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出台新政促进高企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助企业唱好“主角”
广州2022年高企数量超过1.23万家。图为云舟生物科研实验室。南方日报记者 刘力勤 摄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项国家顶层设计,如今在广州有了制度保障。
近日,《广州市壮大科技创新主体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印发实施。这是广州首次从制度上落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从加强科技引育、推动科研强企、实现人才优企、拓展金融惠企、汇聚产品兴企、持续精选壮企、优化创新生态等7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引导建立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
“所谓‘主体’,是指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介绍,《若干措施》将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理念,激发企业对创新要素优化配置的主导作用。
南方日报记者 李鹏程
高企“高”在哪?
广州生物医药领域近日迎来重磅消息: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牵头筹划在广州建设全球首个基因递送研究院,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在黄埔区落地。
“基因递送研究院将立足全球基因递送重大的前沿科学和技术攻关,实现核心基因递送技术的突破。”云舟生物科技(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丽娟介绍,研究院将有望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基因研究中心,为基因递送与基因药物产业的体系化发展提供更长久稳定的支持。
云舟生物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全球首创的基因载体智能设计和智慧生产的基因载体电子商务平台,很快实现了业务覆盖基因递送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云舟生物以70亿元人民币、超10亿美元的估值,成为广州市首家生物科技独角兽企业,目前科创板上市已获得受理。
诸如云舟生物,广州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简称“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超过1.23万家、1.67万家,双双创历史新高。成为高企,意味着企业拥有了“硬科技”。
年初,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分别对支持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要求,科技企业已经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企业只有立足科技创新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只有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孙翔提到。广州的实践早已给出证明——
2022年,广州纳入“四上”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103家,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营业收入2.14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45.61%,“四上”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四上”企业约1/6的比例,贡献了47.40%的工业总产值;广州22家企业入选2023年胡润独角兽榜单,总量居全国第四,广州是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增长最快的中国城市;全市153家境内上市公司中116家为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76%。
可见,高企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促进高企培育成长,是广州科技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之举。
为此,广州需要一部政策,能够以制度化的形式,引导企业构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新机制,让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质增效,成为科技与产业、经济密切结合的重要载体、深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若干措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全面”的科技体制改革
写好扶持高企这篇“大文章”,广州早已在泼墨挥毫。
去年,市科技局发布《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强服务树标杆、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高企六条”)等政策文件,旨在加快提升科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
相比以往的政策,《若干措施》体现出“全”的特点。
首先,从发起单位的角度看,此次政策超越了过去的专项型政策,是对全市资源的全面调度。
“《若干措施》不只是科技部门站在自己的立场支持高企发展,还涉及到多个部门、组织、单位的协同联动。”广州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韩艳红表示。例如,在发挥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方面,市科技局、各区政府共同作为责任单位;在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方面,除了科技局外,还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作为责任单位。
其次,从服务对象的角度看,此次政策旨在建立科技企业全周期发展支持体系。
《若干措施》着眼高企,而不限于高企,是立足于企业成长全周期而制定的,集合科研、人才、金融、产品、服务源,从政策引导角度回应了如何推动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果风投机构来到广州,看不到优质企业,资本就会流失。”市科技局金融处处长麦家星从科技金融的角度举例谈到,此次政策特别提及要系统性、创新性抓好科技金融,提供定向优质金融服务,就是要在企业全生命周期做好支持。
此外,从发展全局的角度看,此次政策坚持集聚要素,推动形成产业创新生态。
广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优化提升等方面,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新做法、新尝试。《若干措施》将在前期政策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好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推动形成“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
持续深化的广州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完善“政—产—学—研—金—服”协同创新机制,服务科技创新主体做优做大做强。
“撑”企举措再放大招
为政之要,重在落实。《若干措施》既有长远战略层面的布局,也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新做法、新尝试。
例如,《若干措施》明确,广州将对首次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重新认定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首次成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支持企业采购数字化管理、技术创新、法律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市级资金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等。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科技部门往往更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我们尤其要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孙翔举例谈到。根据《若干措施》,广州将探索基金招商,围绕投资基金已投资项目,结合产业链上下游,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落地产业园区的“一条龙”招商服务。孙翔表示,这是因为在穗产业投资基金和科创母基金,一方面对于行业领域有深刻的洞察,另一方面对广州本地产业链的互补性比较了解。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的链主单位,广州无线电集团此前牵头组建了创新联合体。“今年2月,我们联合18家企业,举行了广州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软件和信创产业链创新联合体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部长邓家青谈到。
此次《若干举措》进一步强调,支持“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如何形成开放性创新模式,包括产学研创新、产业链创新、国际协同创新等都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邓家青指出,“《若干举措》全面考虑到企业所需,通过打造政策环境,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
有为政府,有效市场——这是《若干举措》奉行的理念。《若干举措》明确科技企业宏观战略规划体系,凸显有为政府作用,以科技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综合运用好平台载体、财税政策、科技金融、人才政策、公共服务等工具,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若干举措》的七个方面,前五项分别从载体、技术、人才、金融、产品等层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后两项则从分层分类树标杆、营造创新生态等维度,强调政府作为。”孙翔表示,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对创新创业的尊重、对经济规律的遵守,最终力争实现企业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积极演变。
■速览
高企高质量发展26条
1.加强科技引育,激活科技企业源动力
主要提出了通过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发挥战略科技创新平台作用、探索科技招商新模式等措施。例如,科技招商方面,推动形成“领军企业+产业园区+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模式。
2.推动科研强企,提升科技企业发展硬实力
主要提出了通过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等措施。例如,对南沙先行启动区符合条件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3.实施人才优企,锻造科技企业核心引领力
主要提出了通过强化人才保障、引好用好外智、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等措施。例如,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试点工作,扩充外国高端人才(A类)和外国专业人才(B类)的认定范围。
4.拓展金融惠企,推动科技企业增活力
主要提出通过支持初创型科技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撬动作用、加大科技创新贷款支持力度、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等措施。例如,探索对成立两年内的科技企业加大风险损失补偿比例,对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放贷额度。
5.汇聚产品兴企,拓宽企业市场辐射力
主要提出了通过优化创新产品名录推广机制、广泛征集新技术应用场景、打造创新产品对接品牌等措施。例如,对于符合条件的首版次软件研发项目给予不超过投资额30%的奖励,最高300万元。
6.持续精选壮企,支持科技企业强实力
主要提出了通过构建科技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企业技术和品质提升、服务企业主体做强做优做大、树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等措施。例如,力争为超1000家工业企业提供从诊断到解决方案等一揽子服务,并提高事中扶持比例。
7.优化创新生态,服务科技企业聚合力
主要提出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服务支撑、政策落实、数据支撑、用地服务、创新文化建设等措施。例如,市区协同建立“一区一机构”工作机制,对于成效显著的机构,给予绩效评价后补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