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 |
11月19日,宝安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度创新案例颁奖活动举行。 |
![]() |
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柳现场分享观点。 |
11月19日,由宝安区委政法委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承办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宝安在行动——宝安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度创新案例颁奖活动”在宝安区青少年宫举行,“多元智慧调解体系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等案例获评十大优秀案例,“小区党群先锋义站”等15个案例获评单项奖。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是深圳近年来重点工作之一,作为深圳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是宝安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的重要路径。
为了总结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经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今年7月,宝安区委政法委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深圳分社开展了宝安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度创新案例评选活动。
纵观25个获奖案例,可以发现,获奖项目涵盖矛盾纠纷调处、社会心理服务、社区党建、智慧治理等多个领域,既有区级部门的实践创新,也有街道的有益探索,还有社会组织的专业助力,充分展示了宝安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的创新实效,也全面呈现了该项工作“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
宝安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马里表示,接下来,宝安将紧扣中央、省、市、区部署要求,守正创新、开拓进取,努力争创更多的市域社会治理宝安样本,为深圳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作出新贡献。
撰文:崔洁 杨漪雯 摄影:何俊
坚守为民初心
完善治理服务 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宝安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涌现出了一批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市域社会治理项目,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就是通过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为群众办实事”的典型代表。宝安外来人口比重高,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近年来,宝安区积极统筹整合全区社会心理服务力量资源,构建起具有宝安特色的“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服务延伸至社区最末梢,涌现多个心理服务品牌,如宝安区妇联打造的“馨和家园”可为全区妇女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情感辅导、新桥街道的“同心圆”工场对辖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帮扶和管理、宝安团区委的“阳光成长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等,让更多人实现了在宝安快乐工作、健康生活。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了筑牢抗疫堡垒,给社区居民做好服务,新安街道海裕社区在17个小区卡口设立“小区党群先锋义站”,每个站点均标配“你有志·跟我来”的党员先锋岗、“你需求·我解决”的青年突击岗、“你值岗·我协助”的防控辅助岗、“你健康·我守护”的卫健保障岗和“你宅家·我跑腿”的居家帮扶岗5个岗位,分别开展收集群众意见、防疫知识宣传、心理咨询辅导、代办群众事务等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社区又将“小区党群先锋义站”迁至片区党支部,零距离服务居民。
围绕居民需求,宝安的社会组织也成为市域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关乎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调研显示,宝安七成儿童没接受过幼小衔接服务,六成家长对于“帮助孩子顺利升小学感到困扰”。针对这一现象,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开展了幼小衔接支持体系搭建,通过父母课堂、儿童幼小衔接训练营、幼小衔接微课等方式,把幼小衔接服务送进社区,协助该阶段家庭科学认识和应对幼小衔接,共惠及约5000个家庭和1.5万人次,给幼升小阶段儿童的父母带来一粒“定心丸”。
汇聚多元力量
激励各类主体参与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社会治理现代化呼唤多元共治。宝安区下辖10个街道、124个社区,社区数量全市最多,类型复杂多样。面对多样化的特点与诉求,宝安强化党建引领,激励社会各类主体积极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中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西乡街道是宝安区面积最大、管理人口最多的街道,各类矛盾和纠纷较为多发,急需探索一个有效的纠纷调解机制。在分析了街道的各类情况后,西乡参考借鉴享誉全国的“枫桥经验”,探索出了人民调解的“说事评理”模式,该模式针对重大、疑难纠纷,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首席评理员主调,由辖区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贤达人士等组成“评理团”,积极参与协调,化解纠纷,较好实现了“人民群众解决人民矛盾”的目标,已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宝安品牌”。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为了激发社区居民自治活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石岩街道在22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创建了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以“共治+”为理念打造基层治理新模式。以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为平台,石岩广泛邀请社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代表共商共议社区治理,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落实各界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石岩还在社区策划多个“共治+”品牌活动,逐步形成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一社区一治策”共治局面。
志愿者是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宝安区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参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让“红马甲”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抹亮色。宝安团区委联合宝安法院创建了全国基层法院系统首个“法律志愿服务U站”,将志愿服务触角延伸至法院、信访、司法、社区等领域,深入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打造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诉讼服务中心。2020年,宝安法律志愿者协助市民立案近6万宗,服务市民逾20万人次,志愿服务超过9.8万小时,为市民提供了专业快捷的特色诉讼服务,搭建起了群众诉求宣传反馈的平台。
彰显法治价值
探索诉源治理路径 促进社会和谐善治
今年2月,中央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获审议通过,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宝安也从区情实际出发,主动探索诉源治理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让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在身边解决”,极大地彰显了法治文明的价值。
