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之进 拓产业升级之路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直属创新平台——粒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高纯锗谱仪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
近日,来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汽车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齐聚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创新驱动发展分论坛(下称“论坛”),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共辟“再造新广州”的新思路、新举措。
论坛提到,广州着力打通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的路径,以重大创新平台引领现代化产业升级,营造“科学家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的良好生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挺立起现代化产业的“脊梁”。
●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李鹏程
通讯员 穗科宣
供需对接▶▷
畅通科研成果向市场有效供给通路
如何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增量”?广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是把创新落实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推动科技“有效供给”和产业“有效需求”的供需对接转化,实现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广州市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就需要把科技的“眼”聚焦到产业的最前端,把攻关的“心”放在企业的最需处。
广州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并将新增十个概念验证中心、百个成果应用场景,畅通科研成果向市场“有效供给”的通路。
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广州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分类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机制,广汽集团等领军型企业担当起牵头开展产业链创新的重任。政府再搭一把手,千方百计凝炼企业需求,集聚相关科研平台,推动企业和平台全方位技术研发合作,助力企业技术攻关。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广州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的产业链龙头,在“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中,该公司提出的技术瓶颈需求得到15家重大创新平台回应。该公司副总经理叶南飚在会上表示,将积极带动上下游共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一系列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架设起从“大院大所”到“龙头企业”的桥梁。2023年,广州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开展“龙头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化对接活动,完成120项技术成果的对接,30余项技术已达成合作。
产业布局▶▷
颠覆性技术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争相发力,正推动广州走在新质生产力的最前沿。
近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在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广州以4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二。此外,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动作频频,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
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以支撑和保障产业需求为使命,加快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胜势,是广州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道路上走前列、挑大梁的坚实底气。聚焦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广州将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湾区国创中心是全国三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其副主任王德保在会上表示,中心将以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和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打造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
稳步向“上”持续向“新”,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广州当前的发展思路。
以科技之“新”引领发展向“实”,广州支柱产业“老大哥”广汽集团作出示范。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正加快完善覆盖充换电、储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自主技术的“护城河”逐步成型。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喷墨打印OLED折叠显示屏已达量产水平;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的一批“芯”产业扎根;广州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优势产业取得新突破,“智车之城”“显示之都”“新药高地”等广州智造新名片不断擦亮。
在空天产业、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领域,广州前瞻布局,领跑多个科技“新赛道”: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全国唯一纳米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以广州数控为代表的一批机器人企业勇闯无人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广州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生态营造▶▷
让科学家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
论坛上,广州市各区政府代表接过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在新一年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上起跑,同时也许下惠企、暖企,尊重、爱护企业家的承诺。
2023年,广州科技型企业培育成绩出色,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拟认定数量首次突破5000家,总量突破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翻倍增长,纳入“四上”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195家,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
新的一年,广州将继续深入实施“高企26条”,持续开展“一区一机构”支撑服务工作,发挥独角兽、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企百强等榜单“风向标”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在尊重人才方面,会议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
近年来,广州布局科研攻关战略格局,不断突破前沿科技成果,整体位次赶超争先。广州在“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跃升至第8位,“广深港”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四年居第2位,全市R&D经费投入988.36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全市研发投入强度力争再创新高。
去年,广州产投2000亿元母基金设立。千亿规模的决心之下,广州构建创投生态圈的思路也愈加成熟稳健。以投资促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界的共识。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将投资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孵化培育产业链生态,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把握“创新”这个特点勇攀科技高峰,把握“质优”这个关键优化产业结构,把握“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深化改革开放。广州,正坚定不移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条必由之路阔步前行。
- 上一篇:
“开门红”里的广州消费新动向
- 下一篇:
番禺将开展东西庄
城市设计国际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