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农以“渔” 发展产业增收
![]() |
良垌兴旺合作社党支部成员向村民讲解辣椒种植技术。受访者供图 |
“做这行就是接地气,让人心情愉悦。我现在充满干劲!”进入廉江市良垌兴旺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下称“良垌兴旺合作社”)已经5个年头,吴贝欣依然每天元气满满。上班时,或看看果园里果子的成长情况,跟客户对接产品需求;或查看农产品加工情况,想方设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吴贝欣的工作充实而有意义。
在吴贝欣眼里,与农业打交道的生活就是接地气。农村在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得更清晰深刻。
“合作社+党支部+农户”
盘活丢荒地多方受益
“我们的果园种植了石榴、荔枝、红橙、沃柑等30多种农产品。”说起良垌兴旺合作社的农产品,吴贝欣如数家珍。据悉,该合作社创建于2008年8月,历经10多年快速发展,社员从12人增加到138人,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
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让土地重新焕发出新活力,促进农民增收?良垌兴旺合作社给出了答案:采用“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方式,盘活当地丢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推行成方连片规模化作业、农资直供的半托服务模式、“保底+分红”的全托管模式,增强农户对土地流转工作的信心;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提高农户的专业技能。
在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中,良垌兴旺合作社也想方设法提供助力。
良垌镇中塘村胡国秀一家曾经生活困顿,她的丈夫因癌症去世,家中还有3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为给丈夫看病,胡国秀四处举债,承受着很大的经济压力。
得知胡国秀一家的情况后,良垌兴旺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实际,主动为她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每月基本工资3000元,多劳多得。“每个月保底工资3000元,还能照顾家里,心里踏实多了。”胡国秀家距良垌兴旺合作社仅2公里,这份工作给了她振作起来的希望。
附近乡镇的群众也受益不少。近年来,在良垌兴旺合作社党支部的牵线下,该合作社免费发放稻种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石岭镇村民脱贫。在稻谷收获期,还派出专人开着收割机免费帮助该镇10多户种植户收割稻子,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优质水稻,达到双赢效果。
“红色旅游+绿色生态”
产业联动促乡村振兴
农业机械化是产业兴旺的强力支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良垌兴旺合作社的厂房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其中机库500多平方米,拥有各类大中型农机设备75台(套)和容量60吨以上稻谷烘干机、碾米机、立体真空包装机成套设备,荔枝分拣机、预冷机、水果烘干设备等,并形成一套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
“我们生长在农村,干的也是农业,帮助农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2014年成立党支部后,良垌兴旺合作社秉承着“立足农村、依靠农民、发展农业”的理念,先后创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青年创新创业培训孵化基地,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良垌兴旺合作社由30多人组成的农村经济职业经理人队伍,每年定期对周边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帮助300多户群众转型成为职业农民。
“回乡建设美丽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自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从小生活在城里的吴贝欣,便一心想为乡村振兴出一分力。
吴贝欣说出了良垌兴旺农机合作社党支部的初心。据悉,良垌兴旺农机合作社党支部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发动村中党员、乡贤募资建立中塘革命纪念馆,建设成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瞻仰革命先烈事迹。同时,打响绿色生态农业口号,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技术,为当地农业注入新活力,带动当地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村民就业机会。陈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