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局 污染防治攻坚克难守护清远绿水青山
![]() |
天蓝水清的清远市区一江两岸风光。曾亮超 摄 |
![]() |
清远近年积极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已实现全市陶瓷企业“煤改气”全覆盖。 曾亮超 摄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着民生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市委“十大行动方案”,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清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笔者从清远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局加快推进落实清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方案”,加快筑牢粤北生态屏障24个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5个,其余正加快推进建设当中。
随着环保宣传教育形式内容不断丰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清远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碳”索,在生活中低碳出行、在生产中节能降耗,自觉保卫“蓝天碧水净土”已形成社会共识。 赫鹏翀
市民为“天蓝水清”点赞
“清远的天更蓝了,北江的水更清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年逾六旬的黄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清远人,她走在江滨公园的木栈道上,眺望着北江说。同黄阿姨一样,越来越多的清远市民都切实体会到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带来的满满幸福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清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压力显著提升。为了使天空持续绽放“清远蓝”,清远坚决压减燃煤,狠抓工业治污,强化机动车监管,严格扬尘管控,严控黑烟排放。
“我们重点实施企业减产、限产、错峰生产措施,通过强化移动源污染巡查、加大露天焚烧行为查控力度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遏制污染天气发生。”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清远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改善明显。目前,清远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优良”目标,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在协调推进全市入河排污口摸底调查方面,截至11月底,清远已全面完成排查河流长度2884.88公里,排查长度6199.00公里,共计排查排口4540个;纳入重点监管入河排污口136个,目前已完成入河排污口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
在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清远加快推进“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新增50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11月中旬已全部动工,完成治理35条。
各类污染源“真整治真减排”
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扎实推进污染源整治工作,在工业企业污染源、移动源污染治理、面源污染防控等方面“真整治、真减排”。
在陶瓷、皮革、金属冶炼和压延企业(铝压延加工)等行业综合整治方面,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共整治陶瓷企业34家、皮革企业16家、铝压延加工企业24家,完成1台35蒸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炉窑分级管控,完成132家涉工业炉窑企业全面等级评定,落实C级工业炉窑企业在应急天气期间的停产要求。
在移动源污染治理方面,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开展清洁柴油车行动,推动市区混凝土运输车辆提标升级。目前,清远市区混凝土运输车辆已全部使用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进一步提高运输车辆准入门槛,并加快老旧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更新换代;常态化开展机动车尾气抽检,建成柴油货车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平台,完成7000辆柴油货车设备安装,加强成品油使用环节质量监管。
针对面源污染问题,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工地、堆场、沙场、停车场、混凝土搅拌站以及道路等扬尘防控工作,进一步扩大烟花爆竹禁燃区范围,充分运用激光雷达、无人机等“技防”手段,有效避免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全市陶企“煤改气”全覆盖
清远是广东省建筑陶瓷主产区之一,陶瓷行业长期以来也是清远碳排放大户。为了从源头遏制陶瓷生产环节中的碳排放,清远近年来积极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已实现全市陶瓷企业“煤改气”全覆盖。
据了解,“煤改气”是以天然气替代煤炭做燃料,是陶瓷企业加快燃料改造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促进节能和污染减排。作为陶瓷生产大市,清远要求陶瓷企业坚持环保优先,通过“煤改气”实现优质发展。
“我们的工作人员定期走访陶瓷企业,向企业经营者宣讲‘煤改气’相关政策,特别是‘以奖促改’等举措,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疑虑。”据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煤改气”实现清洁能源替代,不仅是产业发展大势所趋,而且降低了企业环保设备的投入及维护成本。
在按时完成“煤改气”任务、实现能源“腾笼换鸟”的同时,清远积极助力陶企生产经营发展,充分保证天然气的输送量及稳定性,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使企业经营者吃下定心丸。
笔者了解到,在实现“煤改气”之后,清远陶瓷企业积极修练内功,通过研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节能降耗,缓冲能源成本提升带来的经营压力。
环保宣传“有意思”“接地气”
为了让环保理念入脑入心,成为市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清远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创新宣传教育手段,通过摄影展、“跳蚤市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环保宣传教育“有意思”“接地气”。
今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为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使绿色生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清远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清城、清新分局,在江滨公园联合主办清远市首届生态纪实摄影展,用影像讲好清远环保故事。
