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 当好垃圾分类“模范生” 厚植绿色家底
![]() |
宝安区住宅小区集中分类投放点,督导员引导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
![]() |
宝安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布心社区提供沿街门店厨余垃圾定时上门收集。 |
![]() |
宝安区开展全区蒲公英讲师培训。 |
看得见的幸福展现在人们的脸上。日暮时分,走进宝安区新安街道假日名居小区,整洁干净的花园里,老人带娃溜圈,小朋友在嬉戏。在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点,居民自觉有序地分类投放垃圾,并形成一种生活时尚,这是宝安垃圾分类工作追求的目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区,宝安正在全面开启城市环境高品质提升,大力实施垃圾分类,强化市区共建,通过“一把手”工程、完善垃圾分类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大奖罚力度,推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交出一份深圳垃圾分类示范区的“宝安答卷”。
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指出,垃圾分类水平体现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难在坚持,关键在人。垃圾分类工作必须全区动员、人人参与,必须认真做、科学做、长期做,切实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努力建设美丽宝安、生态宝安。
数据显示,宝安区坚持垃圾分类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开展,厨余垃圾回收量在去年10月份提前完成1350吨/日的年度任务目标,生活垃圾回收率突破40%,居全市前列。
文/图:丁侃 杨国栋 李桂明 林霖
健全体系
夯实“一把手”工程
垃圾分类是改变市民生活习惯、推动绿色发展、引领时尚的“大事”。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宝安区委、区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压力来源于形势,动力来源于责任,行动是最好的表态。
去年9月17日,姚任率队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在新安假日名居小区,他走近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逐个打开细细检查,并向小区物业公司负责人了解小区垃圾分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调研后对假日名居小区垃圾分类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加强联动,引导小区居民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垃圾分类一直是宝安区委书记姚任牵挂的重点工作。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他认真学习并传达中央、省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为压实各类主体责任,健全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宝安区、街道两级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挥部,明确宝安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指挥长”的模式,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工作例会、各街道办事处主任会议定期研究垃圾分类工作,查找问题,精准对接推进。
在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与社区党委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签订分类工作责任状,明确任务目标及职责,强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推进。
社区是垃圾分类工作的落脚点。宝安区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制定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社区《创建指南》和《验收标准》,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统筹发挥政府、企业和社群等基层治理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完善辖区住宅小区、城中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实施,全面动员辖区居民、单位、企业等参与。在全区每个街道完成一个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社区创建。
为更好地让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出成果,宝安还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实行“一天一核查、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督办、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的“五个一”督办制度,强化分类工作运行。
补齐短板
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从前端的分类到后端的运输、处理,每一个环节跟不上都会影响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效。
宝安是人口大区,城中村、工业区多,垃圾分类面临的难点也多。针对城中村的垃圾分类,宝安结合城中村综合治理及环卫一体化项目,按照标准规范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城中村垃圾分类投放点设计导则》和《投放点撤并“七步法”》,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集中投放模式”。
在西乡街道盐田新村,昔日的小型垃圾桶不见了,集中投放点以绿色的大型垃圾桶为主,市民多走几步,到固定的投放点集中投放。投放点还设置有洗手台等设施,便于居民清洗。
对于餐厨垃圾,每天固定时间点由垃圾督导员现场引导投放、并做好登记工作。“此前扔垃圾太随意,现在不仅做好分类,还养成了饭后及时扔垃圾的习惯,厨房卫生搞好了,小区卫生也跟着提升了。”居民张阿姨说。
目前,宝安区463个城中村已建成集中分类投放点3030个,基本满足居民投放需求。
宝安持续推动九大分类分流,全区分类分流总量约39.56万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建立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预约回收、动态管理、量化统计平台和大数据库。依托环卫一体化企业,在各个街道结合环卫体系搭建了沿街门店餐厨垃圾上门回收模式,打造专用收集车、定期上门收集,同时加强对餐余垃圾收运企业管理、建立收运台账,建立通报制度,在街道范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宝安368个机关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垃圾分类集中分类投放,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线上培训学习、线下检查督导,初步实现各单位有分类设施、有宣传发动、有分类收运。
宝安区还按照“垃圾物流”的思维,积极探索全链条智慧监管,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全面纳入智慧环卫监管平台,通过二维码识别、视频监控、GPS定位、车载称重、地磅核准等设施设备,试点探索了源头追溯、路线追踪、计量分析、考核评价等功能,逐渐形成垃圾分类“家底一个库、管理一张图、考核一张表”。
赏罚并举
健全垃圾分类长效机制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的正式实施,开启了垃圾分类由“自愿引导”转为“强制执行”时代。
根据深圳市的统一部署,2020年8月28日,宝安10个街道以多种形式同步举行《条例》实施宣传贯彻落实活动。在集中分类投放点、楼梯口、楼栋墙面、宣传栏张贴等,开启垃圾分类条例的宣传推广工作。结合《条例》内容,宝安区城管局还联合宝安广电中心组织开展12期《垃圾分类大家谈》节目。
