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获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截至2020年底,建成农村公路1064.587公里![]() |
新兴“四好农村路”平坦畅通。图为v276荔枝岗至吊船村路段。冯凯思 摄 |
去年年底,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印发《关于联合命名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的通知》,命名21个县(市、区)为2020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新兴县榜上有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兴的交通建设迈入提质增效新时代。近三年来,新兴县始终遵照“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的理念,投入公路建设资金近36.78亿元,其中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86亿元。
截至2020年底,全县高速公路87公里,国省道265.042公里(国道68.6公里、省道196.442公里),农村公路1064.587公里,其中县道77.372公里,乡道364.570公里,村道622.645公里,初步形成“内联外畅、互联互通”的路网格局。
赋能乡村振兴▶▷
“四好农村路”成致富幸福路
“盼了几十年,终于盼到了这条外出道路的硬底化,心里无比激动!”六祖镇山口村委吊船村村民陈永才口中所指的道路正是v276荔枝岗至吊船村路段,总长4.031公里。该路段已于去年12月下旬实现硬底化并通过验收。
吊船村依山而建,地处偏僻,是六祖镇山口村委最偏远的自然村,而v276荔枝岗至吊船村是一段蜿蜒盘旋的公路,也是吊船村连接六祖镇中心的重要路段。“以前每逢刮风下雨,这条路就成了村民出行的最大难题,道路泥泞不堪。”吊船村村长陈永福告诉笔者,不少村民也因此少回村里了,选择在外安家。
在县城务工的村民陈炳寿由于回家的路偏僻难行,一直在外租房住。“如今,回村的路好走了,我也搬回村里住了,早出晚归。”
“四好农村路”改善民生福祉的同时,还赋能乡村振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路难走,不仅让村民寸步难行,更让外面的人望而却步。曾几何时,提及吊船村,农产品收购商不愿来、运输车辆不敢进……
所谓“靠山吃山”,笋竹种植是吊船村的主要产业。“每到竹笋收获季节,都得靠自己把竹笋运出去卖。因为路难走,竹笋收购商都不愿意进村。”种植了笋竹的陈炳寿说,“如今,路好了,我们种植笋竹也更加有盼头了。”
无独有偶,随着Y301线道路升级,温氏永安种鸡场、大坪鸭场升级改造等一批先进、环保项目陆续进驻。村民也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沿线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簕竹镇的农牧产业发展遍地开花,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新兴县按照“高标准建设好农村路、高水平管理好农村路、高规格养护好农村路、高效率运营好农村路、高效益打造新模式”五大理念,致力打造“禅意文化路”“产业兴旺路”“旅游发展路”“脱贫致富路”,努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各项工作。
通过完善建设机制、标准提档升级、落实质量监管等,新兴高标准建设好农村路。据统计,近三年,全县新(改)建农村公路255公里,拓宽窄路基路面53公里,改造危桥2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450公里。
大手笔投入▶▷
高规格养护农村路
农村公路“三分建设,七分管养”。条条乡路,逐步实现“畅安舒美”,在此过程中,新兴从未停歇。
以“四好农村路”为载体,以构建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新兴出台和推行县、镇、村三级路长制,设立路长制公示牌。同时,新兴还完善县有路政员、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目前,全县12个镇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办公室,农村公路管理人员81人。
对路域整治,新兴采取综合治理、多方管控的方式,全面开展农村公路路域整治,严厉打击污染农村公路、在公路用地及公路建筑控制区私挖乱建、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基本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让全域路况环境焕然一新。
2020年,新兴共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2200万元,持续推进管养农村公路的市场化改革。在农村公路养护上,新兴始终遵循“小修保养常态化、中修大修专业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化”的养护管理原则,定期对辖区内公路进行路面巡查,及时处理公路安全隐患,延长公路使用寿命,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农村公路养护预算基层试点单位,新兴高效地完成了试点应用,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并且达到预期效果的应用实施试点基层单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应用模板。
“四好农村路”建成后,如何发挥出它更大的作用,服务于民是头等大事。为此,新兴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总体思路,从提高乡村关联度、班车通达度、站场覆盖度、群众满意度出发,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截至2020年底,全县共有公共汽车线路9条,农村客运线路16条,公交及农客车辆共108辆(含镇通村及农村客运预约响应小型客车35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5辆),定制包车11辆,全县199个行政村已实现100%通客车,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全县基本建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实现城乡客运和物流配送有机结合。冯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