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打造“摸得着的幸福”
![]() |
汕头金平区2020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19个小区。杨立轩 摄 |
![]() |
桃园社区公共空间改造意向图。 受访者提供 |
近日,汕头市金平区2020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基本完成,19个小区实现旧貌换新颜,并启动了2021年改造项目。据悉,汕头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627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600多栋楼、16万多户居民,改造后惠及50多万人。
除改造老旧小区之外,汕头还整治违法建设11348.5万平方米,完成了近九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新建改建公园285个,建成各级文明实践阵地1382个;率先在粤东西北首创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平台……这些小数据正是在汕头发生的大变化。
城市更新,美景频现。今年以来,汕头聚力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通过办好百姓家门口的一件件实事,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化,以高质量发展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让老城市不断焕发新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 蔡沚彦
旧貌新颜▶▶
5年拟改造627个老旧小区
小区路面平整了、广场闲适空间有了、路灯照明更亮了……自汕头从去年12月开启老旧小区改造以来,不少老旧小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实现颜值高、功能全?汕头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可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三类。具体而言,前两类包括小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绿化、照明、围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小区内配套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小区内房屋公共区域修缮、绿色建筑改造,有条件的加装电梯等。
而提升层面,指的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和建设小区及周边的社区服务设施、卫生服务站等公共卫生设施、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周边防护等智能感知设施,以及养老抚幼、助残、家政保洁、便民市场、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等专项设施。
此外,在共建模式下,金平区明确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专业经营单位出资责任,将水、电、强电、弱电等项目统一规划设计。采用政府负责开挖、土方回填,各专业经营单位自备改造材料、自行安装铺设,形成政府、企业共建机制。
城市更新,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刻不容缓。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发祥地,金平区辖区内大部分小区建于上世纪,老旧小区数量多、范围广。随着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腾出空间、盘活空间,是金平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对此,金平区提出全面启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安心暖心舒心宜居城区。“十四五”期间,金平区拟实施改造的项目涉及9个街道、425个老旧小区,将惠及约38万人口,建筑面积1006.81万平方米,预计项目总投资额约13.64亿元。
目光投向全市,据汕头市住建局透露,今年汕头市计划实施建设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小区数144个、楼栋1429栋、户数约4万户,建筑面积400多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约8亿元,已被列入省、市政府工作报告十件民生实事。
根据汇总各区县2021-2025年改造计划情况,汕头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627个,楼栋数近5000栋,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额为30多亿元,惠及居民约14万户,人口50多万人。届时,将切实解决小区下雨道路浸街现象、无照明、停车难、房屋破旧、设施老化等问题。
管治并举▶▶
汇聚群众力量共建共治共享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次多元化解基层矛盾、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探索。仅从金平区而言,从2020—2025年项目规划来看,老旧小区改造将惠及人口约38万,约是金平户籍人口的一半。若这些群众能够积极广泛参与社区共建,无疑能构建起新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金平区东方街道龙华社区,凤园是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单位之一。在记者走访过程中,龙华社区居委会主任林瑜光提到了先前居民前来反馈的一个事情。
原来,在老旧小区改造之前,空调冷凝水凌空排放很普遍,不少居民家中空调冷凝水从外装的空调机水管里直接滴落。由于没有安装引水管,冷凝水从楼层高处滴落,会在楼下住户阳台顶上发出声音,致使楼下住户投诉扰民。还有一些直接滴落在路中间,致使下方地面积了大片水渍,并有一层湿漉漉的青苔,影响社区环境。
