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走出去” 唱响橙乡传统戏
![]() |
廉江舞鹰雄是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郭龙碧 摄 |
![]() |
石角傩戏中的跳傩舞请神兵表演。 受访者供图 |
![]() |
演员表演粤西白戏。 劳春林 摄 |
近日,笔者从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获悉,经广东省曲协主席团通过、广东省文联批准,廉江市被授予“广东省曲艺之乡”称号。
廉江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且独具特色,曲艺活动十分活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01年,廉江市获评“南粤锦绣工程”文化先进市。近年来,廉江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了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李廷睿
通讯员 张思燕
夯实基础
探索创新曲艺发展机制
廉江市历届党委和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支持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2010年,廉江市出台《关于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将文化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立足基层、多元投入”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特别是曲艺事业发展。
廉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曲艺精品创作工作,并对重点剧目曲目创作排演给予大力支持。近五年来,全市通过整合资源,多种渠道筹集资金1100多万元支持地方曲艺发展。廉江市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解决原廉江粤剧(曲艺)团退休老艺人的社保问题。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市文联组织“文化惠民大篷车送戏进基层”“新春大家乐曲艺专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每周说唱”“文艺晚会”“曲艺演唱大赛”“戏曲进校园”“粤韵操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曲艺活动氛围。
廉江戏曲种类有粤剧、曲艺、粤西白戏、廉江石角傩戏、安铺八音、黎歌等。全市建立了市曲艺团、镇(街道)曲艺社、村(社区)私伙局,镇(街道)建有曲艺社覆盖率达100%;同时,向学校和企业发展,不断建强队伍,拓展阵地。
2017年,经民政部门批准,廉江市戏剧曲艺家协会成立,共有会员412名,下设分会2个、曲艺队(社)37个,遍布全市21个镇(街道)。建有曲艺类省级非遗传承基地2个,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2名。
目前,廉江市有省重点艺术院团2个,分别是国营廉江市新自力粤剧有限公司(原廉江市粤剧团)、民营廉江市剑清粤剧团。良垌镇曾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营仔镇曾获评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廉江市剑清粤剧团获得2017年“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从2013年起,廉江市在中小学校推广曲艺教育,如在市区设立桃花园里戏曲艺术培训基地,在广东四大古镇之一的安铺镇设立坡贞塘戏曲培训基地;在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营仔镇的营仔中学成立粤西白戏培训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学生曲艺爱好者;2018年在城区小学开展“粤韵操进校园”活动,并举办了粤韵操比赛,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反响,营造了浓厚的曲艺氛围,培育了一大批青少年曲艺爱好者。
结合镇、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廉江进一步提升全市21个镇(街道)和391个村(社区)曲艺设施的硬件标准,实现了镇镇村村有舞台,为百姓提供一个舒适的曲艺欣赏环境,并使文化舞台逐渐成为曲艺研讨交流平台、展示成果的窗口、文化传承的基地、培养人才的摇篮。每年开展各类曲艺演出超过2000场次。
内外联动
培养输送文艺骨干人才
廉江市坚持将曲艺工作的普及和提高结合起来,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曲艺人才水平。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廉江市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梁三郎(梁耀安之父)就创办了廉江粤剧(曲艺)团,曾两次代表广东省政府赴越南演出,名声在外,盛极一时。
改革开放后,廉江粤剧(曲艺)团三赴澳门演出,饮誉濠江,深受欢迎。
进入新世纪,每年都组织曲艺队到香港演出,加强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廉江曲艺剧团对外影响力。
廉江市先后多次邀请省文联原副主席倪惠英、国家一级编剧梁郁南、国家一级导演邓波和梁群、国家一级演员文华奖获得者林波以及国家一级演员梁耀安、欧凯明、梁淑卿等前来进行学术讲座和指导工作,导演重点曲目剧目,不断提升廉江市曲艺人才和曲艺活动的水平。