在宣传的同时,垃圾分类执法行动也随即开展。2020年10月9日上午,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新安街道综合执法队员来到新安街道滨城新村安乐花园进行执法检查。该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因未按照要求配合市、区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被现场处罚1000元,并责令整改。
这是《条例》实施以来,宝安区开出的首张罚单。当天西乡、沙井街道各开出10万元全区最大罚单。
为配合《条例》的落地实施,宝安区城管局加大执法培训力度,组织区、街执法员开展垃圾分类执法轮训,深入学习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执法指引,确保全区统一执法口径和执法标准。同时采取“城管执法队员+垃圾分类中心工作人员+垃圾分类社会监督员”方式,严格对生活垃圾投放义务人、投放管理人以及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单位进行执法。
去年9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宝安开具整改通知书10399份,立案处罚4090宗,处罚金额916250元,处罚案件数量和处罚金额均居全市第一。
在加大执法的同时,宝安区还积极正向引导,出台《宝安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细则(暂行)》,公平公正公开推进垃圾分类激励评价工作,2020年共评选生活垃圾分类好家庭267个、积极个人141个、绿色小区109个、绿色单位42个。制定住宅小区垃圾分类投放标准化建设和定时定点督导以奖代补方案,加快分类投放设施升级改造,提升现场督导工作质量。
宣教入心
垃圾分类成生活新时尚
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上,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指出,要以问题导向、百姓视角理顺垃圾分类工作逻辑,查漏补缺、补齐短板,稳扎稳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开展大培训、大宣传、大督导,将垃圾分类责任层层落实到各个单位、企业、社区、小区、城中村,明确每个公共区域及企业、单位、社区股份公司、物业公司、店铺、楼栋、家庭垃圾分类责任人并督促责任落实到位,营造人人知晓垃圾分类知识、支持垃圾分类工作、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浓厚氛围。
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宝安持续强化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1月8日,宝安钟屋小学联合绿宝宝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举办垃圾分类进校主题宣传活动,在校内营造浓厚的环保绿色风尚,共创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卫生,现场气氛热烈,在校全体师生、家长义工等共计1600余人参与活动。
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志愿者们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为垃圾找个家乒乓球游戏”“垃圾分类大转盘”“垃圾分类知识拼图游戏”等趣味互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轻松玩乐中学到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带动家人一起,做好垃圾分类,争当垃圾分类的倡导者、践行者。
为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宝安区强化垃圾分类公众教育、组织小区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参加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并开通线上培训课程,累计开展“蒲公英微课堂”约1800场;“宝安第一课”线下培训约1400场,线上培训超过200万人次。
在辖区内,宝安还积极开展“垃圾减量、从细微开始”减量日主题宣传活动,联合餐饮行业协会、动员13个主要商圈各餐饮企业参与。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饭堂、餐饮等场所,处处都能见到“光盘行动”的宣传海报,倡导适量点餐、剩菜打包、光盘行动等。宝安主要的户外广告,不间断地播放“光盘行动”宣传视频。
此外,宝安区还组建一个区级、10个街道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设立10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服务U站,认定聘用了90名志愿者初级讲师,组建了228名社会监督员队伍,推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营造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宝安区正在朝着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的目标迈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区。作为一项持续推进工作,宝安将不断强化生活垃圾责任落实、分类分流、宣传督导和运行保障四大体系,努力实现“分类习惯全面养成、投放设施干净友好、收集运输规范有序、处理设施充足稳定、智慧监管科学高效”的宝安样本。
■链接
宝安推进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助推城区品质再升级
“十三五”画上句号,“十四五”迎来开篇。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宝安持续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围绕着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方,如环卫清扫保洁存在环卫作业碎片化、标准化不高等短板,迎难而上,创新环卫行业管理模式,推进环卫一体化工作。
城市管理是重大的民生工作,市容环境是城市管理水平的最直接表现。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卫生提升工作,通过整合小散标段,引入社会资本方,打通清扫、清运、垃圾分类、绿化管养、智慧环卫平台链条,实现投入加大、开支减少、效益提升、廉政风险降低的综合效果。
2020年3月1日,新桥和沙井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项目顺利实施,标志着宝安区环卫一体化工作拉开帷幕。6月1日,新安、福永和福海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如期启动。8月下旬,松岗、燕罗和石岩街道环卫一体化PPP项目进入前期论证。
在PPP模式下,财务公开透明,市场竞争充分,吸引了全国行业内领先的环卫龙头企业参与竞标。中标的两家公司都是环卫龙头企业,在内部管理、专业技术、设备维护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
宝安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公司投入作业人员和车辆大大增加,项目配置车辆由之前全部为燃油车更迭为更先进更环保的新能源车,且提高了一线人员的工资待遇,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在PPP模式下,一次性的投资到位,形成的资产质量更高,效率更优,在运营期内的维护和更新的年均成本低于传统模式下,小环卫企业的作业成本,服务效率也得到提升,政府年服务费成本大大减少。
此项改革还建立系统的监管考核机制,设置建设及设备配置期、运营期、移交期绩效考核和运营期日常考核,对车辆设备投入和人员配置以及日常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考核,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付费。
据介绍,在环卫一体化助力下,由街道城管办牵头,将辖区范围划分为片区,再细分为“洁格”,定人定段、定岗定责。环卫工人也扩大了队伍,增加环卫力量,形成一天5个班次的24小时闭环作业,确保辖区每个角落都干净整洁。
同时,打通收、运“二脉”,通过增设餐厨垃圾桶、增加夜宵档保洁等举措,实现城中村、沿街小餐饮门店餐厨垃圾收运全覆盖,彻底解决了餐厨垃圾在收运过程中产生的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