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高素质教师队伍成长“青云梯”
10月27日,新一轮珠海市名师工作室暨珠海市教师发展中心授牌,69名中小学(含特殊教育)教师被评为珠海市新一轮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学之余将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开启为期三年的老带新、传帮带工程。
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的基础。珠海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表示,市教师发展中心的成立授牌及新一轮珠海市名师工作室的启动建设,标志着全市基础教育系统的教研机构体制更加完善,教科研队伍更为壮大,为珠海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搭建了成长“青云梯”。
评选
以“路演”方式选出69名主持人
此次评选是珠海市教育局时隔两年后开展的第二轮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评选。早在2016年,珠海市教育局开展了首轮教师(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评选。有所区别的是,此次评选只针对教师群体,同时借鉴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方式,直接挂名师工作室牌匾,使主持人指导工作名副其实。
教师工作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截至目前,珠海全市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约2.1万人。以往,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依托市级教研中心、区级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但后两者人数较少、力量相对薄弱,平时多采用“上大课”方式,属于比较宏观的培训层次。
市级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则填补了教师微观层面成长空白,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又基本属于同一学科同一学龄段,打通了微观层面教师的成长路径,可有效发挥名师、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一轮名师工作室建设周期3年,2022年结束。”珠海市教育局师资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该局启动名师工作室评选工作后,各区和市直属学校积极响应,报名踊跃。经个人申报、单位推荐、材料初评、现场答辩、网上公示等环节,最终确定69位教师为工作室主持人。“其中答辩环节按照1∶1.3差额评选”。
69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从学龄段分布来看,高中老师人数最多,达24人;其次是初中和小学老师,各有23人、21人。从学科分布来看,各个学科都有涵盖,其中数学学科名师最多,共有14人;语文、英语学科紧随其后,各有13人、10人,语数英三科主持人占比超一半。
运作
名师引领形成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
“与过去单纯的自由组合有所不同,这次教育部门还将统一协调。”斗门一中副校长孙凯介绍,工作室成员都是骨干教师,大家将围绕高中英语教学的痛点难点,结合校情学情探讨研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多种方式输出心得体会和教学规律。
根据《新一轮珠海市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2020-2022年)建设与管理办法》,名师工作室将由1名主持人与5-10名成员组成,形成一个个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以项目研究和教学研究为着眼点探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
此次珠海共有680名骨干教师作为成员被吸纳进市名师工作室内,主要开展师德建设、项目研究、教学科研、送教下乡等工作,并以主持人为核心手把手培养成员专业成长。
“工作室将成为促进珠海人才培养的新平台,成员学有所成后会辐射和提升各区各校教育水平。”上述相关负责人解释。
“成员要来自不同学校,主持人所在学校成员人数不超过四成。”入选市名师工作室的梅华中学语文老师陈玲梅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大家授课方式有差别,不同学校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也有不同,这种差异性现象有助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对此,珠海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要为主持人配备专门办公场所,并按照每个名师工作室平均每年不低于3万元的标准提供经费资助。经费可用于工作室主持人、成员研究成果的出版和印刷,以及办公设备购置、网站开发与建设、市内外学习培训等。
珠海市教育局负责对名教师工作室进行考核,其中2021年开展中期考核,培训期满结束后开展综合考核。中期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考核为“不合格”者将撤销工作室建制;综合考核分为“优秀”和“合格”两档。南方日报记者 冉小平
■观点
珠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
表面形式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名师
名师工作室是珠海近些年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探索,在名师工作室建设过程中,主持人和成员要避免工作任务化、名师经验技术化、组合狭窄化、考评繁琐化等问题出现。
一是避免工作任务化。设立名师工作室的本义是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创新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际运行中,部分工作室建设偏离专业自主、陷入工作任务化误区,形式上为送课听课评课、举行讲座、座谈交流、写论著、出报告等,无暇创新思路、方法、研究,特色化、个性化、高品质、原创性、突破性的做法和经验稀缺。
二是避免名师经验技术化。名师经验包括教学理念、师德修养、成长经历、教学策略、教学技能、治学方法等专业系统。目前的名师工作室专业帮扶、教学指导和教学研究,主要注重显性的技术复制,对名师资源和成功“基因”挖掘很少。这对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是片面的和保守的,表层的技术主义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名师。
三是避免组合狭窄化。名师工作室成员聘任条件严格,至少是区级名师组成,使名师工作室局限为少数精英组成的小圈子。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主要是关注工作室成员成长。这就需要尽可能最大化共享名师资源,避免一般教师、青年教师、农村教师被边缘化,成为局外人。
四是避免考评繁琐化。现有政策对名师工作室实行无缝隙全覆盖式的量化考核,考核指标繁琐,要求项项有记录,事事有材料。名师工作室成员疲于应付,不堪重负,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陷于形式主义,偏离了名师工作室的核心价值追求,不利于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