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实践全省分享 劳动教育锻造新人
![]() |
顺德区西山小学学生正在上“小厨神”培训课程。劳志辉 摄 |
“陶乐无穷”展示陶艺劳动主题作品,将“非遗”文化大良鱼灯制作引进课堂,在校内“开心农场”和“百草园”开展多样种植活动……12月16日,2021年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观摩研讨活动(佛山专场)的35个特色展位吸引了与会者的围观。
同时,佛山五区的劳动教育成果,顺德区西山小学、罗沙小学的教学课例进行现场展示,与会人员就“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等话题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进行现场学术研讨。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佛山劳动教育经验在全省分享。
构建体系
打造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
今年5月,佛山市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11月,市教育局报送的《努力构建佛山市全面优质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佛山将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强化统筹引领,构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服务体系;整合资源建设,持续扩充劳动教育资源;并协同各方合力,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支撑保障。”佛山市教育局副局长胡英表示。
早在2019年,佛山就出台了《佛山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将各学段的垂直贯通、有机衔接与各类型劳动的水平统整、相互协调相结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努力构建全面优质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今年11月,佛山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建设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的劳动教育体系。
目前,佛山有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所、劳动教育基地5个、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个,佛山市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教育基地1个、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0所,全市近1000项劳动教育成果获省级奖项。
为持续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佛山市教育局不久前出台《佛山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申报认定和管理实施方案》,计划每年认定一批“农业+”“工业+”“科技+”“生态+”“文化+”“旅游+”“制造业+”“建筑业+”“金融+”“信息+”等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优化课程
提升全过程育人水平
劳动育人,课程是载体。佛山市注重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全市664所中小学校开设每周不少于1课时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尤为重视研发本土特色课程。除了编写《佛山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开发将科学、语言、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内容进行整合的“田园课程”外,佛山多校结合本土陶艺、舞狮、剪纸等文化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并重点打造了中小学生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探究性小课题、创新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STEAM教育等一系列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的难点之一是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佛山为学校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专任教师,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市—区—镇—校劳动教育四级研究体系,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并建立公示、审核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劳动教育是新时期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评价影响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改革和劳动教育质量提升。”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海东表示,广大学校要准确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抓好课程建设;有效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抓好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用好评价导向,引导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南方日报记者 王雅铄 蓝志凌
通讯员 姚汉强 周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