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向阳开
——习近平总书记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谱写新篇章■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大战略运筹区域协调发展大棋局,谱写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定向领航。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即日起开设“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时代答卷”栏目,连续播发9篇重点报道。通过记者深入调研采访,集中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领大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年多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一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在每一个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把脉定向。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情真意切、寓意深远。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承载1亿多人口,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十四五”开局之年,协同发展新路越走越宽……
重点领域“三大突破”
深化“协同效应”
“以前从雄安到北京开车大约需要2个小时。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后,雄安到大兴机场最快只需19分钟,到北京西不到1个小时。”对于经常往返京雄通勤的建设者们来说,城际铁路的开通使得北京和雄安更“近”了。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谋划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方向。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通过大屏幕连线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建设工地现场。他勉励大家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要先行,你们正在为雄安新区建设这个“千年大计”做着开路先锋的工作,功不可没。
京津冀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深谋远虑。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会议强调,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如今,重点领域“三大突破”已结出累累硕果:
——一体化交通网络“连起来”,“1小时交通圈”越变越大。
津石高速通车,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结束“折线跑”历史;在张家口,京张高铁将冬奥小城崇礼拉入首都1小时通勤圈。
七年多来,三地累计打通、拓宽对接路、“瓶颈路”2000多公里。津保城际、京承高铁等建成通车,京唐、京滨、津兴等一批铁路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协同发展有了坚强“骨骼系统”。
——生态环境“美起来”,“心肺之患”得到有效治理。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调研时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他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欣喜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抬头可见蓝天白云的日子成为常态。”这是京津冀居民越发明显的普遍感受。2020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
——产业协作“串起来”,协同链条“联起来”。
“企业出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两地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广阔。”天津滨海新区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说。产品由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或河北的基地制造总装,类似案例在京津冀不胜枚举。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启动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理顺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对接产业规划,不搞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牢牢牵住“牛鼻子”
释放“协同动能”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疏解”二字多次作出形象而深刻的阐释。
“从北京疏解出来后,公司产能扩大了,生产自动化、绿色化水平也明显提升。”珐博进(中国)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沧州工厂厂长孙国伟说,已建成的新生产线,产能是北京工厂的20倍。
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累计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累计约1000个;常住人口规模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目标顺利完成……这些数字背后是北京七年来提质减量发展作出的努力。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市京津冀协同办主任谈绪祥说,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空间,科技、信息、文化等领域“高精尖”产业新建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0年的60%。
如今的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阶段,200多个重大项目全力推进,高峰时有20多万建设者日夜奋战,到今年底启动区城市框架将初步显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总体工作部署,从今年起将以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为重点,分期分批推动相关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构建新机制
“协同红利”惠及百姓
建设一个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牵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强化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合作方式,一批重点公共服务项目“跨省过河”落地实施:
——教育合作不断加深。河北与京津采用集团办学、学校联盟等方式开展合作交流;高等教育深入合作,先后组建京津冀工业院校、师范院校等9个创新发展联盟……
——医疗卫生协作紧密。京津冀医疗机构不断推进双向转诊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取得重要进展。
——文化旅游协同推进。京津冀共同培育打造一批以长城和大运河为主题的特色文旅产品和线路,共同塑造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品牌。
更深刻的变化,是思维的变化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201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
七年多来,协同新空间不断拓展,区域协作加速推进。北京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加快,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首次跨省延伸到河北境内。
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焕发温暖的民生亮色。
2021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起笔。面向未来,机遇无限,也需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魄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必将不断开创新辉煌。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