对此,金平区在这次老旧小区改造中,将增设空调冷凝水排水立管列入工程的重要改造任务,对老旧小区内住户空调冷凝水排水统一收集、统一规划,增设空调冷凝水排水管。同时,还对老旧小区外墙给水立管路径进行规整。如此一来,凤园小区的居民便不存在邻里间因冷凝水发生纠纷的场景。
实际上,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方面,凤园小区一直走在前列。2018年,凤园小区努力推动辖内创建文明小区工作,重点修复小区基础设施、完善小区公共服务。
在这次升级改造完成后,凤园小区注重长效、管治并举,探索了由社区党总支主导、以社区居委会牵头,引导小区成立凤园研商委员会,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决定小区管理,以及涉及全体凤园住户的权利义务的有关重点事项。包括二次供水、物业管理、管线落地等问题,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而在今年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凤园研商委员会再次发挥了基层群众自治、居委会协调引导的作用。据林瑜光描述,施工队在楼外安装管道时,从天台下落过程中,不时会压到住户阳台顶铁棚,致使有变形或者破漏现象。
在数户居民都出现类似情况后,凤园小区管理处首先代表居民向施工队反映,后向居委会再次反映。最终以协商的方式有效处理,由施工队负责修缮相关住户的阳台屋面破损情况。
如何借由改造老旧小区这一契机,再度激发城市活力,使汕头成为真正的活力特区?在汕头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深远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李松看来,基于城市更新理念,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做基础设施建设,改掉城市旧面貌,再加强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建设,从人民安居、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城市更新和功能调整。
优化升级▶▶
聚焦“老大难”全面提升城乡面貌
让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变是最大亮点。
在提升市容环境方面,汕头聚焦“脏乱差”“老大难”,持续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近年来,汕头共整治违法建设11348.5万平方米,整治“六乱”行为79万宗,违规搭建、占道经营、乱堆垃圾等现象明显改善。
为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汕头还推进“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专项整治;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体系,共设立市、区、镇、村四级河长1768名。目前,纳入平台监管的38条黑臭水体均完成治理,全部实现“长制久清”。
同时,汕头还致力于整治各类市容乱象,清拆多个马路市场,全方面提升农贸市场硬软件水平。
“过去在老市场,逢下雨大棚就滴水,路面就淹水,环境阴暗潮湿。不仅顾客买菜体验不好,我们在市场里做生意也十分无奈。”汕头市原瑞平市场的老商户林菎山说。
原来,汕头多数农贸市场有几十年历史,多是未经系统修缮改造的传统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老化、脏乱差的环境,且由于管理不规范,哄抬物价、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行为时有发生。许多农贸市场还存在占道经营的现象,给城市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市容市貌。
随着汕头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如今的新瑞平市场一改“脏乱差”场景,林菎山的感受也大有改变。他表示,新市场环境好、客流量多,流动商户也搬进新市场,大家能够公平竞争,“如今有计量监督,有高清监控摄像,少了很多金钱纠纷。顾客买得放心,我们做生意的也卖得安心。”据悉,截至目前,汕头已完成全市近九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城市更新在拆违的同时也少不了新建改建。据悉,近年来,汕头新建改建公园广场285个,在拆违后的空地上见缝插绿,建成一批社区公共绿地,城乡环境得到优化。
以金平区歧山街道西陇社区为例。近年来,西陇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拆促建、以建提质,拆除超12万平方米违建,整治黑臭水体,兴建包括生态公园、主题公园、街心公园、熙园、文体广场5个公园、2个公厕和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率先完成雨污分流,增加集体收入,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以筹办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为契机,汕头实施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公共绿化等一批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绿化、净化、美化水平。据悉,90个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项目已完成超过58个,25个比赛场馆均全面完工。
攻坚记
以“绣花”功夫
深度排查安全隐患
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城区品质,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由于金平区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老化、公共配套服务不足的问题,如何做到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
目前,金平区实施建设的1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经完成基础类工程,进入到完善提升阶段,包括新增消防栓、微型消防站、分类垃圾收集点,对小区公共空间进行绿化、搭建小区氛围空间等景观设计。
