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 续写奋斗故事 高标准打造都市核心区
![]() |
5年发展,龙华区变身为深圳都市中轴的核心之城,广深港高铁、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等四条轨道全线开通。图为综合性交通枢纽深圳北站。资料图片 |
“到2025年,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到2030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到2035年,综合竞争力全国领先,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彰显,高品质民生充分保障,全面实现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城区文明典范……”
日前,深圳市龙华区一届五次党代会和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区政协一届五次会议相继召开,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的重要节点上,规划龙华未来5年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发展蓝图。
位于深圳区位中心的龙华,正在向深圳城市发展中心迈进。深圳市决策层赋予龙华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全新定位,寄望其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就在刚刚谢幕的2020年,龙华区积极应对复杂形势严峻挑战,初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比2019年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逆势上扬。
立足新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龙华区明确提出全区工作的总目标:全面建设数字龙华,加速建成中轴新城,为高标准打造深圳都市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五载衔枚▶▷
铸就两大历史性跨越
去年10月24日上午,地铁4号线延长线首次向全体市民免票开放,观澜居民杨建兴特地带着一家4口来到清湖北站喝“头啖汤”。11点整,老杨扫码进入车厢,还没坐下便兴奋地叫出声来:“我们观澜总算通地铁啦!”
老杨的一句话喊出了无数龙华北部居民的心声,更记录下了龙华区即将迎来的历史性时刻。4天后,4号线延长线正式开通,整条4号线全线贯通。
从2017年10月28日龙华有轨电车示范线开通载客,到2020年10月28日地铁四号线全线贯通,标注出的正是龙华这片热土在“十三五”期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程。
五载衔枚,龙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实现了从功能新区到行政区、从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区两大历史性跨越,发生三个明显转变:
其一,产业结构从以加工制造为主向“三个为主”现代产业体系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6个百分点至4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76%,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比重提升至63%;
其二,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全社会研发支出增长143%,高技术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专利授权量增长2.6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6倍,市级以上创新载体增长2.9倍,国家级创新载体实现零的突破,高层次人才增长17倍,省市创新创业团队数稳居全市第三;
其三,开放格局从高度外向依赖向内外并重转变,外贸依存度从289%降至142%,工业企业内销比重上升10个百分点至43%。
“整体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经济实力跻身全市第五、全省十强”,龙华区委书记王卫豪迈宣称,一幅壮丽秀美、魅力无限的“五城”画卷在龙华区展开。
——都市中轴的核心之城。龙华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净增1000亿元,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广深港高铁、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等四条轨道全线开通。
——动力澎湃的创新之城。五年来,龙华各类企业净增19万家,上市企业增长近3倍,20多项改革获国家级表彰,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龙华区高标准建成49座公园,彻底消除黑臭水体现象,全面完成33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优秀城中村数量居全市第二。
——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全区新增学位4.7万个,公办园幼儿数增长超30倍,特级与正高级教师从2人增至95人,成功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激情燃烧的奋斗之城。五年来,党建引领的奋斗文化构筑了龙华精神内核,涌现出全国自强模范张莹莹、鹏城工匠杨飞飞等一大批奋斗先锋,谱写出20名技工千里驰援火神山医院建设等奋斗故事。
八大部署▶▷
攻坚“都市核心区”蝶变
2021年1月7日,龙华区建立4周年之际,《龙华区人才大数据研究报告》对外发布。这是迄今深圳市第一份区级人才大数据报告,它为龙华人才服务数字化升级以及“人城产”融合发展打造“数字龙华”,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和决策咨询。
这份报告的出炉,与龙华区新阶段的发展方略严密契合。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更是龙华打造都市核心区实现美丽蝶变的关键五年。
“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字价值化理念,打造数字经济、数字城区、数字治理有机统一的数字龙华”,区一届五次党代会上,王卫向全区干群宣示龙华开启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明确的战略路径。
打造数字龙华,蝶变深圳都市核心区,龙华区的战略路径落地为八大部署:
其一,数字赋能、创新引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龙华区将重点打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区块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数字文化、时尚创意等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打造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服务中心;系统提升产业空间保障能力,力争五年新增产业用房720万平方米,变“项目等空间”为“空间等项目”;
其二,全面深化改革,主动争取一批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落户龙华,全面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其三,全面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彰显龙华担当;
其四,融入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及深圳“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体系,加快构建“一圈一区三廊”区域发展格局,做大做优做强深圳都市核心区;
其五,探索高密度城区治理的龙华路径,让城区建设更有品位、更有特色,让城区管理更有温度、更人性化,让城区运转更有智慧、更加聪明,让城区环境更加整洁、更有魅力;
其六,通过实施教育发展跨越计划、健康龙华提速计划、住房保障倍增计划;社会保障全覆盖计划及平安龙华巩固提升计划,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区;
其七,在宣传文化、社会文明、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服务等四大领域发力,塑造现代城市文明;
其八,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探索一流基层治理法治化新路径,建设一流法治政府,营造一流法治文化,创建一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全面打造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
10项举措▶▷
凸显先行示范担当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历经极不平凡的2020年,站在新起点上,如何迈好第一步、走好新征程至关重要。
在1月24日召开的龙华区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会上,龙华区区长雷卫华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1年,龙华区以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全面建设数字龙华,朝着打造都市核心区的宏伟目标扬帆起航,将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其中颇为值得关注的举措包括:
——做强数字经济十大产业集群,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层楼。
——加快培育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龙华将重点实施重大平台建设提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创新载体人才培育三大工程。
——以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发展新潜能,龙华将全面建设全国基层法治示范区,创建司法部基层联系点,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同时启动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统筹推进34项改革试点自主开展项目,并将在营商环境建设、民生服务供给机制、城市空间治理机制等领域深化改革。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增长极。龙华对内全面提速重点片区建设,对外链接大湾区发展,力争深广中轴城际线在鹭湖设站。推动17号线延伸至九龙山片区,力争18、22、25号线等线路纳入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
——打造美丽龙华。龙华特别提出,试点“城市管家”模式,完善环卫全覆盖巡检考评机制,推进11个重点环境整治提升项目,系统整治户外广告、城市立面、横幅标语、交通护栏、人行天桥等各方面市容问题,确保环卫水平跃居全市前列;面向全球发布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计划,吸纳国际高端资源参与数字龙华建设。
——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四大指标彰显龙华的决心:土地整备入库100万平方米以上,拓展产业空间100万平方米以上,城市更新新增体量100万平方米以上,违建减存量800万平方米以上。
——加大民生建设和保障力度,落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政协委员协商制,扎实办好168项民生实事和800项民生微实事,新增公办学位2万个。撰文:吴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