创新模式,例如开创石湾镇街道首个党群议事厅等,让群众有平台表达诉求,帮助社区畅通了资源连接的渠道。
此中,石湾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格局,反哺社会。
城市社区▶▷不断探索物业党建新模式
今年5月15日,石湾镇街道党工委成立首批10个居民物业小区党支部,掀起了石湾物业党建模式发展的浪潮。居民物业小区党支部的成立,意味着小区居民有困难,可找党支部协调解决。有条件的小区党支部还可提前介入调整物业服务、物业管理费、公共收益分配等事项,为居民解难题。
事实上,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精神,石湾镇街道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契机,以怡景社区怡景丽苑小区党支部的成功案例为支点,带动全街道探索推进“1+4+N”物业党建模式,激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性。
今年开年布局,石湾就召开了社区党建工作交流会,为全面铺开物业小区党建定下总基调。今年年初,石湾镇街道党工委组织街道各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到怡景社区怡景丽苑共享小屋参观学习小区党支部建设,以及社区共治善治经验。
据介绍,怡景社区党委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社区党委牵头,以小区党支部为依托,搭建各方沟通交流的平台,推动建立社区治理共商共议制度,有效整合小区资源,充分激发了小区党员、技能人才及其他群众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
该社区还纵深推进了居民物业小区党建工作,用好“社区党建+物业小区党建”组合拳,利用精细化服务实现党群“零距离”。
根据该社区的样本路径,石湾镇街道致力于激发物业小区党建活力,引导社区物色人选,共组建88个小区党支部。
由社区党委成员、小区在职(退休)党员、物业公司党员、驻社区民警等各类群体,共同作为小区党支部的支委成员,推动小区党支部成为社区管理服务群众的工作“臂膀”,使党的工作触角得以延伸到全体居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该街道将通过组织联建、会议联席、管理联动、事情共商、矛盾共化、成效共评等“三联三共”工作法推动基层治理水平。
不仅仅在石湾范围,怡景社区的实践,为全市村居提供了样本和路径选择。
近日,怡景社区党委书记裴春燕在第三期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研修班上讲授“树大需根深,房好要齐护——怡景社区党委引领小区善治”的专题党课,与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享怡景社区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以党建带动群建,将党的理论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农村村组▶▷把三级党建网格延伸到村组
梁志蛟是塘头村的村民,也是一名民营企业家,在顺德开工厂。他也是塘头村党总支的一名党员。今年初,塘头村进入了紧急防疫状态。梁志蛟主动报名参与村口的值守工作,坚守在抗疫一线。
正是在疫情中表现积极,他被塘头村党总支选为“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工作中的网格联络员,负责连接村党总支和村民。
这背后,既有石湾党建的工作要求,也有村民需求的驱动。
石湾要求所有村在今年11月前,依托三级党建网格,全方位搭建“党员网格长—党员中心户—普通群众”的党建服务网格体系,形成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联系服务群众体系,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
在网格划分方面,石湾各村将以村党委为第一级网格,发挥“领航员”作用,统筹协调网格内资源;以党支部为第二级网格,发挥“督导员”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等工作;以党员中心户为第三级网格,发挥“联络员”作用,及时传达上级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志愿服务。
各村将自然村划分为网格小组,实现村内家庭户(含非户籍)、工商企业户等全覆盖。
按照安排,每名联络员自愿、就近、固定联系若干户群众,每季度至少联系一次,做到“三必知”“三必讲”“三必听”“三必做”,对于群众反馈的问题,联络员能解决的尽快处理,无法解决的,提交党支部协调解决;党支部无法解决的事项,提交村党委协调解决。
同时,针对群众向联络员提出的服务需求或办理事项实行首问责任制,由经办的联络员全程跟踪登记,做好联系户台账及走访登记台账,落实跟踪管理,办结后提交村党委进行归档。
如此一来,村民反映的问题,在网格内就可被解决。
作为率先启动该工作的塘头村,多次到兄弟村参观学习,详细制定了网格划分标准,还广泛发动党员和热心村民加入到网格联络员队伍中来。
通过把三级党建网格延伸到村组,石湾希望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进一步提升各村基层治理能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最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