摄影展设有“生态思想篇”“澄明蓝天篇”“碧水清流篇”“秀色山峦篇”“动感自然篇”五大篇章,展出约90幅来自社会各界的生态摄影作品。通过蓝天白云、花草鸟虫等摄影内容,全景展示出清远自然生态环境的动人瞬间,有效突出了清远优越的生态环境优势。
6月27日是全国低碳日,为了探索环保宣传新路径,清远市生态环境局举办以“绿色低碳,全面小康”为主题的“跳蚤市场”活动,鼓励引导市民群众出售自家的闲置物品,以物易物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
“小孩以前的玩具现在用不上,所以这次就带过来,也希望从小培养孩子的低碳环保意识。”市民谢小姐说。她在“跳蚤市场”置换了一个花铲,最后满意而归。
数读
●今年1—10月,清远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全省排名第17位,同比提升4位;综合指数改善率4.4%,全省排名第1位。
●北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Ⅱ类以上;15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6.7%,满足考核要求;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优良目标,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土壤环境总体安全可控,超额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其中,安全利用面积为86.96万亩、严格管控面积6.11万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6.94%,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全市累计完成1063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74.04%,超过省下达目标14%;清远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治理,推进各县(市、区)加快清理整治禁养区范围内规模化养殖场(小区)、专业户766家,全市农村污水治理完成率已达76%以上,比省下达目标高16个百分点以上。
●清远深入推进省级重点涉工业炉窑企业分级管控,80家涉工业炉窑企业已达B级以上。
●强化在用柴油货车监督管理,对57家重点监管用车大户开展入户检查;联合公安部门采取“环保取证,公安执法”的工作模式,在主要交通干道对上路行驶的机动车开展尾气检测工作,今年1—10月共上路抽检柴油车4573车次,由公安交警部门处罚超标排放车辆542辆次;印发《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清远市第二阶段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清府函﹝2021﹞167号),将低排区范围扩大至8个县(市、区)中心城区,进一步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的使用。
●截至11月3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信访件260件,已办结218件,办结率84%;责令改正228家次,立案处罚41家,约谈17人;重点案件36件,已办结27件,办结率75%。中央督察组随机抽取257件交办案件进行电话回访,清远市没有不满意的办理件。
一线实践
“校地共建”打造环保育才基地
日前,清远市生态环境局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省级环境教育基地,并将共建清远北江生态文明展示馆。通过“校地共建”的形式,清远将打造高水平、示范性的环境教育基地。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内唯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在清远设立分院,设有环境工程技术、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作为清远政府职能部门和省职教城入驻院校的一次共建合作,该校将充分发挥场地、人才优势,与清远市生态环境局共建清远北江生态文明展示馆。
清远北江生态文明展示馆建成后,将成为清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民教育的主场馆、主阵地。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将组织师生打造运维团队,依托该馆开展系列主题课程的研发、课题研究,参与省市相关部门牵头的系列主题活动项目的策划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工作。
在夯实环保人才基础的同时,双方将共同打造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平台、生态环境教育实践推广平台、生态环境保护科研与志愿服务协作平台和现代环境治理人才培养平台组成的“一基地四大平台”。
典型案例
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异彩纷呈
寓教于乐
引导群众
今年8—9月期间,为了更好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关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提高市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推广绿色生活,践行环保绿色理念,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清远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开展一系列环保志愿服务宣传活动,让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环保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以水资源保护、社区绿色生活为主题,广泛开展水源生态调研、河滩清理、水资源知识课堂、社区环保集市、环保“跳蚤市场”、环保手工创作等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与宣传者。
在“护河小先锋”巡河护河行动过程中,数十名环保志愿者齐聚北江白庙河流域及笔架河流域,观察周边生态环境、河流水质,沿河巡检、清理河滩。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周边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爱护环境、垃圾分类,避免污染北江水质。
在“低碳生活,绿建未来”绿色使者环保趣味集市活动中,主办方组织开展筷子夹球、废旧电池换鸡蛋、垃圾分类、低碳小能手等环保互动游戏,传递环保知识和绿色生活理念。在环保志愿者的带领下,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并学习环保知识。
在“护河小先锋”环保实践课堂,环保志愿者走进社区,特邀专业环保导师为群众授课。通过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学员们收获了水源保护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水源保护能力。
“绿色使者”环保袋创意赛让环保志愿者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环保袋创意美化小比赛;“绿色使者”旧物改造行动让环保志愿者、社区居民、少年儿童以“小手牵大手”的形式,进行“旧物灯笼”改造,为中秋节增添节日气氛。
在“绿色使者”环保“跳蚤市场”,社区居民不仅拿出自家闲置物品进行交换,有的还制作环保手工艺品进行义卖。环保志愿者在现场开展废旧电池、鸡蛋及图书交换等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居民们纷纷表示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今后会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在“护河小先锋”乡村行活动中,环保志愿者走进乡村,向农村群众宣传水源保护知识,现场展示净水过滤等小实验,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群众的水源保护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