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群众“主心骨” 谱写乡村“致富经”
![]() |
石头岭村党总支部的党员干部走进田间地头探讨秧苗种植情况。张思燕 摄 |
7月27日上午,廉江市石城镇石头岭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又来了一批“熟客”——石头岭村党总支部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赶在立秋左右把园山村这片稻田插上秧苗,注意秧苗的行距,确保今年水稻亩产达千斤以上。”站在高标准农田的渠道边,石头岭村党总支部书记罗应裕向身边的党员干部叮嘱注意事项。
像这样在田间地头商讨解决项目难题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过去几年,罗应裕时常带领党员干部活跃在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现场,高位推进抛荒地复耕工作,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得益于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2019年石头岭村党总支部被湛江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该村党总支部被廉江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完善党建阵地 办好民生实事
走进石头岭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标语上墙、党务信息上墙,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场所一应俱全,党建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罗应裕介绍,原村党支部办公场所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平房,党员活动场所是一间简陋的泥房,逢雨天屋顶必漏水。他担任村党总支部书记后,首先修缮扩建了村级党建阵地,选优配强支部班子,激发干事创业原动力。
2019年,石头岭村投入80多万元,按照“五室一厅”的要求,完成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升级改造。“组织阵地得到改善,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罗应裕表示,升级改造党建阵地,群众有了“主心骨”。目前,该村党总支部下辖6个村支部,现有村委会干部7人、党员107人。
俯下身,沉下心,听民生,察民情……石头岭村实行包片“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有合理诉求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保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零信访”。
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石头岭村注重将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6月30日,由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到合水村慰问困难老党员,并为困难户罗伟银家清理屋前屋后的卫生。
石头岭村党总支部委员庞梓实介绍,近年来,石头岭村党总支部班子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在支部阵地建设、“两委”换届、疫情防控、丢荒地复耕、修路桥建水利等民生实事上啃下一批“硬骨头”。
打造致富引擎 推动乡村振兴
上世纪80年代,石头岭村农业灌溉依赖的黄泥坑支渠年久失修,30多年无法供水,造成周边村庄大部分田地一直无法引水灌溉耕作。2020年6月底,该村党总支部通过垦造水田,组织工人清理、疏通,现黄泥坑支渠已全面修复。今年,该村引进企业规模化开发以后,这片昔日杂草丛生的抛荒地披上新装,焕发生机。
水稻插秧机在一块块规划整齐的水田里穿梭往返,农民在地里弯腰劳作,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被快速均匀地栽入水田,镜面一样的稻田随即增添了一片片绿意……连日来,在石头岭村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里,随处可见水稻插秧的繁忙景象。党建促发展,丢荒地变成“致富田”,石头岭村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党建+特色产业”成为石头岭村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这几年,我们变化很大,成立了秀美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水稻、毛豆等经济项目,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顾家与赚钱两不误。”合水村村民利德益开心说道。目前,石头岭村已流转1200多亩土地进行高标准提质,改造成为标准化农田。2020年种植优质水稻1263亩,其中村委会壮大集体经济项目种植水稻750亩,增加村集体收入16.5万元;2020年冬季与四川樟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毛豆1550亩,给群众带来租金和务工收入300多万元。2021年,又成功引进广东东方恒力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石头岭村承包土地近3000亩种植优质水稻。
“在党建引领下,石头岭村成立合作社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以‘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推动农业发展,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又带动脱贫户就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罗应裕表示,下一步,石头岭村党总支部将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合作社注册品牌商标,设立网上销售点,让本地农产品好卖又卖出好价钱,带领党员群众着力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美丽乡村,让村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张思燕
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