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官背后数法槌敲落次数的人
![]() |
李伟强利用数据分析审判工作运行态势。受访单位供图 |
司法统计是什么?“就是法官在前面敲法槌,我在背后数法官敲了几下。”对于这个大家感到陌生的岗位,李伟强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他是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高级统计师),从事审判管理和司法统计工作。
在岗位工作12年,李伟强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从经济领域跨界到法院系统,让沉睡的办案数据“开口说话”,成为指导审判工作的利剑,为建立健全审判管理新机制和深入助推司法改革贡献了重要力量,是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权威的行家里手,在全国法院系统中有较高的公认度。
挖掘数据价值
从司法门外汉到统计精英
大学毕业后,李伟强进入一家企业从事市场经济分析工作。2009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市中级法院的招考,结果成功考取。半路出家的他自嘲刚入职时一度蒙圈,恶补法律知识,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上手。
他通过研究全市法院近3年海量的数据,以及广东省高院发布的各项指标,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在全省率先推出深圳法院“当好排头兵审判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将审判绩效考核工作和评估工作二位一体,解决了指标考核、统计方法等方面的诸多难点问题。
在没有大数据理念的时期,国内审判工作运行态势分析尚处于空白阶段。李伟强从零开始,在整合各业务庭和基层法院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判数以百万计的数据背后的规律,归纳提炼出具有指导性的审判工作运行态势报告,每个月一小分析,每季度一大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在他的努力推动下,深圳法院在全国法院开创先河,形成“两个定期”审判管理新机制,这一创新做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法院进行推广。之后他作为全国中院唯一代表,受最高人民法院邀请在第四次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
创新司法统计工作
助力法院繁简分流改革
面对深圳法院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审判工作必须实现转型升级,李伟强通过大数据论证了繁简分流改革思路的正确性、必要性。
数据分析表明,每年案件里,约有40%属于简单案件,审理周期大概60多天;50%属于普通案件,审理周期约为6个月以上;而疑难复杂案件仅占比10%。
分析得出结论,在客观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调整案件类型的结构,案件梳理分层出来后,匹配相对应的人力资源即可提高审判质效。
2016年,深圳法院推出繁简分流改革后,专门试点成立速裁庭,高效消化简单案件,疑难复杂的案件则放在业务庭办理。
2016到2020年,深圳法院受理案件由34.1万件增长到69.5万件,但每年结案数均跨越式增长,法官人均结案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存案始终保持在10万件以内。
主动下沉防疫一线
真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李伟强主动请战,下沉社区防疫一线,派驻到西丽街道指导服务组,协助开展社区疫情防控和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在对松坪山社区某医学观察住户安装门感装置时,该住户情绪有点儿激动,他耐心地向对方解读了中央文件精神和法律规定,该住户听完解释后,表示理解和支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他独自走访了83家法人企业,充分发挥法院工作优势,赠送法院编写的相关法律问答及典型案例,为企业在租金纠纷、劳动纠纷、合同纠纷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点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答疑解难,解决矛盾纠纷。
弘扬工匠精神
传播时代正能量
工作之余,李伟强一直坚持学习、勤于调研,总结审判管理经验。
他坚持14年的专业学习,成为全国法院系统首名拥有高级统计师职称的干警。他经常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审判管理调研文章,在《中国审判》《法制资讯》《中国统计》等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曾获全国法院第九次优秀司法统计分析三等奖。多次应邀在全国法院和兄弟法院司法统计培训班上授课。
此外,李伟强还主动报名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小学普法授课志愿活动,为华富小学的小学生宣传法制知识。作为劳模,他还担任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兼职德育导师,深入学生课堂,开展主题班会,与200多名大学生面对面交流,讲述故事、分享情怀,传导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伟大力量,传播时代正能量。
“我觉得把一个工作做到极致,平凡的岗位也可以书写精彩。”这些年来,李伟强凭着刻苦钻研、踏实肯干,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多次获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优秀司法统计员、全省法院司法统计分析重点课题研究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深圳市十佳最美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嘉奖2次。
撰文:邓子良 丰雷