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把握坚定历史自信的现实意蕴

    ■黄祖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提出六点意见,其中第一点意见就是强调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深刻领悟和把握。

    形成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的历史理据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从历史中走来,其国家精神、民族性格、国家认同的形成均根植于历史的血脉中。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与社会主义发展休戚相关、不可分割,其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我们能够看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可以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弄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在当代中国,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与党的历史自信是紧密联系的,没有党的历史自信,就没有政治认同,也就没有国家认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三者具有理论一致性、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取得四个伟大历史成就,为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提供了客观真实的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这是基于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自信而形成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国家认同出自于情感、态度、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国的灿烂文化的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里面蕴含着我们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的历史经验,是增强国家认同的现实基础。

    增强“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什么路、举什么旗、以什么精神状态奋斗进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四个自信”紧密结合、相互支撑、不可分割。道路是方向,理论是指南,制度是保障,文化是力量。四者统一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整体图景,彰显中国之治成功密码的内生动力。

    党的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本质是一致的,层次是分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生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找到的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而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在各个时期不断进行探索总结,推动制度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为“四个自信”拓宽了时空视野,提供了思想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夯实了“四个自信”的基础,使道路自信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理论自信更有百年的历史积淀,制度自信更显伟大的历史实践,文化自信更有厚重的历史文明。历史自信与“四个自信”形成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贯通。没有党的历史自信,“四个自信”就会缺乏历史记忆,影响前行信心。

    掌握历史主动的精神力量

    坚定党的历史自信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这就是掌握历史主动的内在逻辑,从过去的历史中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在未来的发展中抢抓历史机遇。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历史大势,善于利用各种历史机遇,形成了“四个历史时期”,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向世界作出“四个庄严宣告”,实现、推进、迎来了“四个伟大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自信中掌握历史主动的具体表现。百年奋斗中积累的“十条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整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下和未来掌握历史主动、继续取得成功的力量源泉。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一系列精神谱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鲜明精神品格。

    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我们要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汲取党史的经验智慧,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承继党的优良传统,在新的赶考路上,掌握历史主动,抢抓历史机遇,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作者系广东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广东医科大学学科建设项目《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域下新时代中国抗疫精神的教育融入研究》(4SG21026G)阶段性成果

©2016 南方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