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新生儿残疾率降低50%
![]() |
10月22日,佛冈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动员会议举行。程浩 摄 |
南方日报讯 (记者/程浩 通讯员/李娇)10月22日,佛冈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县政府组织召开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动员会暨《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学习会议。会议围绕《佛冈县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动员部署,并由县民政局对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学习辅导和解读。
会议由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学武主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河作动员讲话,来自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联席会议和各镇政府共20多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会。
全县持证残疾儿童413名
会议一开始,县民政局以《学习新法,为未成年人织密保护网》为题,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内容,从关爱呵护留守儿童、细化监护人监护职责、筑牢网络安全“防火墙”、加强监管防止沉迷、强化学校“防线”、向性侵和欺凌说不六个方面的亮点进行了深入浅出、全面系统的解析。
专项行动部署会上,县民政局有关人员宣读了经县政府讨论通过的《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县残联、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分别汇报了各自承担的专项行动子方案,并进行了表态发言。
据统计,佛冈现有0—18岁持证残疾少年儿童413名,其中残疾困境少年儿童约230名,属于贫困家庭的少年儿童105名,全县残疾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为1.31‰,残疾发生率是珠三角地区的两三倍。
目前,这些残疾少年儿童的家庭成为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乎贫困户的脱贫基础和质量。为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础,提升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生活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做好全县残疾少年儿童的关爱保护和保障工作,并通过专项行动来尽快补齐短板。
与此同时,结合最新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版的内容,率先在全县推动形成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司法六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创新关爱保护管理模式
会议提出,通过开展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推动政府各部门形成合力,并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联动机制,从源头治理、基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和救助康复等方面采取全面措施,实现残疾少年儿童“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学有所教、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目标,创新佛冈残疾少年儿童成长关爱和保护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的基础,提升残疾少年儿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张学武要求各有关单位从“摸清底数、摸准需求、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加快专项打击行动、营造宣传氛围、建立长效机制”六个方面着手,力争从源头治理入手,阻断残障代际传递的路径,革除农村地区为了传宗接代“捡拾、买卖”精神智障妇女的陋习,同时解决部分残疾儿童“黑户”的历史遗留问题,补齐婚检、产检等短板,推动少年儿童心理咨询工作和医院开设心理咨询科室等工作。
同时,通过这个专项行动和长效机制,力争用两三年,让佛冈新生的少年儿童残疾发生率降低一半。
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
黄河指出,广州市黄埔区派驻佛冈帮扶工作通过深调研及时发现贫困发生的深层次因素,谋划部署形成了佛冈县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方案。此次会议的内容非常重要和及时,与国家最新修订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脉相承。为支持这项工作,广州市黄埔区驻佛冈帮扶工作队还决定拿出部分帮扶资金解决无户籍残疾儿童入户的DNA鉴定费用,并支持佛冈彩虹桥社区资源库项目10万元,用于解决全县困境儿童福利政策保障外的发展性需求。
此次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保护保障残疾少年儿童和精神智障残疾妇女这两类特殊群体作为切入点,通过专项行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推动实现全民自觉践行保护未成年人的意识,是实现全县脱贫攻坚、平安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和发展成果共享的共同需要。
各单位要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对标实施、部门合力、宣传教育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把残疾少年儿童关爱保护和保障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全面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探索并形成辐射全县未成年人的关爱保护和保障长效机制,群策群力、携手维护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