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 |
足迹:汕头小公园开埠区
殷殷嘱托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越是这样越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
去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汕头视察,步行察看汕头小公园开埠区风貌,听取当地开展开埠区修复改造、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育活化等情况介绍。
今年国庆假期,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和潮汕侨乡味道的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成为了游客们感受汕头这座百载商埠新活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大家在这里感受文化魅力,涵养爱国情怀。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在汕头小公园开埠区沿街骑楼上迎风飘扬,不少市民游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主题美陈等打卡点拍照留念,为国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息。
非遗文化带旺历史街区
游客郑小姐手持“广东文旅护照”走进小公园文明实践站,询问是否可以盖章打卡。“可以呀,欢迎你们来汕头打卡。”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为其盖好章,拿出徽章盲盒供游客挑选。拿到了红头船徽章的郑小姐欣喜地对友人介绍,“红头船”是对潮人拼搏和融合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潮汕地区有着深刻内涵。
郑小姐是汕头市潮阳区人,在广州工作多年,此次特地返乡,就是为了一一打卡“广东文旅护照”景点,重温潮汕文化魅力。“汕头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小公园比以前更充满活力和魅力。”郑小姐的看法,道出了不少市民们的心声。这处被视为百载商埠发源地的街区,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老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位于小公园开埠区安平路37号和39号的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于今年5月开馆,在国庆假期同样吸引了大批游客。作为潮汕地区首个沉浸式城市非遗文化体验空间,非遗体验馆不仅为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对外展示平台,更好地宣传展示非遗文化,也让更多人更加直观地体验汕头非遗项目,为非遗文化传承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方式。
行走在非遗体验馆内,潮州木雕、潮剧盔头制作技艺、印章镌刻技艺、瓶内画、汕头剪纸、金漆画、鮀浦石雕、潮阳剪纸、珠绣、潮绣等非遗项目在此汇聚展示。游客不仅可以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还能现场体验潮汕的非遗技艺。此外,非遗体验馆也将非遗项目的艺术品及文创产品进行对外销售,充分体现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游客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初心
“汕头作为百载商埠,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艰辛,这些一定要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了解,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市民蔡女士假期第一站,就选择带孩子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路线,重温总书记谆谆教导。
同样火热的,还有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近年来,汕头结合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启动修缮保护位于海平路97号的红色交通站旧址,建成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汕头交通中站陈列馆。陈列馆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情景再现和光影展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革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国庆期间,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当年,革命前辈为了防止被坏人欺负,就是通过这条线路秘密开展活动,输送物资,保护自己的同伴。”在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市民李焕伟用浅显易懂的表述,向7岁的女儿介绍这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红色历史故事。
汕头红色交通站旧址陈列馆工作人员陈子涵告诉记者,有不少市民游客是冲着广东红色文旅护照而来的。在广州工作的黄小姐请工作人员在护照本上盖章后,欣喜地拿起来与陈列馆合影留念。她告诉记者,汕头虽然是家乡,但此前甚少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通过广东红色文旅护照打卡活动,自己有机会好好游览家乡,感受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感受那段光辉的奋斗历程。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