宝安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三调联动”机制,聚力做强人民调解、做实行政调解、做优司法调解、做大调解效力、做好保障措施,并随着多元解纷向诉源治理深化发展,不断丰富“三调联动”的工作内涵,通过加强调解与诉讼、信访、行政复议、法律援助等案件的衔接联动,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化解纠纷,从而实现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截至目前,宝安区共建成219个人民调解组织、10个行政调解委员会、“1+5+N”“社区首问调处、街道联合调处、诉前专业调处”区法院分层递进式多元解纷中心网络,将调解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最末梢,实现分类调处精准解决纠纷。2020年以来,“三调联动”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6.5万宗,让无数“干戈”成功化为“玉帛”。如今年2月,刘某驾驶电动车将行人张某撞伤,两人因赔偿金数额发生争执,张某诉至法院。在宝安区多元解纷中心一名义工的调处下,最终双方各让一步,达成了和解。
为了真正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今年8月,宝安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身处基层、靠近诉源的优势,在石岩法庭、石岩街道试点创建了“无讼社区”,发布了全省范围内首个“无讼社区”创建标准,引导大量的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来化解,让矛盾纠纷发生时,不是在法庭上剑拔弩张打官司,而是在社区里心平气和协调解决问题。
“无讼社区”建立了“社区+”多元调处工作机制,宝安法院、石岩街道、各社区联合建立多元调处暨诉讼服务工作站,引导更多纠纷在社区妥善化解。石岩法庭还主动走访劳动站、工业园区,调研梳理劳动争议调解的关键点和疑难点,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引导矛盾纠纷在社区妥善化解,给群众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强化科技赋能
推动流程再造 提升治理效能
数据化、科技化浪潮下,“智治”成为社会治理大势所趋。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宝安在激发社会活力的同时,还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推动各项工作流程优化再造,提升了治理效能。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家务事”不及时化解,极有可能变成大事。针对这一隐患,宝安区委政法委牵头,搭建起了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共治体系,并开发建设了全国首个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智能化应用平台,统筹协调区妇联、公安、法院、司法、信息中心等部门共同参与,汇聚依法惩戒、心理疏导、人民调解及法律援助、核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后续关爱帮扶等多部门联动处置举措,实现了情感家事纠纷案件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全周期处置管理。
通过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智能化应用平台,宝安实现了多部门快速响应、高效联动。以某社区妇联接到一起家暴求助为例,该案件上报情感家事纠纷智慧联调智能化应用平台后,两秒钟自动分拨到派出所、法院、司法所。当天下午,公安部门就上传了处置结果,女方判定为轻微伤,男方依法治安拘留10天。社区司法所在第二天为女方提供了相关的法律咨询,社区妇联协助事主通过网上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并提起离婚诉讼。24小时之内宝安法院通过线上云庭核发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接案的第15天,事主的离婚立案申请通过审核,诉求全部达成,案件办结。
智慧治理需要强大的数据支撑。宝安利用智慧化信息化手段,创造性地利用“块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建成深圳首个以统一地址库为基础的区级块数据中心,构建了“底数清、情况明”的精细化治理“智能底板”。基于块数据,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一步进行业务应用赋能,实现了业务联动和流程再造和跨部门业务协同机制,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的精准度和服务管理效能。目前块数据支撑了全区42个业务系统、提供了746项服务,涵盖网格管理、民生服务、产业融合等多个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智慧治理也正在宝安更多领域实现了深度应用。如深水宝安水务集团为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构建起了智慧水务体系,打造供水行业工业互联网示范,进一步保障了宝安560万居民的用水安全。
■专家观点
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柳:
让文化转型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颁奖仪式上,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小柳作了《城市社会转型视野中的市域治理》主题演讲。
杨小柳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种从地域性的乡土社会向移民型的城市社会转型,如何有效地治理由迅速的人口迁移所构建的移民社会,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实现制度转型与城市社会的经济转型、组织方式转型、文化转型等方面相匹配。
杨小柳表示,宝安的市域社会治理探索,基本上完整呈现了目前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具有创新性、超前性、示范性。随着城市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持续推进,“文化”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将成为进一步深化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在移民社会中,‘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联结器,涉及人的价值观、人的精神、人的认知、人的习惯、社会的风俗、社会的心态,关系人的幸福感和精神健康、关系社会的稳定和谐。所以我们要思考什么是移民城市的文化,怎么样让不同类型的城市移民通过自我的文化彰显、自我需求的满足、自我愿望的达成,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文化转型实现市域社会治理落到实处,做细做精。”
■链接
宝安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度创新案例评选获奖名单
十大优秀案例
●多元智慧调解体系助力基层治理法治化
获奖单位:新安街道
●“说事评理”多元共治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获奖单位:西乡街道
●“四联”体系打造“法治+”解纷新模式
获奖单位:松岗街道
●“十分钟党建服务圈”提升服务效能
获奖单位:燕罗街道
●沟通无障碍 破解“找法官难”
获奖单位:宝安区人民法院
●构建以制度创新为基点的企业合规机制
获奖单位:宝安区人民检察院
●深化三调联动体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获奖单位:宝安区司法局
●“一网直达,全域智治”智慧社区
获奖单位: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打造“馨和家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示范点
获奖单位:宝安区妇女联合会
●社工构建家社融合 专业助力幼小衔接
获奖单位:宝安区尚德社会工作服务社
党建引领奖
●小区党群先锋义站
获奖单位:新安街道海裕社区
●航城“启航家园”戒毒人员就业帮扶项目
获奖单位:航城街道
●创办两新书记工作室 强化头雁队伍建设
获奖单位:沙井街道
多元共治奖
●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提升群众心理健康水平
获奖单位:福永街道
●打造社区共治家园委员会 实现精细化治理
获奖单位:石岩街道
●志愿服务参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
获奖单位:共青团深圳市宝安区委员会
智慧治理奖
●科技赋能司法 打造无纸化办案宝安模式
获奖单位:宝安区人民法院
●高效治污“共享车间”推动汽修绿色发展
获奖单位: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
●块数据助力城市“一网统管”
获奖单位:宝安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为民服务奖
●坚守为民暖情怀、为民耕耘践初心
获奖单位:福海街道
●“同心圆”工场——心理共享家园
获奖单位:新桥街道
●创建“无讼社区” 积极探索多元解纷机制
获奖单位:石岩街道、石岩人民法庭
最受群众欢迎奖
●新桥“四步曲”有效调解出租屋微纠纷
获奖单位:新桥街道网格综合管理中心
●打造智慧供水新模式,优质供水惠民生
获奖单位:深水宝安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小区党群先锋义站
获奖单位:新安街道海裕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