多年来,廉江培养和输送了很多知名的曲艺界人才,如: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梁耀安,南派粤剧名伶韦少波、杨镜波、花笑梅,以及小云裳、陈剑明、雷爱莲、张炎炎、韦超明(红线女首任团长助理)、黄美梅、包昌萍、谭建清、陈剑清、许文祥、周文波等一批优秀戏曲演员。现在,年轻一代的陈爱莉、谭淦丹、林里冰、庞林辉、谭茵予等崭露头角,在参加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名次,曲艺传承,后继有人。
廉江市积极组织在曲艺工作者,立足本土,把艺术家的追求和百姓的需求结合起来做文章,努力创作百姓喜爱的曲艺作品,把党的政策传播出去,把廉江故事传唱好。
近六年来,廉江市在湛江市级以上展演、获奖的曲艺作品近20件。经整理提升,省级非遗项目“舞鹰雄”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沙坡醒狮多次获得国际和全国比赛金奖;安铺锣鼓少年队于2017年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演;以本土历史人物为原型组织创作排演粤剧《户部黎公》,该剧于2017年7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同年11月参加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剧目二等奖;曲艺作品《陪嫁新娘》《廉江美景》(文学类)分别获得省一等奖和三等奖;粤剧《罗门忠烈传》、 歌调音乐剧《红橙奇缘》获评湛江文艺精品。
“走出去”的同时,廉江市还积极组织选手参加国家、省和湛江市各类曲艺比赛、展演、联谊活动,如广东省曲艺大赛、政协四洲杯大赛、广东省粤曲私伙局大赛、广东省青少年曲艺“明日之星”选拔赛、微粤曲大赛等,先后有18人获得湛江市级以上奖励。
补齐短板
推动廉江曲艺事业大繁荣
廉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廉江市曲艺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曲艺普及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艺术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创作排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要咬定目标,科学谋划,建章立制,努力推动廉江市曲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该负责人表示,按照廉江市委、市政府的规划,该市将进一步健全由市领导任组长的曲艺工作组织机构,对曲艺工作给予科学指导和全面部署,市政府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障。由廉江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对接“广东省曲艺之乡”相关工作,对曲艺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计划,与廉江市粤剧、民俗等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文化工作中突出本土曲艺特色。
完善激励机制方面,廉江市将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宣传文化文联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进一步扩大建立曲艺表演团体、传承保护机构等组织机构,不断完善相应的演出与活动场所,为曲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适宜的社会生态条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市曲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不断开展创作、表演等活动,全面推动廉江曲艺事业发展。
打造本土特色方面,廉江市将进一步挖掘廉江舞鹰雄、廉江石角傩戏、粤西白戏、安铺八音、沙坡醒狮等曲艺活动的历史文化,充分赋予它们新时代的意义,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从廉江历史文化渊源、传统技艺传承、遗产挖掘整理、曲艺人才培养、建设资金投入、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坚持政府引导,依托深厚的群众基础,推动廉江曲艺进行一次深入的普查和资源收集。通过举办曲艺研讨、交流、比赛、展演等活动,为曲艺工作者提供表演和交流的平台,推动曲艺事业繁荣发展。
培养曲艺人才方面,廉江市将根据现有曲艺非遗项目,努力培育能产生创作、演出、组织人员的基地,建立各镇(街道)曲艺社、村级曲艺队等,在中小学校开设课外曲艺课,在营仔中学“白戏文化”、安铺一小“锣鼓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以基地的形式,不断培育壮大曲艺队伍,推出丰富多彩的曲艺节目,推动廉江本土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链接
廉江曲艺文化发展成绩单
目前,廉江市有省重点艺术院团2个,分别是国营廉江市新自力粤剧有限公司(原廉江市粤剧团)、民营廉江市剑清粤剧团。良垌镇曾获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营仔镇曾获评广东省民间艺术之乡。廉江市剑清粤剧团获得2017年“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全市建立了市曲艺团、镇(街道)曲艺社、村(社区)私伙局,镇(街道)建有曲艺社覆盖率达100%。
提升全市21个镇(街道)和391个村(社区)曲艺设施的硬件标准,实现了镇镇村村有舞台。
近六年来,廉江市在湛江市级以上展演、获奖的曲艺作品近2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