根据汕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告,9月30日,汕头市金平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021年度改造任务(标段一)施工监理公示评标结果,这也意味着该年度的改造工程上了正轨。据悉,2021年金平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计划改造总片区19个、小区数123个,共涉及7个街道、居民户数27503户。
自汕头市金平区启动首期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怎么干一直备受关注和期待。尽管各地以改革促改造,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形成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但金平区作为汕头百载商埠的发祥地,老旧小区改造仍需按实际出发,从老百姓之所需所想入手,实行“一区一策”“一楼一策”。
由于金平区大部分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老化的情况,甚至随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在桃园小区进行燃气改造时,就曾发现大树树根缠住燃气管道的危险情况。
“在开挖地面之前,燃气部门会使用探测仪进行勘查。但由于地下管道太多,且出现树根阻挡的情况,我们无法准确掌握燃气管道具体的铺设路径。”据现场施工人员郑少波回忆,“我们只知道燃气管道从树底下穿过了,而这棵树有7层楼高,并且出现倾斜、坏死的现象。”
经过现场人员的讨论后,施工队决定边开挖边研判。等燃气管道逐渐暴露在众人眼前时,现场的人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情况比预想中的麻烦许多。
“一开始只是以为管道从树根底下穿过,没想到是树根把管道紧紧缠住了。”据郑少波描述,他们只敢以人工手刨的方式,先是将松土掏掉,再顺着燃气管道一点点把树根割开,把燃气管道和树根逐步分离。据了解,当天分离工作共耗时7个小时。
事实上,老旧小区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情形复杂,很多时候都必须靠人工进行勘查,而这也体现了根据实际情况布局“一楼一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除了惊险个例,也有社区通病。在绝大多数的老旧社区中,由于车位紧张等原因,电动自行车往往更加受到居民青睐。然而,很多小区楼门前尽管张贴了禁止在楼内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消防安全提示,居民推车上楼充电仍是常态。
桃园社区居委会主任林彧还提到,一些居民为了充电方便,从所住楼层用充电插板连接成加长版充电线,延长至楼下为电动自行车甚至电动汽车充电。随着夏季雨水天气增加,来不及回收的充电插板在雨中极易导电,增加了触电、火灾的风险。
对此,金平区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在社区改造中都特地为电动自行车规划出集中停放场地,并尝试引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如今,桃园社区已设置了专门的停放区域,并引进智能充电桩。充电桩还内置监测系统,一旦检测到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器和电池出现异常,即会自动断电。在价格上,充电桩按照充电器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段收费,最低为0.23元每小时。
此外,金平区还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重点清理疏通消防通道,检查小区公共区域既有的消防设施,更换老旧、过期的灭火器材、疏散照明灯等消防设施。
基层行
“呼援通”
“平安铃”
让幸福感倍增
智慧养老平台“平安铃”深受辖区内老人的欢迎。当前,汕头金平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老龄化比例接近21%,养老服务需求巨大。
以此为契机,金平区拉响了“平安铃”,也按下了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快进键。这种能一键求助、随时定位的“平安铃”设备,正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生动案例。
据悉,只要是金平区60周岁以上的低保特困人员,都可以享受“平安铃”平台的服务。目前,金平区符合条件的老人共2000多名,首批被纳入平台服务的人员超过510名。
“有时也会接到老人家的求助电话,表示自己迷路了。我们马上通过定位来锁定老人的活动范围,及时派志愿者过去帮助。”平台工作人员表示,“平安铃”可以24小时跟踪看护老年人,防走失功能足以做到实时精准定位。
记者获悉,为更好地推广“平安铃”,平台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到辖区老人的家中走访调研。并及时登记符合服务条件的人员信息,帮助申请平台服务。
一旦有援助需求,只需通过一台带有遥控功能的远程终端应急机,即可全天候呼叫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汕头龙湖区这一长者福利,得益于该区于粤东西北首创的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呼援通。
2013年,面对辖区人口老龄化、独居老人日渐增多的实际情况,龙湖区探索以政府全额出资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服务机构购买老年人远程呼叫信息化服务。率先在粤东西北地区推行呼援通服务,为辖区老人提供24小时紧急呼援等服务。
依托这支队伍,呼援通已发展成为龙湖区1.5万多名75周岁以上老人和金平区333名低保鳏寡独居老人提供170项公益服务的服务平台。不仅如此,呼援通还开通关怀问候电话热线,全面掌握长者的身体状况、困难和需求,全力解决长者生活困难,并且像走亲戚一样经常到长者家中走访。工作人员每个月还会向每个服务对象打一次关怀电话,了解长者的身体状况和最新需求。
多年来,呼援通零距离、零收费解决长者困难问题和需求近21万件,成功挽救长者生命314人,收到长者感谢和表扬信6000多封,被长者称之为“生活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