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助农惠农路
![]() |
中山市供销社与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人行中山中支、中山银保监分局、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以及6家金融机构共同签订合作协议。中山市供销社供图 |
![]() |
三角供销社工作人员了解社员养殖情况。 中山市供销社供图 |
近年来,中山市供销社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深入推动“联农扩面”五大工程,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提供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服务农民增产增收,走出了一条“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新型助农惠农路。
●撰文:吴帆 颜海
推进金融惠农项目向生产一线延伸
今年以来,中山市供销社积极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通过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商业银行、商业保险的合作,以政府农业产业政策、财政投入为扶持,以银行贷款、涉农保险为保障,推进金融惠农项目向农民生产一线延伸,不断提升“三农”服务水平。
12月6日,中山市供销社与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人行中山中支、中山银保监分局、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以及6家金融机构共同签订“中山供销系统乡村振兴金融助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意向授信额度30亿元。
中山市供销社与省农担公司以及各大金融机构沟通,制定本地供销合作社惠农金融服务工作计划,利用自身联农组织体系和经营网络优势,推出中山供销“粤供易贷”项目,切实解决小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为切实了解农民贷款需求,中山市供销社带领各基层供销社,深入田间地头,与专业合作社、农民面对面座谈,深入了解其真实资金需求,针对性制订贷款服务“套餐”。同时,结合中山实际,探索引入财政补贴资金,最高按农民支付担保费总额的50%进行补偿,最大限度减轻农民贷款负担。项目最高可申请300万信用贷款,最低年化利率3.9%。目前,中山市供销社已在大涌、三角等5个镇街实施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服务试点,帮助36户农户办理贷款2000余万元。
古镇苗木合作社获评全国示范社
2021年,古镇苗木合作社获评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实现了中山市供销系统零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古镇苗木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初心,整合各方资源,践行为农服务宗旨,充分发挥服务“三农”桥梁纽带作用。该社以助农服务中心为依托,为社员、周边农户提供农资农技、农业技术培训等服务。同时,配备600平方米的农资物料仓库,为满足合作社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不仅如此,古镇苗木合作社配合创建庄稼医院,做实农业生产辅助性服务。积极派员参加农药知识培训,提升社员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学习,为社员提供出诊服务,多次对古二村、龙鳞沙片区的果树、桂花等花卉苗木开展杀虫、灭菌、除草等服务,帮助社员、农民实现稳产增收。
古镇苗木合作社是中山市供销社有序推进专业合作社业务,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能力的案例之一。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中山市供销社紧紧围绕省供销社“联农扩面”工作部署,坚持“积极引导、全面推动”的工作原则,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抓点带面,力求实效,全市供销系统“联农扩面”工程全面进步、整体提升。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
作为“联农扩面”工程的重要一环,中山市供销社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产业引入、服务输出”的方式,有效整合龙头企业、基层社、专业大户三者优势,着力培养出一批服务“三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成为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实现了“1+1+1>3”的效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涵盖了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将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融合,有力推进了生产经营主体间的合作与互补。通过联合发展,促进了“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发展,既保证了龙头企业获得比较稳定高质的产品,又稳定了服务对象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了合作共赢;通过融合发展,使农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农业量、质、效全面提高。
如中山市沙溪供销社水稻产业化联合体,主动承接沙溪镇政府的“长者安康”工程大米配送任务,通过与实力和口碑良好的供应商中山市穗浩园米业有限公司合作,严格把关食品质量,确保老年人吃得安全、健康、放心。2021年以来,已累计完成大米配送13.6万人次,累计销售金额523.9万元,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得到了社会赞扬和群众认可。
截至2021年10月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总数达到8个,涵盖龙头企业13个、农民合作社9个、专业大户11个,涉及粮油、蔬菜、水产、农机等多个产业,种植面积超1500亩,精养水面近1000亩,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0.5亿元,成员农户户均增幅800余元,辐射带动农户143户。
智慧养殖助农户“手机上养鱼虾”
中山地处珠江出海口,淡水资源丰富,中山市供销社从2021年开始,与哈工大、中国联通合作,分别在南朗街道濠涌村、三角农腾专业合作社开展智慧渔业试点项目。
在三角镇蟠龙村,崔暖洪的养殖塘里12台增氧机正在有序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增氧机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操控,遇上故障还会自动发送提醒。崔暖洪是三角供销社创办的三角镇农腾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他的鱼塘是中山市供销社携手联通公司打造的智慧养殖试点之一。
自今年8月底安装智能养殖系统后,崔暖洪巡塘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特别是外出及晚上休息时间也减轻了心理压力,即便机器故障也能及时发现,立马解决。“如9月15日的一次突然停电,智能养殖系统监测到异常后,立即通过短信和电话通知到我,让我在15分钟内就把停电问题解决了,避免去年的损失再次发生。”谈话间,崔暖洪从养殖塘内捞起一笼活蹦乱跳的虾,脸上笑容灿烂。
在南朗街道濠涌村,在中山市供销社的帮助下,社员参与智慧渔业项目。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APP及时查看含氧量的即时数据,含氧量达到一定标准时可以自动控制部分增氧机停止工作减少成本支出。同时,通过APP提示,准确下药,减少虾的损失率,达到增产效果。养殖户反映,使用新设备后,每天打捞的死虾比使用传统增氧机的鱼塘少,收成时,平均每亩虾塘可多产虾30斤以上,每亩利润增加率超30%。
整合资源分区域组建中心社
中山市供销社为整合基层供销社资源,结合各镇街区域分布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按照以强带弱、就近管理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全市基层社区域分布、经营水平、社有资产和人才队伍情况的基础上,决定分区域组建中心社。
为此,市供销社在前期广泛开展调研、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一年的酝酿讨论,于12月初审议通过了《中山市供销社系统区域组团运营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指导各镇街基层社于12月15日签订组建区域中心社协议。
该指导意见明确了区域中心社的职能定位、主要功能、区域划分和管理框架等,强调了通过整合资源、落实人员、完善制度和绩效考核等措施。通过加强中心社现代企业化管理,既防范新增经营风险,也利于激发全系统内生活力,做大做强基层供销社。
“供销社要尽量满足农户需要,特别是在智慧养殖、新品种推广、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等服务方面解决农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中山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赖文盛表示,通过“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中山市供销社将持续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交流,连接党和政府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